十七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推测出:星球之间存在着一种引力,即万有引力。在当时,牛顿的发现是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而且在几个世纪以来,牛顿的万有引力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很重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造卫星、太空飞船和太空穿梭机等对太空的大量的探测,已使我们了解到,太空中并不是单纯的真空,而存在大量的看不见的物质及复杂的微观结构。拿太阳系来讲,太阳系的空间里,存在着强大的太阳辐射,高速的太阳风;存在着星际磁场,太阳磁场及行星磁场等等,这对太阳系里的天体都存在着力的作用,这就可以说明,万有引力并不是单纯的一种引力,而是由多种作用力组合成,的。现今我们可以直接探测到以及根据观测的现象推测出,已有如下的十种作用力。
第一种作用力,是磁与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我们知道,太阳存在着很强的偶极磁场,在太阳磁场里的九大行星及它们的卫星也都存在着磁场,这样,太阳的磁场与九大行星及它们的卫星的磁场之间,就会存在着异极相吸引的引力及同极相排斥的斥力。
例如,虽然地球的磁场强度是比较弱的,但是在地球上及地球附近,只要你将任何一块磁体悬挂起来,不论那块磁体的质量的大小及磁场强度的强、弱,这悬挂起来的磁体都会产生转动,使它们的N(或S)极,指向地球的磁场的S(或N)极。这完全可以说明,虽然有些星球的磁场强度较弱小,但它们都是悬浮在太阳的磁场里,因此它们的磁场与太阳的磁场之间,是完全可以产生明显的异极磁场的引力及同极磁场的斥力。
第二种作用力,是太阳的强大的辐射光对星体所产生的辐射的斥力(即光压)。假如除了太阳的辐射斥力之外,没有其它作用力,那样从太阳球体发出的强大的太阳辐射斥力,会将九大行星及它们的卫星等推斥到很远很远的空间。
第三种作用力,是太阳的静电场与行星的静电场及它们的卫星的静电场之间所存在的异性相吸引的引力。据我们所探测到的资料,可以推测出:太阳与九大行星及它们的卫星都是导电体。我们知道,太阳系以每秒钟250公里的速率,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行的过程,也是一种高速切割银河系星际磁场的过程,这样就可以使太阳及九大行星及它们的卫星以及小星体等物质上,都能产生电磁感应的现象,而使太阳及九大行星及它们的卫星以及小星体等成为带正电荷的带电体;同时,九大行星及它们的卫星等等的物质也分别以高达音速的144.7~14,2倍的速率,高速的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也是一种高速切割太阳磁场的过程的一种电磁感应的现象,也可使九大行星及它们卫星等等的物质都成为带负电荷的带电体。因此,太阳系中所有的物质都是带电体。而且相对来讲,太阳上所带的电荷主要是'正电荷,九大行星及它们的卫星以及小星体等物质之上所带的电荷主要是以负电荷为主。这样,太阳的静电场与行星的静电场及它们的卫星的静电场之间,就能产生异性静电场之间的引力。
第四种作用力,是太阳磁场对在磁场里高速运动的(带电体)行星所产生的洛仑兹力。洛仑兹力是一种向心力,而且可以决定行星的运动方向。由于,九大行星上都主要带负电荷,因此如在北极星上,向下俯视太阳系,九大行星在太阳磁场的作用下都沿若逆时针方向围绕太阳运行。这也是为什么九大行星都沿着逆时针方向围绕太阳运行的原因。
第五种作用力,是行星及它们的卫星以及小星体、彗星等,高速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所产生的离心力。我们知道,在太阳系中,所有的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以及小星体、彗星等都以极高的速率,有规律的围绕着太阳公转。我们知道,在摄氏零度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每秒钟为0.331公里。在九大行星之中,水星的速度最高平均每秒钟为47.9公里,高达音速的144.7倍;冥王星的速度最慢平均每秒钟为4.7公里,也高达音速的14.2倍。可想而知,九大行星的运行的速度是何等之快了,这就使得它们在围绕太阳高速运转的过程中,能产生很大的离心力。
第六种作用力,是太阳风对星体所产生的作用力。近年来人造卫星、太空飞船的探测,发现太阳风的速度变化极大,有时每秒钟可以高达660~700公里,有时每秒钟只有200公里左右。虽然太阳风的密度非常稀薄,但是由于它的速度极高,因此完全可以对星体产生很大的推斥力。
第七种作用力,是使九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们及小星体群以及众多的彗星等星体都趋向太阳磁赤道平面方向的作用力,即(向赤力)。第八种作用力,是使九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及小星体群以及众多的彗星等,高速围绕太阳运行的运动力。第九种作用力,是使太阳和九大行星及它们的卫星们产生自转的动力。第十种作用力,就是星球的重力引力。
以上的十种作用力,大多数都可直接探测到,或者也可以利用实验的方法证实它们的存在。因此它们的存在都是不可否认的,这样也就使得太阳系中的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有关计算,成为相当复杂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大量的太空探测资料,再进行相当复杂的大量运算。个人的能力是永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得到科学界的蜇视,才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