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危机问题,最有破坏性的事之一是同温层上的臭氧逐渐耗损。同温层的臭氧是紧密型的氧分子,它具有防护来自太阳光的危险的紫外线的屏蔽作用。氧气即紫外线相互作用,建立了一个微妙的动态平衡,即同时生成臭氧又同时破坏臭氧。绝大多数的氯氟碳(CECs)类的人造化合物能破坏这一自然的平衡,由于CECs被采用,如被用在冰箱,用作化学溶剂和用作产生各式各样的塑料的发泡剂,而且被释放入大气中,一旦这类化学物进入大气,它就能缓慢地上升到离地球表面10~35哩的同温层里。大气层中的CFCs到达同温层需费7~10年时间,而进入同温层后能保持几百年之久。
假如技术上解决是可行的话,为什么臭氧危机更趋恶化呢?
在同温层里,CFCs被太阳光分解,释放出破坏臭氧的氯原子。这一作用使得臭氧层变薄,导致臭氧屏蔽层出现大洞穴。在北极和南极上空已出现两个大的洞穴,表明在纬度30~64度处,臭氧耗损1~3%;到冬天耗损增加到6%,每年春天南极洲面临着50%的耗损,有些地方耗损达95%。在1989年,南极洲的臭氧洞穴估计达1000万平方哩的面积,一直延伸到新西兰和南澳大利亚。臭氧层的这种破坏是累积的,而且是不可逆转的。
这些臭氧洞穴允许太阳的紫外线直达地球,于是引起了皮肤癌和白内障急剧增加,由于臭氧问题,每年仅死于黑色素瘤的就有5,800人。臭氧每耗损1%,各种癌症就要上升6%,据测算,因为紫外线的辐射,美国的农作物将减产5~7%,紫外线还能危害海生浮游植物,威胁着整个海洋的生态系统。
每年美国生产CFCs超过22亿磅——占全世界产量的30%,CFCs的直接销售金额达7.6亿美元;每年用CFCs生产的产品的产值达1,350亿美元。杜邦公司于1935年最早生产了CFCs,当时的商业名称叫氟利昂(Freon)。50年代中期,CFCs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在使用早期对环境也造成一定影响,但因缺乏科学数据而不认为此事正构成主要的社会问题。
对同温层中臭氧的真实耗损提出资料报道是在70年代初期。这些早期资料曾引起化学工业界的争执和科学家与环境科学家的争论,争论几乎达10年之久。然而到70年代末期,已经积累了充足的科学数据。迫于环境科学家的压力,1987年环境保护机构禁止使用CFCs烟雾剂。
1984年,几个国际研究机构进一步证实臭氧层耗损在增加。1988年科学界一致认为臭氧洞穴已经扩大到难以接受的水平。在1987年有34个国家签署了蒙特利尔协议,它提出到2000年CFCs要减缩50%,它也号召发达工业国家给发展中的国家提供财政资助和适当的技术,以减缩CFCs的使用。
美国无决断
到了1990年,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和印度)仍然没有签署这一协议,缩减CFCs指标未能成为事实,美国开始拒绝支付2亿美元用以建立国际基金去推动发展中国家生产CFCs替代物的财政资助。
几个月之后,美国又改变了态度,投入2500万美元给这一基金会,美国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使国际上对控制臭氧的耗损的努力进退两难。反对这一财政资助是一个错误,然而相对说来还是个小问题——发展中国家目前仅生产全世界约15%的CFCs,较大的问题是我们的无能和不情愿去处置来自工业发达国家的85%的CFCs。
“CFCs滞留在同温展可达几百年”
目前,关于臭氧耗损速度的新数据正见于报道,它表明,蒙特利尔协议提出的缩减指标还不足以避免灾难性的后果。而且,我们已经放出大量的CFCs,它们已经到达同温层,即使我们立即停止生产CFCs,灾难还会出现。
例如1990年6月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报道论证说,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名为甲基氯仿的化学物质加重了臭氧层的破坏,这化学物质用在很多家庭用品里,如Elmer's胶水、Raid flea(驱蚤剂)和清漆、定影剂、自动清洗喷雾剂和滑润剂、地毯和织品的清洗剂、指甲光亮剂,每年这一类化学物的家庭消耗和工业应用大约1.6亿磅,这是近期内蒙特利尔协议尚不能管辖的问题。
然而,对未来还有希望_不仅我们充分地懂得了臭氧问题,而且目前从技术上解决臭氧问题是可行的。为使这些解决办法能被采纳,企业必须承认在对待这样一个主要社会问题上负有主要作用和道德责任。
令人欣慰的是,迄今一些主要公司已经开始认真地承担起这一社会重任,如杜邦,ICI,Allied Signal和其他一些公司已经开发名为HCFCs毒性较小的“软”CFCs。一些企业正在设计新设备以生产CFCs的代用品,包括日产的(Nissan's)汽车调节器。
现在有一种实际使用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CFCs再循环系统,它对减少CFC的发散是大有潜力的,例如,用安装再循环器,可以从1988年泄漏CFC59,000磅减少到1989年泄漏2,000磅。那么,假如技术解决是可行的,为什么臭氧危机日趋恶化呢?其原因是我们的企业、政府和国际制度(惯例)对付该问题无力采取必要的手段(或措施),这由于经济不景气和CFCs照常营业的情形而更严重了,这个问题首先应看成是—个政治和经济问题,而不应仅认为是自然平衡遭受破坏问题。危机的解决被偏离和延误,像惯常的那样只肯花费最低限度的经济和政治的代价。在需要有紧急7动的场合,现有的墨守成规的习惯只允许不适当的逐渐的解决。
我们需要的是经济刺激和政治决心以及要完全消除有害的CFCs的领导者——不是在以后的20年内而是现在。我们需要有能迅速地推动我们摆脱窘境的大胆的新的国家法规,为了避免这一灾难,唯一解决的办法是立即履行关于削减CFC使用综合的和严厉的联邦法规,指令安装再循环系统和标明CFC基础产品。
布什总统和美国国会在对待臭氧危机上正面临着显示其为世界领导者身份的历史机遇。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头家,美国在缩减CFCs生产方面应该协调全球性的努力(或计划),美国应该对发展中国家的财政资助和在世界范围内资助和逐渐推行CFC替代技术。总之,政府必须去创立一个关于替代技术的国际市场。
在CFC的使用上,不少企业已列入议事日程作出果断的变化,如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闻(AT4 T)已立告计划在1994年前将完全不生产CFCs,IBM计划到1993年在它的制造工厂将不用CFC Boeing,计划到1999年使用CFC将缩减90%,美国电子协会成员的公司计划在3年内缩减使用CFC50%。
然而,这些企业的时间计划太长,而不能对付这个问题。即使是最乐观的情景(预计),在最近10年内每年还将继续生产大约11亿磅的CFCs,将倾入无数的CFCs到大气中。公司应将这个问题提高到战略水平上,通过任命一个指导者的委员会来监视对于臭氧危险的责任。
对于公司的其它机会是在这些领域:CFC的再循环,对CFC代用品的研制,以及新的不用CFC的产品的开发。这每一项机会估计都得花费几百万美元。现在CFC的再循环工业已初具规模,它提供了再循环服务和再循环装备。
最大的事业机会是在于不利用CFC的产品的开发。这方面的潜力是巨大的。随着公众对环境的日益关心,可望消费者越来越寻求对环境有利的“绿色产品”,公司需要重审它们的发展战略,以对准这个主要的新市场。
臭氧危机不像其它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有毒垃圾、酸雨、工业事故——那样直接影响到公众。它是看不见又是感觉不到的。既然它的影响遍布全球、因此就寻求不到解决它的自然的社会的赞助者,而在有毒垃圾和空气污染方面都有赞助者。因此公众仍然是无觉悟而且漠不关心的。要提高公众关于这项危机的觉悟必须由与环境有关的人士和新闻媒介来发动。
[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