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年底,《科学》杂志在盘点年度重大科学突破时,把登陆彗星的罗塞塔任务列在了榜首。确实,这项由欧空局耗资14亿欧元、历时十年的空间科学任务在“菲莱”成功登陆67P彗星之时,就开启了全新的彗星科学时代。今年,能与罗塞塔任务比肩的要算美国宇航局的冥王星之约。7月14日,“新视野”号探测器如期飞掠冥王星,开始了人类第一次近距离观测冥王星及其众多卫星,并继续探访神秘的柯伊伯带天体的空间科学旅程。
从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空间科学不过50多年的历史。美苏冷战是空间科学发展的机遇期,阿波罗登月、空间站建成都是军备竞赛的硕果。上世纪80年代以来,空间科学更成为现代大科学的象征,美、欧、俄、日等空间大国不断推出新的空间规划,每年投以百亿级的资金,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文学、月球和行星科学、空间地球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其中,月球和行星科学研究太阳系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各类天体。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开展了上百次不载人的月球探测和6次成功的载人登月,还实施了对太阳系所有行星及卫星,以及一些小行星、彗星的抵近观测或着陆探测,揭开了诸多行星之谜,也不断加深人们对太阳系及行星起源、演变过程的认识。罗塞塔任务和冥王星探测都属于月球和行星科学的研究范畴。
2006年1月19日,“新视野”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当时的冥王星还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降级矮行星之后,冥王星华丽转身,成为柯伊伯带之王,反而获得了科学家和公众的更多关注。经过近十年的飞行,“新视野”号开始抵近观测冥王星、冥卫并考察柯伊伯带。“新视野”号携带7台套科学仪器,采用了探测器长期休眠、木星借力和太空核能等关键技术。它是迄今为止飞得最快的航天器,也将刷新人类空间探测的最远记录。
此次冥王星之约,行星科学家的付出可圈可点。“新视野”号项目负责人艾伦·斯特恩为这一刻奋斗了25年,10年用来在政界和科学界凝聚意愿、5年建造航天器、航天器抵达冥王星又花了差不多10年。正是这位永不退缩的行动派促成并成功领导了这项探测任务。而对于航天老将斯塔马迪奥斯·克里米基斯来说,则是又完成了一次对行星的朝圣。从科学仪器层面来说,他是唯一探访过太阳系所有行星的人。飞掠冥王星向卓越非凡的行星探测事业和科学家们致敬。
和罗塞塔任务一样,冥王星之约再次激发了公众和媒体的热情。科学家们不遗余力地向世界传播“新视野”号的伟大探索,冥王星令人神往的美丽奇观营造了一场关于空间科学的狂欢,也播种着更多探索性科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