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德尼·佩尔科维茨审视了《星舰迷航》对科学、技术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7/n7619/images/537165a-i1.jpg

 

  1966年9月,《星舰迷航》第一集在美国NBC电视网上播出。那时NASA还要过上三年才能让人类登陆月球,而这套新颖的电视剧不久就在每个星期都让观众在太阳系之外穿梭上许多光年。几次暂停制作之后,《星舰迷航》获得了小众经典的地位,同时塑造了进取号星舰上一批在舰长詹姆斯·T·柯克(威廉·夏特纳饰演)领导下无可比拟的船员形象。《星舰迷航》获得联播,诞生了6套系列剧集,一直播放到2005年;系列中还包括了13部电影,其中《星舰迷航:超越星辰》在2016年7月上映。
 
  《星舰迷航》的持久魅力有一部分是因为它成功地混合了23世纪的技术以及可识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这些都是由剧集的主创吉恩·罗登贝瑞(Gene Roddenberry)和编剧们创造出来的。正如罗登贝瑞的说法,“我们强调的是人性。”《星舰迷航》剧集表露出它的伦理观的时候,越南战争打得正酣,反战抗议激增,种族关系日趋紧张,最终以1967~1968年的美国大都市暴乱达到高潮。罗登贝瑞构想出的星际联邦是星系中的“联合国”,是个支配着先进技术的先进社会,《星舰迷航:初代系列》每集开头都会念诵一段旁白,说明进取号的非军国主义目标:为了要探索这全然未知的新世界;寻找新生命和新文明;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数十年以来,《星舰迷航》中的技术早已激发了众多物理学家、工程师和机器人专家的想象力。或许,最迷人的创新就是曲速引擎,这种推进系统用一种扭曲时空的气泡包围进取号,使得飞船以超光速在数日或数周后横跨数光年。1994年,理论物理学家米给尔·阿库别瑞(Miguel Alcubierre)指出,这样的气泡可以存在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下,但会需要巨量的负能量(也被称为异常物质),我们并不知道这种物质是否存在,除了(可能)以极其小的量存在;一些物理学家推测,阿库别瑞引擎也许会毁灭目的地的恒星系。幸好,就目前来说,曲速引擎仍然只是想象而已。
 
  然而,《星舰迷航》系列中扭曲时空的另一项应用已经实现:一套遮蔽装置让光线绕着太空飞船弯曲,从而遮蔽飞船,让别人看不见。2006年,电子工程师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和大卫·舒里希(David Schurig)建造了一件“超材料”电磁斗篷,它能折射微波,让它们绕行过某个物体(就像水流绕过一个障碍),从而让这个物体在微波下是隐身的。现在,类似的“转向策略”正在被用来在可见光下隐藏起小型物体,比如说电子工程师倪兴杰(Xingjie Ni)与他的同事一起设计出一种80纳米厚的“皮肤斗篷”来实现这种目标。
 
  进取号上奇异的传送器能在瞬间将人和物体非物质化,远距离传送到某个地方(引出了“把我传送上去”这句口头禅)。据推测,构思出这种仪器是为了节省反复拍摄太空船登陆场面的成本。量子传输上有真正的类似构思。比如说,在2015年里,量子光学研究者武居弘树与同事运用量子纠缠传送一个光子的性质到100多英里外的光纤中。然而,在量子尺度以上,我们远远还无法传送整个有机体或物体。
 
  《星舰迷航》中的其他技术预测了当代的潮流。《星舰迷航:初代系列》中的医生“老骨头”伦纳德·麦科伊(德福雷斯特·凯利饰演)用来诊断的三录仪已经催生出一些真实的仪器,譬如位于加州莫菲特机场的医疗科技公司Scanadu推出的SCOUT这款产品。与此同时,活动跟踪器早已履行了基本的健康监测,记录下脉搏、卡路里摄入量和睡眠质量。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7/n7619/images/537165a-i2.jpg

《星舰迷航》系列中充满未来感的技术产品激发了现实中的许多创新。曲速引擎推动进取号星舰以超光速前进(1),它的一个理论版本由物理学家米给尔·阿库别瑞在1994年提出,但仍然只停留于概念(2)。诊断用的三录仪(3)已经在Scanadu公司的SCOUT仪器和应用中实现(4),该仪器能测量血压之类的生命体征

 

  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在苹果公司的个人助理软件Siri之类的语音识别技术、谷歌公司的无人驾驶汽车和为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制造的“全地形”Atlas机器人中崭露头角。这些都是意义深远的研发项目,能够铺平道路,最终产生类似于Data二副(布伦特·斯派尔饰演)的仿生人,Data二副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星舰迷航:下一代》电视剧中登场,是个多愁善感的仿生人。
 
  《星舰迷航》中的“全息甲板”――进取号上的船员会在这处沉浸式虚拟现实环境里拜访诸多模拟出的地点――还要许多年才能实现,但这项技术上正在取得巨大进展。比如Oculus Rift头戴式显示器提供了视觉和听觉上的虚拟现实体验,但它必须与电脑相连接,从而还无法给予天衣无缝的全息甲板体验。
 
  3D打印机目前正在改进,以便处理食物,这或许离进取号上的餐食复制器更近了一步。当时在纽约州伊萨卡的康奈尔大学内的“创新机器实验室”设计了一种模型,作为它的开放获取形式的Fab Home项目的一部分。而位于西班牙巴塞罗纳的自然机器公司兜售了Foodini打印机,这种机器会简化意大利小方饺之类的纹理或层叠食物的制造过程。
 
  更普遍地,而且可以说是具有更远大的长期意义,《星舰迷航》提升了大众对太空探索及太空科学的热情。在1975年,就有《星舰迷航》的粉丝说服NASA命名第一架测试用航天飞机为进取号(这架航天飞机没有安装发动机,从未进入太空)。许多年轻的未来科学家从《星舰迷航》系列中获得激励。
 
  《星舰迷航》中社会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技术。星际联邦的伦理观确保柯克舰长、《星舰迷航:下一代》中的舰长让-吕克·皮卡尔(帕特里克·斯图尔特饰演)和他们的继任者“从事和平”,甚至是在面对克林贡人之类外星人时候。克林贡人是个从基因上就容易好战的种族。1968年2月播出的一集“一场私密的小规模战争”是对越南局势的讽喻,是个尖锐的例子。罗登贝瑞相信,人类必须学会以差异――甚至是外星的生命形式――为乐,并准备好“接触几乎肯定存在于地球之外的多样性生命”。
 
  《星舰迷航》描绘人类多样性,拒绝参与民族例外主义,这至今仍然是里程碑式的成就。《星舰迷航》的播映正值美国电视史上一段种族排斥的时期,但船员中包括了上尉妮欧塔·乌乎拉(由妮雪儿·尼柯斯饰演),这是美国电视连续剧中第一个著名的非裔美国人女性角色。此外还有“泛亚人”舵手苏鲁光(由乔治·武井饰演)、俄罗斯裔领航员帕夫·切科夫(由沃尔特·凯尼格饰演)――当然还有主演伦纳德·尼莫伊饰演的半瓦肯人大副史波克。美洲原住民血统的大副查可泰(由罗伯特·贝尔特兰饰演)在《星舰迷航:航海家号》中登场。剧中角色的性别平衡一直严重偏向男性,直至《星舰迷航:航海家号》中的凯瑟琳·珍妮薇舰长(由凯特·慕格饰演)、半克林贡人轮机长贝拉娜·朵芮丝(由西班牙裔女演员罗克珊·道森饰演)出现。真实世界的影响也大量存在。例如,妮雪儿·尼柯斯曾经说过,在她考虑其他职业选项时,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如何力劝她留在剧组中。她饰演的角色转而激励了宇航员梅·杰米森,她是NASA送入太空的第一位非洲裔美国女性。
 
  50年之后,我们的世界要怎样与罗登贝瑞的宇宙进行比较呢?技术上的变革天翻地覆;尽管星际旅行还有待变成现实,可NASA计划中的21世纪30年代的人类火星之旅遵循着《星舰迷航》“勇敢前行”的梦想。《星舰迷航》在电视上所倡导的进步的社会价值观如今更广泛地被人接受。尽管我们自己的“联邦”联合国做出许多努力,但新的冲突和地缘政治僵局已经暴发。在这些转变和紧张状态中,《星舰迷航》这套极具影响力的系列作品继续传递着微妙但又清晰的信息――我们能比我们本身更出色。

 

资料来源 Nature

责任编辑 岳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