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新冠疫情带来了对科研和教学的挑战。但是,在互联网以及各种相关软件的支持下,在如此严重的新冠疫情之下,人们还能进行各种活动,包括科研及教学方面的活动和交流。

2020年下半年,中国国内的疫情大大缓减。因此暑假后,学校教学的主要方式恢复了原先的(现在称作“线下”)模式。同时,对于不能来华上课的留学生,提供了线上模式。有的课程同时进行线上直播或录播,使修课学生之外的广大观众受益。在国外,疫情依然严重,普遍采取线上教学。大学和科研单位的学术报告依然有大量的线上形式,或者线上线下同时进行。

网络途径不但大大降低了疫情对正常工作秩序的冲击,而且有它的优点,值得在疫情之后继续保持。即使没有这次疫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教学也越来越普及和深入。这次疫情大大促进和加快了这个进程,将会被载入教育史。

可以预计,疫情完全过去之后,网络学术交流和网络教学也将比疫情之前大大增加。因此总结这次疫情导致的线上教学,交流经验,很有意义。

网络教学的优缺点

近年来,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参加学术会议,观看学术报告,或者上课,将远在天边的演讲拉到近在咫尺的电脑屏或手机屏。这样,不管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信号就可以观看,就可以交流。这种方便,在不久的过去还没有。而且相比在报告厅或教室听讲,网络模式甚至有其优点,比如看幻灯片更清楚,视频也可以随时随地回看。

网络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是直播,二是提供预先制作的视频(包括录屏,即将幻灯片配以旁白录成视频)。这两种方式各有特点。直播是即时的,能够尽可能接近传统的教室里的教学,学生也可以当场提问。但是视频也有其优点,一是学生可以不受时间限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时间观看,二是可以像读书那样,翻来倒去多次观看,但是因为不是实况,需要配合安排师生互动,比如以网络会议形式开讨论课。

对于教学来说,除了教师讲授,还需要师生讨论和答疑,乃至同学之间的讨论。平时,同学之间的讨论可以随意而起,其他同学又可随时加入。从技术上来说,网上进行这些答疑和讨论都不是问题。网络会议和微信提供了方便即时的通信手段,某些方面比线下更方便。

但是,相比正常情况下的面对面线下教学,网络教学,特别是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有一个特别的问题,就是学生的精神状态、自觉和自律的问题。学生一个人在家中学习,缺少氛围和监督,容易陷入倦怠,或者不能集中注意力。疫情也会加剧焦虑,将注意力吸引过去。所以,尽管有微信这样的工具,主动向老师提问或者与同学讨论,还是需要额外的动能。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并鼓励同学们互相讨论。

我的网课

这门课是复旦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的课程,名叫《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这是本科生的选修课,3个学分,每周一次,每次连续3节课。本次课总共有38人选修,其中物理系四年级学生20名,物理系三年级学生17名,计算机系一年级学生1名。

为了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我斟酌再三,并对学生进行了民意调查。由此,决定进行网络直播讲课,但是直播和视频录像这两种形式都采用。也就是说,在直播的同时录下视频,之后提供给学生。另外我也用网络会议形式开讨论课。这个方案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欢迎和支持。

同时,我也有另一方面的考虑。出于对科学传播的兴趣,我想到,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让其他观众也能听我的课?至于平台,经过比较,我选择了哔哩哔哩(Bilibili),即B站。从技术上来说,这是因为B站的网络情况比较稳定,它的直播软件也有同时录制的功能,而且上传视频没有空间限制。直播和上传的操作都很简单。B站对所有上传视频也都进行审核,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公证。而且B站的知名度较高,适合科学传播,因此既然希望这次网课惠及广大感兴趣的受众,B站是个好选择。

因为对全网开放,听课人数非常多、不可控,不应该将选课的校内学生与其他听众混在一起,所以不适合用网络会议。但是对于仅限于选课学生的讨论和习题课,我们采用了网络会议。

技术流程和操作指南

从2020年2月27日到5月14日,每周四上午9:40起,我在B站直播两节课,同时录下视频,紧接着又在腾讯会议与学生讨论答疑,当天下午和晚上进行视频后期加工。直播导致分享在视频开头和结尾留下了软件界面。为了美观,裁掉它们,然后再上传。因此直播、网络会议讨论和上传视频这三个渠道成了三个环节。

另外,我们还为本校选课同学建了课程微信群,与同学们沟通信息,并进行各种讨论。

下面详细介绍技术流程,可以作为操作指南。我用的是B站,但是类似的操作也可以用于其他软件和平台。

每次直播前,助教在课程的微信群提醒同学们上课。

直播开始之时,打开直播软件(直播姬),同时也用另一台设备(电脑、手机、iPad等均可)打开直播间(https://live.bilibili.com/21868825),以便自己看到直播效果。直播画面可以自主选择,有三个选项。可以选择电脑屏,也可以选择摄像头所摄画面,或者是二者兼有。我本人选择了以电脑屏为主,将本人的小画面放在边上。

建议尽量使用具有手写功能的电脑屏。这样,在显示课件的同时,可以直接在课件上写字批注。我就是这样做的,而且有几次课中,我完全在电脑屏上板书,因为这几次课的理论性特别强,数学推导特别多。

在直播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直播间的评论区提问(功能上,也可以作为弹幕)。我本人每次直播90分钟课。我们学校对于线下45分钟的课,只需要录制25分钟的视频。

直播过程同时也就是视频的录制过程。

直播结束后,开启腾讯会议(或其他网络会议系统)。对于我的这个课,腾讯会议部分仅仅对本校选课学生开放。助教将会议号和密码、链接发到课程微信群,同学们很快转到腾讯会议。这样就立即开始实时的讨论答疑,包括助教和任课教师本人对习题的讲解。习题讲解和出现其他需求时,分享电脑屏,让学生直接看到答案和板书。

我们在学校教学系统(elearning)中有个主页。学生每周必须将作业上传,截止日期是每次上课的前一天。在腾讯会议里讲解的习题是学生已经上传到elearning的。讲解过的习题的答案也上传到elearning。

尽量在上课当天,任课教师进行视频后期加工工作。视频加工后的导出、上传和审核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我当时将视频上传到在B站的主页(https://space.bilibili.com/226154069/channel/detail?cid=109337)。

课程结束后的考试,我们采取了开卷方式,将防止作弊的任务缩小到禁止与他人交流。我们同时使用腾讯会议和zoom两个软件,要求摄像头分别从前后对准。

在匿名反馈中,同学对于课程内容、设计安排、讲解仔细、认真负责、通俗易懂、趣味性、学习收获都给予了好评。这些效果得益于我们采用的授课方式。

校外观众

这个网上课程也吸引了不少其他观众,第一次直播的人气有几千。目前播放数已有3万多。

应有些非本校选修学生的要求,为他们单独建立了微信群,用于讨论并分享课件。这个微信群当时有来自76个单位的116位听众,其中绝大多数是学生,也有少数教师或科研人员。

不过更多的观众没有加入这个微信群。一位不在群里的教师来信:“很喜欢您讲的(量子力学,量子计算与信息)课,我跟着学了一遍,您讲得很清楚,尤其是带着学生一起推导,真的很好。我是一枚小讲师,这一学期给研究生上量子课,这是第一次开课,上学期听了您的课,我才稍微觉得自己有点信心,谢谢您。”

观众在B站的评论中,不少与学生反馈类似。另外,有人表示,本课帮助他们弄懂了原来没懂的细节,也有不少感谢在网上分享课程,以及及时处理视频上传。直到现在,还不断有人反馈通过视频进行学习的情况。

小结

疫情导致的线上教学,不但使教学任务得以完成,而且使受众范围远远超出本校几十位学生,视频在网上也将长期发挥作用,对于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方面的教学和科普做出了贡献。

回想起来,如有机会再加强的话,我认为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具体例子是,在腾讯会议的讨论、答疑和习题课中,可以要求学生打开摄像头,这有利于增加学生和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讨论也有助于学习气氛的加强。

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所积累的经验也可以广泛用于线下系统和零星的教学活动。比如,答疑、讨论和辅导,乃至偶尔的补课,都可以用网络会议进行,这样在时间安排上非常灵活。

目前疫情还未全部过去,在国外还很严重,所以还有各种网络教学在进行中。将来疫情全部过去,网络教学也会继续发展。希望本文介绍的经验对此有所帮助。

本文作者施郁是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