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

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并过着群居生活的时候起,人们便与“靠水吃水”和“与水斗争”相依为命了。也就是说,“用水”和“治水”与人类的历史是伊始与共的。

日本民族最早碰到的也是水的问题,到登吕遗迹以后,粗知治水和用水即防洪与农业用水的问题。而登吕遗迹时,大家对公部河上游流送下来的泥沙深感烦恼。这样,农田防洪以及如何有效地把河水应用到农业上,是自古以来不断努力解决的问题。

从古代文明繁荣昌盛的流域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黄河可以看到这种水与人类的关系。这些古代文明圈由于治水和利用失去了平衡,而其繁华终于因此扑灭、衰落。但它的历史事实是对于水的利用中所存在的许多问题与现代文明不是没有关系的。

二、尼罗河的水

1. 失却了六千年的   六千年来哺养着埃及民族及其征服者的是尼罗河。尼罗河流域充当着埃及粮仓的作用。多亏从尼罗河的水和上游一些区域(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扎伊尔、苏丹)流送来的年平均达1/20哩的沉积土和腐殖土。重要的是其流送量得当。产生尼罗河文明的埃及冲积平原,六千年来不断得到上游未开发的生态圈所赐予的恩惠,不能不说是得天独厚的。然而,埃及自身几乎完全破坏了生态圈。以著名的宫殿、金字塔等为象征的埃及文明恐怕是生态圈被人类大规模破坏的最古老的见证。

诚如大家所知道的,埃及大部分土地是沙漠。过去,北非还掩蔽在莽林之中。由于人类大规模破坏森林,因此,沙漠不断延伸。没有雨水,生态圈遭受破坏,沙漠蔓延。现在埃及国土可说是常年不下一滴雨。S为尼罗河以外地区是沙漠,所以百分之九十五的居民就集中到唯一水源尼罗河的狭长流域地带。以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作为尼罗河发源地而流送腐殖土的叫作白尼罗河,而以埃塞俄比亚发源地流送沉积土的叫做青尼罗河,在苏丹的喀土穆汇合后北上埃及流入地中海东部。白尼罗河的水在喀土穆汇合前流经大湿沼泽地时要流失大量的水。因此,流到埃及的尼罗河的水有七分之六是青尼罗河的。所以说,埃及尼罗河的水源主要是青尼罗河的水。

2. 尼罗河的水源  每逢五、六月间,当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吹到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时候,降下了大量的雨水,这雨水也就成了青尼罗河的水源,但是埃塞俄比亚高原是未开发的森林区,所以雨水不能一下子流出,因而使相当大的水量渗透到地下,然后再从地面渗出来,用相当长的时间陆陆续续地流出去。不像中国的黄河,大量的水一下子就狂奔乱跳地出来。

青尼罗河的水是肥沃的。托因比所撰的《在尼日尔和尼罗河间》—书中曾作过这样的描述:“阿姆巴,峰巅平坦,山腹是陡峭的高地,山顶上有水和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可栽培作物。……人们用足踏出的塌陷小道,一年一度的季雨雨本边冲边流,历经数千年,终于使小道深抵溪谷。由于雨的热心操劳,埃塞俄比亚的小路变成了深渊的溪谷,俾使埃及受惠,如果没有埃塞俄比亚一年一度的火山灰礼物,埃及的农业将成为什么样呢?

五、六月间降到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雨水成为尼罗河的河水,流经苏丹,到达埃及已是七月了。这时变成了埃及尼罗河的洪水,年年如此,因此尼罗河流域的居民一边防洪,一边利用洪水作为农田灌溉。在这里,除了洪水别无他求。所以在埃及每年如遇特大洪水,造成洪水淹死人,如洪水过小,农业用水不足,造成饥馑。

3. 自然渗透蓄水机能   尼罗河的洪水,自古以来不断引起了流域居民的烦恼,但是民也用尼罗河洪水进行灌溉,从而数千年来培育了尼罗河流域的居民。中国的黄河就不是这样子。当洪水退去时,黄河两岸就成了沼泽地,远离江河的地区,因水不足而靠打井抽水灌溉。利用尼罗河洪水进行农业灌溉,原因是洪水的势头比较缓和,缓缓地、长时间地袭来。

这样的洪水性格,最为明显的是亚马逊河。几乎整个流域被称为“绿魔”的原始森林所掩蔽,亚马逊河的洪水也可以说是大规模爆发的。这里的居民印第安人在洪水泛滥期放弃农耕,操起带有家室的轻舟从事渔业。洪水在亚马逊河并不恐惧。

黄河泛滥诚然是天灾,但尼罗河,洪水所造成的水害不同,它的反面却以水和肥沃的土壤养育了流域的人民。亚马逊河使农民一时变成渔民。所以,洪水对流域居民的影响是很不一样的。洪水的危害程度以及洪水利用可能性,一面要看降水量的多少,另一面要看洪水的“态度”来决定的。渗透蓄积机能因森林的长年存在所形成的森林土壤而得到明显的强化,所以,尼罗河得以保持数千年的生产力,是由于埃塞俄比亚为主的上游流域保持了大面积森林,使森林充分发挥蓄水机能所赐的礼物,这一点也不夸张。

如上所述,埃及有着得天独厚的尼罗河水文状况,但一进入二十世纪就发生了变化。其原因是水源地区的近代伐木,决定这样做的是阿斯旺水坝。阿斯旺水坝反映了人类历史和水文状况变化之间的关系最恰当的例证。

三、阿斯旺水坝

自从已故纳赛尔总统于W60年1月9日奠基以来,阿斯旺水坝名噪全球。这个水坝的蓄水量因据说有1630亿立方米而名列世界前茅。那时,世界上几个大水库有美国的胡佛水库(365亿立方米)、中国的三门峡水库(360亿立方米)。然而阿斯旺水坝(离地中海约960公里),约于60年前的1902年英国人已经建造过。为了区别,过去的称作阿斯旺低水坝,而纳赛尔的叫阿斯旺高水坝。

1971年1月15日阿斯旺高水坝落成,没有举行竣工典礼,据报道,阿斯旺高水坝是个公害源。埃及作出严格的新闻报道控制,确切情况不详,但是这个问题早在建造低水坝时出现过。下面就从低水坝的建造谈起。

1. 阿斯狂低水坝 三千多年前,在埃塞俄比亚已经居住了文明人和半文明人,但人数不多,到十九世纪后叶,青尼罗河的发源地埃塞俄比亚高原未遭入侵,这就意味着那里的森林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砍伐,也没有大量的侵蚀。然而二十世纪文明的破坏也波及到这里。即:青尼罗河的沉积土含量显著增加,随着流量的增加而使洪水激化,破坏了下游粮仓地带的农业价值。1902年,当时作为埃及“保护国”的英国,为了防止尼罗河下游流域连年的洪水泛滥,和对下游流域大部地区进行全年灌溉,便在尼罗河建造了阿斯旺低水坝。由于这个水坝,使得埃及的农业从危险的、不能计划进行的洪水灌溉转移到利用运河有计划的全年灌溉,做到一年二熟或更多的可能。阿斯旺低水坝不仅制止了洪水泛滥,同时也堵住了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流送下来的沉积土、腐殖土。从而使尼罗河下游流域培植长达六千年肥力的沉积土和腐殖土的补给随之下降。没有肥沃物质的补给的半热带风土里,进行一年二熟、三熟需要消耗很大肥力。特别是大量吸收有机物质的棉花,进一步加强了这个倾向。农民大量施用化肥来弥补损失,产量暂时得到提高,'但是,如果缺乏有机物质,化肥得不到反应。六千年来不断补充有机物质的是白尼罗河的腐殖土。埃及的农业前景黯淡。全年灌溉还招来了水和土壤中有毒盐分的积聚。

阿斯旺低水坝建造的目的在于阻止因上游地区文明人的入侵而加速侵蚀所引起的洪水和沉积土流送量的增加。结果,农作物产量暂时得到提高,但破坏了自然对埃及的恩惠从青尼罗河来的无机物补给、白尼罗河的有机物补给,和洪水对土壤盐分的冲洗。对埃及来说,阿斯旺低水坝是破坏生态圈的一个公开警告。但没有引起重视,结果在同一地方建起了更大的阿斯旺高水坝。

2. 阿斯高坝   蓄水量(1630亿立方米)和发电能力(1000亿H小时)被夸为世界第一的阿斯旺高坝,于I960年1月9日动工到1971年1月15日竣工。已故纳赛尔总统指出,这个水坝将推进埃及的工业化,灌溉辽阔的沙漠地区,用10年时间使人民收入加倍。与上一个为了上游流域恶化采取防御的建筑物低坝相比,高坝则是积极的、野心勃勃的水坝。

高坝建造完工。本世纪的庞然大物对周围将有什么样的影响当然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不过,意大利评论家库利叶 · 史塔琳珂在一篇题为“阿斯旺的下策”文章在英国泰晤士星期六报上作了报导。现整理如下:

1)对农业的影响  作为尼罗河泛滥平原命根子和营养源泉的流送沉积土和腐殖土,被水坝背后的人造湖——纳赛尔湖所吸收。因此,流域的农田不得不用化肥,其需要量根据世界银行估计在一亿美元以上。产量不断地下降,农学家警告说,百万英亩的土地十年内将成为不毛之地。

洪水泛滥因水坝而无所作为了,但造成农作物枯萎的土壤盐分的积聚,达到了危险的地步。为了补救,在地下铺设排水道,以便把含有的盐分务必排出去,但这项计划的投资费需要十亿美元,而且每年的维护费预计为二亿美元。

随着水坝的建造而灌溉沟渠延长,寄生虫病也爆炸性的蔓延,危害了估计250万左右的农民的健康。过去,尼罗河的洪水泛滥起了把带有寄生虫的蜗牛一扫而光的作用。

土壤改良计划没有进展。尼罗河的淤泥对改良土壤是何等的需要,但已经消失了。

2)对水产业的影响  水坝的建设使尼罗河的水清澈透底。这种碧澄的河水缺少过去喂肥东地中海沙丁鱼的浮游生物。东地中海的鱼一到这里就营养失调。东地中海的浮游生物至今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一,夺走了埃及三万渔民的生计之道。相当于埃及总捕捞量20%的东地中海年产18000吨的沙丁鱼,就销声匿迹了。

3)尼罗河的河床下降  碧澄的河水因洗掘河床而造成河床下降。河床的下降威胁着下游处的桥梁和水坝。现在有三座水坝和550座桥梁岌岌可危。为了防止侵蚀,需要使尼罗河的水缓缓而行,但这样做,从阿斯旺到地中海的960公里间需要新设10座水坝,要实现这项计划,需要相当于高水坝工程四分之一的二亿五千万美元的巨款。

4)海岸的侵蚀  澄清的河水不仅使河床下降,也侵蚀了尼罗河三角洲的海岸线。埃及第二城市亚历山大也受到了威胁,尼罗河的达米爱脱支流河口的港口建设计划也因此取消了。

5)蓄水不足和发电能力问题  纳赛尔湖由于蒸发和渗透而失去了比预计大二倍多的水,给水量减少了。纳赛尔湖的计划容量是1630亿立方米,这是供给埃及和苏丹最低需要量,但水量连一半还不到。权威性专家认为,要达到满水需要二百年。蓄水不足,不能不说是设计上的错误。

高水坝备有12台汽轮机。即使全埃及也用不了水坝发电量的三分之一,有十台汽轮机却闲置着。

T. 达勒(Dale)指出:“为了解决问题,必须对埃塞俄比亚、苏丹、中非的发源地采取改善措施

四、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的水

1.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毁灭 由于上游发源地带的荒废,连年的水害所造成的毁灭性的破坏是很难复兴的了,不过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流域还是昌盛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阿拔斯王朝被成吉思汗的孙子灭亡了。事实上,这个地区曾是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曾被巴比伦王国、亚述等相继征服过,但却复活了它的高度文明。

然而到了“一千零一夜”的伊斯兰教大帝国时代,这个地区因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冲积泥沙而丧失了生产力。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覆灭的因素是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流送的泥沙。这些泥沙就是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发源地带的阿美尼亚高原被游牧民族破坏的结果。

仅次于埃及尼罗河文明昌盛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以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流域为中心的。尼罗河、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流域都是保持悠久文明繁荣的地方,因为这些流域都具有极好的自然条件。即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土地平坦、降雨量少而土壤没有流失。但这两个流域有很大的不同处,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的发源地缺乏森林,造成了他们的不同水文状况。过去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发源地的阿美尼亚丘陵,森林砍伐后放牧,结果,不断侵蚀,土壤剥离,后被水挟带下来,造成下游农耕区沉积土堆积。沉积土也阻塞了灌溉沟渠。

美索不达米亚泛滥平原中悠长的灌溉沟渠的疏浚是个大问题,疏浚作业全靠奴隶的劳动。蒙古的入侵以及帖木儿帝国破坏了灌溉沟渠,到后来奥斯曼时代已没有了奴隶劳动,灌溉沟已经不能修复了。这意味着美索不达米亚生产力的丧失。

2. 有大影响的上游流域的土地利用  沉积土是肥沃的。上游地带的侵蚀泥沙挟送到下游冲积平原沉积起来,形成了肥沃的地带。即,对于把山陵地带长期生成的肥沃土壤流送到下游形成肥沃的平原,河流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全部土壤流送出来,那么上游的山岳地带就变成了荒芜的秃山。黄河、尼罗河或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下游的冲积平原是蕴藏着丰富生产力的肥沃地。然而,迄今能充分发挥丰富生产力只有尼罗河,而黄河因缺水而不能发挥生产力,土蒙蒙。而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因沉积土挟带量过大,哪能发挥生产力?农业和文明消亡了。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之所以沉积土流送量过大,那是因为上游发源地侵蚀加速所造成的。加速侵蚀也是由于森林消失所造成的。诚然,如果森林、牧地、农田管理得当,沉积土流送堆积是可以大大减少的。

因为阿美尼亚土地利用不加严格的限制,森林大砍大伐,恣意放牧,破坏了粮食供给机构,这就是造成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没落的主要原因。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居民只不过是四千多年前最盛时期的四分之一。

五、黄河的水

1. 失去森林的黄河流域  达勒叙述道:“三千年前,中国还是树木蔽天。那时,伐木造地,结果使黄河和别的江河发生了洪水泛滥和大旱。淤泥虽然肥沃了下游的平原,然而随着河床的升高而使洪水次数增加。据报道中国共产党在沿万里长城一带造林。”另一粟托霍汶叙述道:“在若干世纪中,中国的西北部,气候大变。当森林郁郁苍苍的时候,风调雨顺,保证了黄土的富饶。作为掠夺性的牺牲品,森林消灭了,变成了耕地和裸露的荒地,气候也变化了。这些地方,雨水极其不匀。旱情频繁,把黄土变成了干涸的土壤。”

失去森林后的黄河流域,洪水、干旱、蝗虫连年不绝。黄河流域所在的华北,是少雨地带。因连年干旱,农作物歉收,但旱情过后,暴雨袭来成灾。这前后,成团的蝗虫屡屡袭来,使农田颗粒无收。

2. 治水事业  公元前2000年左右,黄河之水孕育了华北的中华文明。公元前约500年以来,水灾就引人注意了。

黄河治水的重点放在修复决堤。那是因为黄河发源地山西省、陕西省的上游流域失去了森林,特别是陕甘区河套平原,这样的草原沙丘地带是放牧的最好场所,自古以来,匈奴、突厥族、蒙族等游牧民族和西部的藏族,把这里看作狩猎、角逐的地方,土地从此彻底荒芜。因此,黄河的广大发源地带成了黄土赤地,土壤的渗透能力近乎零,整个降水量一举流下,那是含有许多侵蚀黄土的浊流。

如果从山西省到河套平原分布森林的话,就可阻止黄土流出,改成为森林土壤,因而上游流域水的渗透能力提高暴雨时,相当部分的水量就蓄积于地下,减缓了水涝。另外,蓄积地下的水,以后又渗到地面成为江河的水,减缓旱情。由于黄河流域的洪水缓和机能等于零,所以把治水放在堤坝的修复、增加,不是根治的办法。

[本文选自スチールデザイン1978年185期6 ~ 8页。徐成光译]

————————

语出希腊文,也叫“两河流域”,即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流域平原。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曾建有巴比伦、亚述等古国——译者注

阿拉伯帝国的王朝。公元750年阿布尔 · 阿拔斯推翻倭马亚王朝而创立。首都巴格达。最盛时,领土横跨欧、亚、非三洲。1055年,被塞尔柱突厥人推翻——译者注。

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以“两河流域”巴比伦城为中心——译者注。

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译者注。

1370年帖木儿自称成吉思汗继承者、察合台汗国君主。十四世纪八十年代征服波斯、花剌子模等地。九十年代攻伊拉克、俄罗斯;1406年率兵二十万,拟东侵中国,途中病死罢兵。——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