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即所谓血清肝炎有可能导致慢性肝病、肝硬化,甚至肝癌。现在,征服这种肝炎已不是那么遥远的事了。美国纽约血液中心的斯麦奈司(W. Szmuness)博士等人所进行的肝炎病毒疫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希望。这个研究由《新英国医药杂志》1980年10月9日一期上发表,继由《自然》1980年10月9日一期和《科学》1980年11月14日一期上对此作了介绍。

从血清肝炎往往发病于输血时这一点出发,其另一个名称也叫作输血肝炎。这是一种不经过口腔,由于使用了消毒不完全的注射器、性的接触或昆虫的媒介等而感染的疾病。感染之后,有不少是长期地保持在血液中而潜伏下来,而且,带有这种病毒的人在全世界达到2亿人。开始发现肝炎的是勃拉贝B. S. Blumbarg)和米尔曼(I. Millman),他们是在澳大利亚原籍居民的血液中多次发现了病毒样的粒子,并证明了那就是存在于B型肝炎病患者的血液中的粒子。所谓澳大利亚抗原是在1964年发现的。他们所见到的实际上是病毒的蛋白质外壳,而完整的粒子是在1970年由英国伦敦的戴恩(D. S. Dane)发现的。可是,这种B型肝炎病毒用细胞培养法是不能繁殖的,所以,在制备疫苗时,需要从患者或持有病毒者的血清中收集病毒抗原,并需要精细地加工。在斯麦奈司的试验中使用过的疫苗是在曼尔克公司的治疗研究所制造的,根据很多的动物实验,证实了它的效果和安全性。把来自细胞的蛋白质用酶来分解、消化,用甲醛使病毒完全处于非活化状态。

选择作为临床实验的对象的纽约市的1083个有同性恋爱关系的男性。原因是,在这个组中,肝炎发生率高,通过组织技术,容易保持交往,以及以往就一直比较能合作的。其中有一半人在六个月中注射了三次疫苗,其余的一半人注射不含有疫苗的安慰剂,作为对照。由于注射了三次疫苗,有96%的接受试验者产生了抗体,这些人没有得肝炎,对照之下,接受安慰剂的人中间,有27%的人发生肝炎。虽然有胳膊痛、发疹、心、关节痛等的轻度副作用,但这种现象在两组人中都有同样程度发现。

开发B型肝炎疫苗,这对于需要输液的患者、免疫不完全的患者,还有那些在治疗这种病的医院和研究所工作的从业人员等职业上置于感染危险的人,在世界上感染率高的地区的人们是一种福音。据说斯麦奈司等人还计划对1000个透析患者,对800个透析工作的人,以及世界上肝炎很多的台湾(据说有15%的居民有肝炎)的2 ~ 7岁的小孩做更大规模的试验。

另一方面,还发现把肝炎病毒的遗传因子移植到大肠杆菌内,用遗传工程的方法也可能大量地生产病毒抗原,在不久的将来它用作为疫苗。总之,预防B型肝炎正因为是与防止肝癌中最最恶劣的肝实质细胞癌有关,所以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至于表B型肝炎和肝癌的因果关系,可举出以下几个例子来看。

1. 肝癌的发生与B型肝炎的地理分布有关。在美国,人口的0.25%是有肝炎病毒的,每年患肝癌的有5000人。与此对比,东南亚和非洲更多,占人口的10%持有病毒,在台湾,在1,700万人中,每年出现的肝癌患者有一万人。

2. 肝癌的80%发生肝硬化,这些都是慢性肝炎患者。

3. 肝癌细胞的遗传因子中发生与肝炎病毒相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

4. 从马木特和李斯等看到的肝癌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病毒,显示与B型肝炎病毒起交叉免疫反应。

由于病毒感染,怎样致癌的机制虽然完全不了解,但是,如果从预防的角度来看,用防止肝炎的办法来减少肝癌,肝炎疫苗的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怎么强调也并不过分。

〔根据日本《自然》1981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