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83年2月11日 ~ 27日国家科委科技政策局在天津市科委的大力协助下,在天津召开了《美国科技发展问题学术讨论会》,全国各地的美国科技政策的研究工作者七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发表论文六十多篇。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研究和讨论了美国科技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现实意义。这里我们摘编发表六篇论文,以飨读者。
美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自1776年建国后,经过一个世纪的时期,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工业生产开始超过英国而居世界首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经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战后,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许多重大突破和飞跃,使美国科学技术跃居世界领先地位。促使美国科技取得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以下五个方面。
一、发挥经济与科技的相互促进作用
自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以来,美国长期处于本土和平的环境。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本土都未受战火摧残,反而在战争中受到世界范围大量军需的刺激而使经济急剧增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为了从战争废墟上重建本国经济,吸收了大量美国商品和巨额美资,使美国成为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这雄厚的经济基础为科研提供了财力,提出了课题,从而发展了现代的科学技术。
战后美国科研、发展费用有较大增长:由1940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3%增加到1953年的1.4%,1964年更高达3%(1981年为2.37%)。
美国在发展科技中重视工业的研究,经济效果明显。美国科研体系尽管五花八门,但工业企业在科技中一直起着主力军的作用。例如:1980年美从事研究和发展工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总数65.9万人,其中70%以上(46.5万人)是在工业企业中。1980年美全国研究和发展费用611亿美元,其中工业企业耗用的(包括政府投资的费用)占70%左右,即427.5亿美元。
美国重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美全国研究和发展费用中,应用研究和发展工作—直占到很高的比重:前者占22%,后者66%左右。其余12%用于基础研究,而这些基础研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也是为完成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而进行的。
二、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美国科技发达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美国拥有一批水平较高,富有创新精神的科技队伍。美国凭其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到处搜罗人才。据统计,1949至1972年迁居美国的高级专家总数达20万人,1973年以后迁移到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每年仍有六千名以上。“搜罗智囊”。这固然是壮大美国科技队伍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更为重要的是美国重视对本国科技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
美国的教育相当普及,全国青年中,约有四分之三能读完高中。在高等教育中,发展最快的是二年制的初级学院,其毕业人数由1970 ~ 71年的25.3万人增至1977 ~ 78年的41.5万人。对于培训一般“技术人员”来说,这类学院起了重要的作用。据1978年统计,美国初级学院有1174所之多,占全国高等院校总额的(3130)37.5%。
在全美国三千多所大学中,'研究工作较强,能授给博士学位的有三百多所,这是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地方。美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特点是学习的专业面较广;教学与研究合一;避免“近亲繁殖”;重视科技队伍的年轻化;教育与工业界的合作密切以及提倡竞争,不断淘汰。
据统计,1978年美全国受过高等教育并经过专业训练的在职科学家和工程师总数为247.3万人,其中30万人具有博士学位。
三、充分利用天然资源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因此,美国许多技术革新历来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充分利用廉价的天然资源,注重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
以石油为例,美国是世界最大产油国之一,美国国内原油价格一直低于国际市场。由于美国大力发展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庞大的石油化工生产体系,不但给美国石油垄断集团带来了巨额利润,并使化学工业的结构、原料构成和生产技术也都在不断进行革新。石油化工产品的发展,特别是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大批涌现,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各部门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迄今为止,各国发展石油化工所采用的技术,基本上还离不开美国的专利技术。现代化的综合利用往往以大规模生产为前提。生产装置大型化后,所能回收的废热和副产品增多,才能充分发挥大型装置的技术经济效果。
四、军事科学技术促进了民用部门的技术发展
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中,美国起了带头作用。应该指出的是,不论是电子技术、原子能技术、航空或是空间技术,首先都是应用于军事目的,然后才转移、扩散到民用部门的。
美国空间和军事科研成就向民用转移的主要做法是:
1. 掌握保密与推广的界限,并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将部分军事成果“解密”。
2. 积极为军事科研成果寻找民用市场,出现了大量军民两用的产品,取得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
3. 由于军事科研项目的需要r政府通过研究合同、供货合同等方式推动某些经济部门的迅速发展。
4. 通过情报刊物推广科研成果。
5. 通过人才的转移,使国防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在民用部门得到应用。
五、有一套有效的科技组织管理系统
美国的科技体系十分分散而多样化。各种形式的组织相互交错而又密切联系,因而能机动灵活地去适应情况的变化,对新出现的科学技术苗头作出快速反应。
美国的科技组织管理在立法系统有国会的技术评价办公室及参、众两院各有关的常设委员会。这些机构经常组织科技界的专家,就当前重大的科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公开辩论,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各种法令。
联邦政府各有关部门则通过对科研经费的控制、科研任务的提出、科技发展前景的预测、科技情报交流等一系列措施,尽量使全国分散的科技活动引入国家所欲控制的方向和轨道。
美国研究工作的组织原则,不是按学科划分,把同一专业的研究人员组织在一起工作;而是按任务性质划分,把很多不同专业的代表人员联合到一起,共同解决某一科技问题。这种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已被看作是“发展现代科技革命的重大组织前提之一”。
美国科研组织管理中“高度分散”、“自由竞争”、“优胜劣败”等做法,虽有“活跃学术空气”、“鼓励创新精神”的一面,在经济力量比较强大的情况下,问题或许还不太突出。但在目前经济十分不景气、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问题就较多。
此外,美国在政府经费短缺下,既要增加军事科研的费用,就不得不削减能源等方面的研究费用。因此,如何确定科研投资的重点领域,仍是一个争论较多的问题。
目前银行利率很高,政府颁布对工业企业的各种管制条例很严,凡此均影响工业企业投资于科技发展的积极性。如何应付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的威胁,如何保住美国科技的领先地位,是美国面临的一个头痛问题。
对美国科学技术实力下降的分析
李勇为
美国的科学在二次大战期间开始成熟。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在科学技术上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七十年代以来,美国经济陷入了所谓“滞胀”的泥潭。八十年代开始,美国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处于严重衰退之中,美国的经济衰退必然影响到美国的科学技术实力。
一、科学指标表明美国科学技术实力下降
研究发展经费是衡量科学技术投入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近十多年里。美国在研究发展经费的增长速度、研究发展经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以及民用研究发展经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方面,与西欧、日本和苏联相比都在下降。
科学技术人力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科技人力资源也是科学技术投入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美国从事研究发展工作的全职科学家和工程师总共约64.5万人。除苏联以外,美国在每一万个劳动力中从事研究发展的科技人员是最多的。但是,从1969年以来,美国的这一比例人数在逐年下降,从1965年的64人减少到1978年的58人。近年来虽然略有回升,已达到60人,但仍未达到六十年代中期的水平。在同一时期,苏联、日本和西德的这一比例人数却在迅速增加。
科学技术论文是研究发展工作比较直接的成果,是科学技术产出的重要形式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产出的重要指标。美国科学基金会曾经对2100多种世界最有影响的并且引文最多的科技刊物在1973 ~ 1979年发表的近28万篇科学技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虽然美国科技人员发表的科学技术论文在世界最有影响的这些科技刊物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超过三分之一以上,但是,在1973 ~ 1979年的7年里,美国所占的比重平均下降了4%,而其他国家科技人员发表的论文都有所增加。
技术专利在资本主义国家被认为是表示一个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产出比较有效的尺度。美国发明者1963年在国内所获得的专利共6.67万件,到1975年下降到6.44万件。从1971年到1977年,美国人在国内所获得的专利下降了26%。与此同时。美国发明者在国外所获得的专利,不论是绝对件数,还是美国人所占的比重都已明显减少。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材料,在1966 ~ 1976年期间,美国人在10个工业化国家中所获得的外国专利就减少了30%。相反,外国人在美国所获得的专利数量却在迅速增加。
二、科学技术教育面临困境
在美国,教育,特别是科学技术教育被认为是美国科学技术的基础。在近10年中,美国大学生学习理工科的人数大为减少。美国授予工程博士学位的人数在过去10年中下降了三分之一,而且在授予的博士学位中,三分之一是授予外国留学生。目前美国在计算机、工程、生物,特别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科技人力严重不足。而工业公司却不断利用高薪聘用大学理工科研究生和中学理科教师,致使理工科博士学位人数日益减少。美国学术界对此深感忧虑。他们认为,工业公司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就像农民吃掉谷种一样,将危害美国今后高级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目前,美国大学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例如,由于经费紧张,大学科学研究的规模紧缩,青年科学家进入大学从事研究的机会减少,以致大学科研队伍日益老化。同时,大学的科学仪器和实验设备日益陈旧,严重影响大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质量。此外,近10年来美国中小学数学与理科教学质量的下降已引起美国政府、科技界和教育界的严重关注。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圭尔认为,美国人现在都关注着在国防、工业和技术方面的这场国际竞赛。然而这场关键性的竞赛首先应该在起点线上,即在教室里就能取得胜利。但是,美国与苏联、日本和西德在中小学数学和理科教学质量上存在很大差距。
三、工业技术优势正在削弱
美国是世界上技术领先的国家,有许多技术产品至今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美国的工业技术优势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曾经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但是,近年来有不少事实说明,美国在一些重要的工业技术领域正在失去优势,有些领域已被别的国家所超过。
美国的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和建筑工业是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目前,美国钢铁工业的不景气已成了美国经济的一个突出问题。早在1953年,美国的粗钢产量就已达到一亿吨,但到目前为止,仍停留在一亿吨的水平。而且进口钢材在美国钢铁市场所占的比例已达到23%,尽管美国政府实施反倾销法控制钢材进口,1981年美国仍从西德进口钢材650万吨,从日本进口620万吨。造成美国钢铁工业严重衰退的原因很多,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钢铁工业与日本和西德相比,技术普遍落后和设备陈旧。
在五十年代,美国的汽车产量曾经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80%。1980年美国生产汽车不足800万辆,只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20%左右,而日本已超过1100万辆。跃居世界第一位。1980年进口汽车占美国国内销售量的30%。日本汽车工业由于广泛采用新技术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例如,日本在汽车装配生产线上采用的机器人将近7000台,而美国不足1500台。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由于广泛采用新技术,每个工人平均生产汽车65辆,而美国汽车工人平均每年只生产10 ~ 12辆。美国汽车工业的严重不景气必然加剧钢铁工业的衰退,而且可能威胁到美国的整个工业基础。
而在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电子计算机领域,日本与美国正在开展激烈的争夺战。不少美国人担心,美国计算机工业将会走电视机的老路,在这场较量中输给日本。
四、技术创新能力出现衰退
技术革新是本世纪美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曾经是美国的一张王牌。长久以来,美国人一直炫耀自己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富有发明创造能力的国家。
但是近十多年来,由于技术革新的风险太大,加之通货膨胀加剧、高利率、高税收、利润下降,以致美国工业企业不愿冒大的风险去对一些较长期的重大技术革新项目进行大量投资。而是把研究发展力量集中去搞那些风险不大、而有利可图的短期见效的小型技术革新项目。它们力图通过一些模仿性的革新、工艺过程的革新,以及产品的细分等,降低成本,以保护和巩固其现有的市场地位,而不是发展崭新的产品去开拓新的市场。美国工业对研究发展投资方向的这种重大转变已经对美国工业技术革新能力产生了严重不利的影响。
据美国科学基金会最近发表的一个研究报告指出,在1953 ~ 1958年期间,在世界的重大技术革新成果中,美国首创的革新成果占80%;在1959-1964年期间,美国技术革新成果所占的比例下降到了67%,在1965 ~ 1973年期间,这一比例进一步下降到了57%左右。
美国政府、工业界和学术界对于美国工业技术革新能力的衰退深表关切。里根政府把促进工业技术革新摆在美国政府八十年代四大百标(促进工业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刺激经济增长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首位,力图通过调整和修订政府的专利政策、税收政策、法规政策、科研拨款政策,以刺激工业部门对研究发展投入更多的资金,促进技术革新的发展和恢复美国的经济。
随着西欧国家和日本研究发展工作的发展,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美国技术创新能力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相对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五、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
历史上,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大大超过其他工业化国家,是美国经济增长的支柱。目前,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虽然仍高于其他工业化国家,但其增长速度却大大落后了,其他国家在劳动生产率方面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从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3%,到七十年代中期,其增长速度下降为2%,随后几年下降为1%,近两年来,其增长速度出现了零值或负值。如果以美国1967年的劳动生产率为100来计算,到1979年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为129,日本达到231,其次是法国为190,西德为184,英国为133。
美国劳工部长多诺万去年在白宫生产率顾问委员会上说:现在我们所说的不仅仅是生产率增长缓慢的问题、美国正经历着一个生产率长期绝对下降的局面。情况正在恶化,提高生产率已是里根政府的当务之急。
六、高级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下降
近十余年来,美国的高级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地位也在恶化,特别是与日本和西德相比,其竞争能力有所下降。据美国劳工部外国经济研究局发表的资料表明,在世界高级技术产品的出口中,美国所占的份额从1962年的31%,下降到了1977年的21%。1977年西德所占的份额为18%,如果在比较中包括汽车,则西德所占的份额超过了美国。在1962 ~ 1977年期间:日本高级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最快,其所占的份额从6%增长到14%。目前,在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高级技术产品贸易中,西德所占的份额最大,占22%,而美国只占17%。在美国与日本的高级技术产品的贸易中,美国的贸易逆差1979年达到43亿美元,只有飞机和化工产品才拥有贸易顺差。在美国与西德的高级技术产品贸易中,美国在化工产品和机械产品方面也有一定的贸易逆差,只有飞机和科学与工业仪器才有盈余。在对发展中国家的高级技术产品的出口中,美国高级技术产品所占的份额在上述期间几乎下降了一半,从46%下降到24%,而日本所占的份额从6多猛增到22%,增加了近三倍,已接近美国的出口水平。
总的说来,美国的高级技术工业产品在国际贸易中还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有些工业,例如电子和电视机工业,甚至飞机工业和计算机工业已处于一种脆弱的地位,面临欧洲和日本的激烈竞争。同时,外国的高级技术产品也日益渗入美国的国内市场。目前,美国高级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与日本和西欧国家的竞争能力相对下降,已成为美国经济中一个十分重要和日益紧迫的问题。
综上所述,从总体来看,一方面,美国的科学技术实力相对而言是有所下降,但与日本、西欧或苏联相比,仍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从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实力来看,美国要保持科学技术上的全面领先地位已力不从心。
(摘自论文《从几个侧面看美国的科学技术实力——试论世界科学技术多中心的出现》)
借鉴美国的一些成功经验,加快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上海市科委政策研究室
近一个世纪来,美国的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获得迅速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受到人们的注目。我们认为美国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的经验有以下四个方面值得研究:
一、重视产业部门的科技工作,充分发挥经济与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
两次大战后,美国在发展科技中,重视工业化的研究,力图取得经济效益。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为使技术科学与基础科学平衡,专门建立了工程科学院,政府通过立法手段,采取了各种保护科学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近年还建立了总统法规放宽特别小组,签署了包括研究发展税收贷款在内的经济复兴税收法令,进一步加速了折旧时间,维护大私人企业用政府研究经费取得专利权的权利,消除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主要障碍,刺激企业对研究发展的投资。企业的资本拥有者也把科学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命根子,他们舍得在科技上投资。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企业每年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约占营业总额2.25%,有些大公司甚至高达7 ~ 8%,企业部门的科研投资占全美科研经费的45%。据政府预计,今后五年里,企业将补充投资三十亿美元用于研究发展工作。各工业部门的科研实验室也有很大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只有一百多个,到1975年已增至一万五千多个,增加了一百五十倍。目前,工业部门耗用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包括政府投资的费用),以及在工厂企业工作的科技人员分别占全美科研经费和科技人员总数的70%以上,在研究课题的选择上,应用和发展研究占88%,而12%基础研究课题,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为了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而进行的。美国在发展科技中,重视工业化研究,把资金人力等方面扎根于产业部门,从而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二、将国防军事尖端技术以最经济的办法和最快的速度向产业部门转移。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掀起了以原子核、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美国在这场科技革命中起了带头突破的作用。当然,不论是电子技术、原子能技术、航空还是空间技术,首先都是应用于军事目的,然后才推广到民用的,但是,美对于军事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生产,并不是与民用工业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军转民,以军带民,军民结合已成了他们的习惯做法,这既利于国防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大踏步前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较短时间里把军用技术转向民用工业,开辟了很多新兴工业部门,很快就获得了六百多亿的利益。
为了促使军工技术迅速向民用转移,国防部及政府所属的研究机构专门成立了“技术转让财团”,从事组织、协调和推广的工作。美国科学基金会、联邦管理与预算局、国家标准局、宇航局等机构,也采取相应措施,支持军工技术转让工作。政府还规定军工方面的创造发明没有专利,很多先进技术是无偿转让给企业的。
三、高度重视大专院校与产业部门的结合,把大学的科研能力在产业部门施展开来,这是美国近年来为保持经济领先、科技领先的重要一着。
七十年代以来,面对日本的挑战,美国愈加重视产业的科技,并充分利用大学的研究力量,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工业企业与大学结成兴衰与共、利害相关的同盟。近年发展这种同盟已成为一股潮流。这种产、学结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大学设立“技术革新中心”,专门承担企业的技术革新工作;有的大学建立咨询机构,教授兼任工业企业的顾问,为企业的技术开发出谋献策;有的以大学为主力建立专业研究所,组成大学、研究所和工业企业的同盟,共同开发新产品,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试制、工业生产和市场研究联成一条龙;有的根据产业部门的发展需要,为企业设置未来专业和开展定向基础研究,为产业的研究与发展储备技术、储备人才;有的大学还以多种形式为企业培养经理和管理人员。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大大加强了产业的研究与发展,而且对大学教育也带来了新的生气。
四、善于培养、吸收和使用科技人才,特别是注重产业部门科技人才的集结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美国在基础研究和军事方面大力聚集人才和发挥人才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同时,美国在产业部门也十分重视科技人才的作用,不仅投放了占全国70%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而且逐年以20%以上的速度不断扩充壮大,并以种种办法吸引这批专家为产业部门的技术发展和产品高额盈利施展才能。在美国,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比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经济地位高。产业部门的资本拥有者,出于营利目的,也非常重用知识分子,唯才是用。
美国大学教育强调文理渗透,鼓励跨学科研究
王觉非
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通才。学生要学习比较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且要根据文理渗透的原则,选学大量选修课。因此,理工科大学在传授宽厚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增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方面的素养。例如,美国工科院校培养工程师的教育计划,包含了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两方面的要求。科技方面的要求包括:
1. 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的基本知识;2. 透彻了解工程方法,且有运用这些方法的基本技能;3. 具备在工程研究中提出重要结果的能力,并能用口头和图表简明地予以表达;4. 养成在专业进一步发展中继续钻研的兴趣。
在人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要求是:
1. 了解我们的社会组织的演变,以及科学和工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 能够识别和精确分析含有社会和经济因素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见解;3. 能够组织逻辑思维,并且用口头和书面明确地表达;4. 熟悉一些伟大的文学作品,并了解专门对文化的影响;5. 形成道德、伦理和社会的基本概念,树立良好的个人哲理、公益观念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五十年代,美国工程教育协会曾经要求在大学本科的四年中,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课程应占教学计划的20%。根据统计,在1978 ~ 1979学年度,麻省理工学院开设的经济学、人文学、政治科学、语言学与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达716门,其中供工科本科生选修的有17类109门,学生必须选修其中8门72个学分,占教学计划20%;加州理工学院为本科生设58门同类课程,工科学生必须学习108学分,占教学计划20 ~ 25%;纽约工业大学设158门课程,学生须选学24 ~ 30学分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占总学分(136)的11.7% ~ 22%。
科学研究的跨学科性,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促进了学校机构的改革、教学内容的革新和教学方法的变化,学校中的跨学科教学和研究又反过来促进了跨学科科学的发展,为科学界培养了跨学科人才。
跨学科教学和研究要求改革传统的学校管理方式,为了适应这种需要,美国一些大学打破了系和专业的界限,以学院为基本教学和科研单位,使各个学科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麻省理工学院为发展跨学科教学和研究,大力加强各系、各学科甚至与各院校之间的联系,打破学科界限,进行协作研究,促进了课程内容和学科结构的发展变化。威斯康星(绿湾)大学的全部教学和科研活动,都以一个跨学科课题一一人类的环境为中心。
跨学科研究吸引了大批教师和研究生,同时,一些重点大学还为本科生开设了跨学科课程。例如,斯坦福大学为本科生开设人类生物学课程。通过跨学科教学,学生就可从若干个学科的角度来理解一个问题,学习一门课程可学到几个学科的研究方法。
有些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跨学科研究项目。在麻省理工学院,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项目有31项,其中16项供本科生学习和研究;其余15项供研究生研究。研究生的研究项目鼓励有能力的高年级本科生参加。这些研究项目涉及考古学与古代工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保健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学、聚合材料、海洋与海洋工程学、人文与科学等广泛的学科领域。
跨学科教学和研究培养了大批人才。七十年代初,美国的大学中大约有570所跨学科中心和研究所,它们培养出了为数众多的跨学科专家。例如,在许多大学开展的材料科学研究,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电子工程机械、机械工程、民用工程、化学工程等多种学科。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各大学培养出材料科学方面的博士约2500人,平均年增长率12%,培养出硕士约4700人,年增长率11%。
(摘自论文《美国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几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