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许多欧洲国家的牛奶生产者和乳品商们常为卖不出去的乳制品发愁。最近,芝加哥的研究人员试制成一种新型饮料——碳酸奶,可望解决这个问题,它将给乳品公司广开销路带来新的希望。

美国乳品工业协会已在实验室做了向脱脂牛奶中注入二氧化碳的试验。此法与传统的向水中加入小苏打使水起泡的工艺略有不同,芝加哥的研究人员在获得专利权前一直没有泄露秘密。研究人员断定,这种汽奶明年下半年一定会在世界上的许多食品店出现。

日本明治乳品公司对这种汽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美国、加拿大和四个欧洲国家的公司也给予密切的关注,他们正设想、研讨生产一种新型酒类。

营养价值:乐意饮用泡沫牛奶的人可以从中获得牛奶的全部营养价值。碳化过程不会失掉奶中的钙、蛋白质和维生素,失掉的仅仅是涩舌头的白色粘质。另外,令人讨厌的奶腥味也可以在加工过程中彻底去除,并改制成人们所喜爱的巧克力味和椰子味。

美国去年平均每人饮用43加仑碳化软饮料,乳品制造商们正渴望打入这个市场。

[张肇富译自美国Newsweek,92年7月27日]

美国在21世纪初缺乏科学家的报告失之有据

最近,科学家们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一次国会小组委员会听证会上认为,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1987年预测的美国到2010年将缺乏69.2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报告是没有根据的和不真实的。尽管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没有正式发表该报告,但是该报告却以草案形式在该组织内部广泛传阅。白宫科学空间技术委员会调查与监察组委员会主席H · 沃尔普(H,Wolpe)说:“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前任主席E · 布洛克(E · Bloch)曾在多次演讲中引述该报告。”

布洛克的引述引起了新闻界和决策者的注意,他们也纷纷开始在围绕教育、移民以及就业政策的争论中引述该报告。报告作者比特 · 豪斯(Peter House)证明说:“他的预测纯粹是假设性的,而且仅仅是为了表明未来获得科学和工程师学位的研究生的数量。”他勉强承认他的报告并没有考虑人们的要求。豪斯现任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与评估办公室副主任。他说:“我们没有进行与就业有关的市场分析。”沃尔普说:“我大吃一惊”,这份报告是蓄意混淆视听,而且还居然被用来作为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预算要求的手段。另外几名被招来证明报告可行性的科学家同样指出该报告存在不准确性。在大学公园内的宾州州立大学的一名材料科学家阿 · 洛依(R · Roy)说:“公众了解到的那些数据都是非常糟的。”他说:“未来与其说我们面临人才短缺,毋宁说我们需要更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因此,他把该报告称为拙劣的科学报告。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工程师协会人才研审小组委员会主席R. A埃利斯(R · A · Ellis)说:“如果我们培养更多的工程师,他们将没有任何工作可做。”埃利斯和洛依都指出:“如果美国真正缺少科学人才,将有大批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填补空缺。”沃尔普指责报告的评审过程过于草率,没有及时阻止报告草案向外传阅。该报告完成后才出任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席的W · E · 马希(W · E · Massey)告诉小组委员会说,他打算制定更严格的评审程序,避免再次发生类似失误。他说:“我总是愿意从以往自己的和他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银华译自Science News,1992年5月20日]

宇宙的颜色

宇宙有颜色吗?

事实上,宇宙的颜色的确不同于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例如,1992年2月仰望夜空可见三颗明星所形成的猎户座带纹。在猎户座星云的肩部,有光彩夺目的贝特古斯星发红发光,像一团红色的余火,而在猎户座星云下令人眼花缭乱的雷格星却发出蓝白色的光辉。

太阳系的行星也常闪耀着五光十色的色彩。海王星和天王星是蓝绿色,它们的氢和甲烷大气吸收了其他大部分颜色。火星——古巴比伦人的传说同血与火的红色闪光有关。根据海盗号宇宙飞船所拍摄的火星照片——火星确实是有铁锈赭色、桔红色的表面。

木星有著名的红色斑点,它的颜色起着巨大变化,反映着木星湍流大气翻腾气体中的变化。在技术书籍和杂志中计算机美化木星的图像照片上有鲜明的蓝色、红色和黄色形成对照。至于金星的颜色一麦哲伦号宇宙飞船在两年前所拍摄的照片——金星是一平凡的圆盘既有紫外线又有红外线。

太阳系充满红、黄、蓝、绿、紫五彩的图画。除了这些行星外,宇宙是什么颜色呢?天文学家通过望远镜观察:银河系是完全的灰色。例如猎户座星云,通过大型望远镜看起来是绿色,在曝光时间长的照片中却显示出紫色和红色;并没有绿色的痕迹。哪一种颜色是真的?在胶片上红绿又会混合成白色斑点。未来太空旅游者会长途跋涉1500光年到达猎户座星云后会看到什么呢?天文学家们实在不知道。(这也仅是一种幻想!)

而大多数放射其自身光的星云是红色的。在宇宙中氢——最普通的元素——常辐射红光。只有我们自己的地球的玫瑰色(深红色)才可能是宇宙中最令人喜爱的颜色。

[朱孝愚编译自Discover,1992年2月]

冰是怎样形成的?

有时甚至最简单的物质也能难住科学家,例如冰是怎样形成的,科学家至今仍然不太清楚。

过去40年的研究表明,冰晶体有时是围绕着分子“种子”生长的,以“种子”为样本模拟结晶。科学家首次发表这一资料是在W47年,当时是在观察了含有碘化银(和冰结构相似的一种化合物)的蒸气结晶后作出的。

现在,以色列雷霍沃特魏兹曼科研所的莱斯利 · 莱塞罗维兹(Leslie Leiserowitz)和他的同事们描述了另外一种生长机理。

在试验中,他们配对了各种氨基酸晶体的结合体。一些结合体产生了极性即带电,其余的则不带电。研究人员把水蒸气放入两种晶体的微小裂缝中使之冷却。他们发现,微小冰晶开始形成,极性部分的冰晶温度要比非极性部分的温度高4~5°C。因为氨基酸晶体和冰的晶体结构不同,因此他们认为冰的形成与电场有关。

耶鲁大学的化学家迈克尔 · 麦克布里德(J. Michael Mc Bride)说,1879年就有科学家猜想电场可能引起冰的形成,但是至今却没有人试验过。他在评论文中写道 :“这是令人兴奋的,因为对简单物质的细心观察也能产生独到的见解。”然而,还需要进一步试验才能证实这种电场论。他说:“他们提供的试验具有启发性,但我认为他们的证据还不充分。”

实际上电场是怎样引起冰形成的仍然是一种推测麦克布里德说,一种解释是,可能由冰的结构灵活性而决定的,这种灵活性让许多分子排列成晶体。

知道冰是怎样形成的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找到阻止它产生的新方法。莱塞罗维兹说,这可能有多种实用价值,从防止飞机机翼上的冰冻到保持冷冻的捐献器官不变质等。

[孙家明译自Science News,1992年6月9日]

全球环境工程

平流层中臭氧损耗的严重性又有新证据,据报道,由于南极水域紫外线的增多已经引起那里的生物损伤,北极和北部中纬度地区的生物也受到威胁。自国际上达成蒙特利尔协议之后,各国都在履行逐年减少往大气中排放氯氟烃的计划。如果由于臭氧损耗带来的灾难变得不堪容忍的话,人类有必要采取包括实施全球环境工程在内的更加积极的对策。

关于实施全球环境工程已经提出了不少方案,其中多数是不切实际的和缺乏科学依据的。

监测表明,南极臭氧层空洞问题正在变得十分严峻,在过去的15年中,每年10月份所测得的臭氧浓度平均值急遽减小,日最大值和日最小值也在下降。臭氧浓度减小的区域已经扩展到南部中纬度地区,这可能是每年春末南极平流层中贫臭氧空气的流入而导致的。据认为,澳大利亚上空平流层中臭氧减少的原因就是如此。在臭氧层空洞下面,紫外线的辐射强度增加,夏天增加最甚。经计算和试验得知,来自氯氟烃分解的氯是主要的臭氧损耗剂,氯的活性通过在平流层云微粒表面进行化学反应而增加。因此,南极臭氧层空洞每年还会继续扩大,南半球臭氧的量将继续减少。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缩小臭氧层空洞的方案,就是每年约用1个月的时间往南极平流层中注入数千吨烷烃(乙烷或丙烷)。烷烃及其分解物相对来说是短命的,因此不必担心它们会扩散到全球范围。计算机模型表明,通过每年注入烷烃的方法确实可以制止或减少臭氧损耗,但是也存在尚不能肯定的后果,即仅在平流层注入少量烷烃时反而会加快臭氧损耗。有人认为在南极平流层云表面存在HCl与HOCl的直接反应,该反应可因加入烷烃而终止。虽然我们的计算机模型十分简单,但它是我们探索这一方案可行性的第一步。

为了展开有效的讨论,科学家们把自己的方案发表在引人注目的杂志上,待积累了足够的技术资料和收集到各界的批评意见之后,再深入进行可行性论证。工程费用分析和实施这一方案的日程表IE在斟酌之中C此方案在技术上可能存在严重不足,需要从头至尾进行修改,即使这一方案经受得住最初检验也必须再次进行独立研究和慎重推敲,以决定取舍。同时希望借公开讨论之机加深人们对地球系统的理解,就像有人提出在海洋中加铁来促进海藻生长以吸收掉大气中过量二氧化碳的情形一样。

[平树水译自Nature,1992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