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寄生虫病概述
寄生现象,可能与人类的历史同长,也许比人类的历史更长,是指一种生物生活于其他生物体内和体表,进行吸取营养、排泄废物、得到保护、维持繁殖、危害宿主等活动。人体寄生虫就是指以人体为宿主的寄生生物,在整个生物体系中,现已证明有155种不同的生物可以寄生于人体,引起人体的疾病或危害。这些生物可能是有单个细胞的原虫如内阿米巴、多细胞的蠕虫如蛔虫和节肢动物的昆虫如蚊子等;也可能是寄生于人体内的如蛔虫和体表的如蚊子;有只要感染就能引起人们疾病的非条件性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也有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引起危害的条件性寄生虫病如卡氏肺孢子虫病,或感染了不是以人为正常宿主的寄生虫如幼虫移行症;有些是直接引起人体的疾病如疟疾,有些则通过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而产生疾病如由屋尘螨引起的哮喘。
从人体感染的部位来看,整个人体的各个部位和系统都被不同的寄生虫所感染,引起相应的危害: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如进入人体常寄生于大脑,引起人的死亡;猪囊虫可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寄生,包括大脑;丝虫、疟原虫、血吸虫等主要寄生于人体的血液系统,可使人体的形状改变、功能受损;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于肝脏,而并殖吸虫则寄生于肺部;锥虫可损伤人的视力,而麦氏龙线虫能钻出皮肤;弓形虫主要危害胎儿,有致畸作用;正常的人可能有肺孢子虫的寄生而不会发生危害,但在行器官移植、患AIDS等病人中,这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家所熟悉的蛔虫,最常见的是寄生人体的肠道内,但也可损伤多个其他的脏器。总而言之,当人体感染了寄生虫,可以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也就是病人不知道自己已经得了病;甚至在发病后,还没有来得及确诊,病人就已经死亡了。
作为传染病的一种,寄生虫病的传播也需遵循传播过程的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这里所指传染源就是寄生虫能在其中生长、繁殖,且能以一定的方式排出寄生虫的人和动物,通常是指有寄生虫感染的病人,但也不可忽视动物中的寄生虫对人类的影响。对寄生虫自身来说,为了求得生存、繁衍后代,在经历了多少万年进化后,一方面减轻了对宿主的危害,另一方面增加了繁殖的机能。如一条雌的蛔虫一昼夜可产10-30万个虫卵,如果这些虫卵都是受精卵,理论上可形成10~30万条成虫。传播途径就是这些寄生虫在人体外通过不同的途径引起另一个人的感染。这些途径可以是人对人的直接感染,也可通过媒介、环境、宿主等9种方式传播,少数寄生虫还可通过胎盘由母亲垂直传播给孩子。易感者是指人体对寄生虫的抵抗能力,一般来说人体对寄生虫病是很少有抵抗作用的,就是有些带虫免疫也是为了寄生虫自身种群的平衡所需。从传播的三个环节来看,传染源是中心环节。但如切断了传播途径,也能缓解寄生虫病的发病,由于寄生虫以多细胞的生物为主,所以重点应是提高人体的抗寄生虫病的能力。
五大寄生虫病流行和防治简史
建国初期,我国是一个寄生虫病流行非常严重的地区,造成“东亚病夫”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以血吸虫病为例,全国有12个省、市、自治区(长江流域以及广大的江南地区)流行,到1981年止,累积病人达1100多万人。上海地区在防治初期,郊区人群的总感染率为20.49%,青浦县朱家角乡的人群总感染率高达82%。在高感染地区呈现人亡户绝、田园荒芜,“千村霹雳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景象。疟疾的年发病率最高时达3%以上;有60%以上的人感染了蛔虫,钩虫的感染率超过10%。
1955年底,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成立了中共中央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动群众,全面开展调查和防治工作。60年代初,当毛泽东主席听到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写下了七律诗“送瘟神二首”(对一个疾病,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能如此重视,可能仅此一个)。经30多年的防治,到80年代,除湖区五省还有血吸虫病的流行外,其他省市都已基本控制了血吸虫病的流行。一些重要的寄生虫病如黑热病、疟疾、丝虫病、钩虫病在全国范围内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上海在1985年宣布消灭了血吸虫病;1986年基本消灭疟疾;也控制了钩虫病的感染。
全国首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
随着危害人体健康较为严重的五大寄生虫病得到了全面控制,过去被认为不那么严重的其他寄生虫病被提到了议事日程。1987年起,全国展开了以肠道寄生虫为主的其他寄生虫病的调查,结果表明寄生虫病仍然是我国危害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对近150万人群的调查后发现,共在人体中发现64种不同的寄生虫,查出寄生虫感染者90万人,总的感染率高达63%,据估计全国有9亿人有寄生虫病。在这些人中,有约一半的人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最多的个人可有九种不同的寄生虫。有些省市的寄生虫感染率最高的可达94%以上。从年龄分布来看,以5~15岁的儿童为高感染组。这么高的感染率是世界平均感染的两倍,所以足以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
就是在上海这样一个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郊区人群也有约一半(约3~4百万的人)受不同的寄生虫感染。找到的肠道寄生虫有11种,加上血吸虫、疟原虫、丝虫、弓形虫、肺吸虫等,总数在15种以上。一个人感染两种及两种以上寄生虫的人数可能占半数以上,最多者一人同时感染了5种不同的寄生虫。在个别乡镇,人群的总感染率达90%以上;从感染人数最多的年龄阶段来看,以15岁以下的儿童为多,是成人两倍。虽然在上海地区人群中流行的主要寄生虫是一些对人体危害不大的寄生虫,如蛔虫、鞭虫等,但在感染人数如此多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危害也将是很大的,这是其一。作为一个国际型的大都市,人群中有如此多的人感染寄生虫,不仅与上海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有损上海的国际形象,影响投资环境,进而影响上海的经济发展,这是其二。
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
寄生虫病的防治,过去一直以药物驱虫为主,提倡改水改厕,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在现实生活中,主观愿望很难一一实现:药物驱虫能在部分地区中开展,其结果是当时人群的寄生虫病发病情况会有很大的好转,如果间断了一个时期,人群寄生虫感染率又会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群体驱虫不可避免的出现因服药引起的副反应,有些可能还会引起局部的不稳定。在经济条件未能改变的情况下,要将改水改厕和改善人们的卫生习惯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是很难的。早在五六十年代,在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中,就进行改水改厕工作,特别是改厕,但常常出现“春搞夏松秋垮台,冬天过后从头来”的局面。
最近在上海郊区所开展的防治措施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在以药物,健康教育,以及综合方式进行防治的人群中,还是在没有作任何干预措施的对照人群中,人群的寄生虫感染率在三年中,均下降了约2/3。在随后的较大规模的人群调查结果提示,在干预措施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影响人群寄生虫病传播的因素。
从影响寄生虫病流行或发生发展的因素来看,寄生虫病并不是一个能独立流行并危害人体的疾病,它是诸多因素的归结点,反过来也影响着寄生虫病在人群中的流行(见图)。社会发展了,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人们在房屋建设过程中,自觉地建立和使用无害化厕所;生产方式的改变,新鲜粪便被无害化粪便所替代;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政府实施了自来水全市覆盖工程,向全体市民提供安全饮用水;又随着自来水的普及,人们的清洁卫生工作向一个更高的目标发展;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主动要求治疗的现象(以小年龄组人群为主)越来越多。这些情况再次证明寄生虫病,特别是肠道蠕虫病是一种贫穷的疾病。以上海地区人群中肠道蠕虫病的发病情况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市政府的自来水普及工程。因此也可以说,卫生习惯的改变和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需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硬件支撑,要不然只能是纸上谈兵,人们的生活习惯依然我行我素,寄生虫病依然在人群中流行。
寄生虫病新流行时期的特点
虽然过去曾一度流行的寄生虫病在上海地区的人群中已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并不是说就万事大吉了。在前面已经说过,与人体有关的寄生虫多达150多种,也许一些寄生虫病得到了控制,另一些寄生虫病可能会冒出来,纵观上海近年的寄生虫病防治情况,在新的时期里有如下特点:
1.过去危害人们健康较重的寄生虫病均已得到了控制,如已有20余年未发现新的内源性血吸虫病人;疟疾的年发病率低于1/10万;1997年宣布消灭丝虫病;钩虫和其他肠道蠕虫的感染率正逐年下降。
2.过去在上海地区很少出现的寄生虫病却有上升的趋势:
一是经食品传播的寄生虫病。社会的经济条件已有明显改善的地区,生猛海鲜不仅仅出现于酒楼,在日常家庭中也屡见不鲜了。但就是这些以“鲜”为主的食品,隐藏着使人感染机会。如一种以肺部感染为主的肺吸虫,其具感染性的囊蚴就隐藏在甲壳类的水产品中。当这些甲壳类水产品被肺吸虫的幼虫污染,人们如果生食或半生食这样的食品,得肺吸虫病是很难能避免的。肺吸虫病仅仅是这类寄生虫病的一种,通过水产品传播的其他寄生虫有肝吸虫、颚口线虫等;其他的寄生虫还可以通过肉类传播,如旋毛虫、绦虫;经水生植物传播的有姜片虫;甚至可通过水传播阿米巴。
二是人兽共患性疾病。这类寄生虫病的主要特点是不仅在人群中流行,而且以动物作为保虫宿主或传染源。当人们经努力控制了流行,在动物中保存的寄生虫仍通过种种途径传给人,如弓形虫。据调查,不仅在上海的宠物犬中有较高的感染率,且在宠物主人的人群中,出现弓形虫感染的人数远高于一般人群。这种寄生虫主要危害胎儿,母亲的感染常大大提高死胎、畸胎的发生率。
三为条件性寄生虫病。当人的免疫等机能均为正常时,有些寄生虫能与人“和平共处”,不危害人类的健康。一旦人的免疫机制因人为或疾病因素受损,这时寄生虫就危害宿主的健康。如在接受器官移植后抗排斥的病人、艾滋病人中,一旦感染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等,常常能引起病人的死亡。
四为因旅游外出等而感染当地的寄生虫病。许多寄生虫病受传播过程中某些因素的限定,局限于一定的范围中流行。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或就业等因素,由一个非流行区进入到流行区中,得到感染。如到西北旅游时感染了号称“虫癌”的孢虫病,因职业需要路过血吸虫病的流行区而感染了血吸虫病,出国到非洲打工感染了疟疾等等。
这些寄生虫病由于病例较少,且许多临床医生可能更多考虑一些其他的疾病,而没有考虑是寄生虫病,常常误诊不断,最多时一个疾病出现了5种不同诊断。增加了病人的费用不说,而且延误了病情,甚至病人死亡时还未能作出确诊。为了能及时诊断,病人需如实详细地讲述外出史等,临床医生也应多方面考虑。当病人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寄生虫病的特点之一),应从寄生虫病方面考虑,或请有关专家进行会诊,或转到有关医院就诊。
寄生虫病防治的努力方向
如上所说,寄生虫病是一种贫穷的疾病,但不是说经济发展了,自然而然就能消灭全部的寄生虫病了,我们还需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1.提高对寄生虫病防治的认识,变他人防治为我要防治,主动参与到防治的运动之中。由干寄生虫病是一种流行性疾病,以社会群体为背景,所以防治也应大家共同参与。
2.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寄生虫的感染,主要途径是经口传播。把好口,多洗手,少吃生,勤剪甲等良好习惯,都有利于寄生虫病的防治。
3.针对特殊人群进行检查、检测和监测,对寄生虫感染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减少对他人的危害。
4.开展相应的研制工作,不断改进诊断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研制疫苗,预防易受感染的人群。
相信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以最终提高人民身体的健康水平。
寄生虫病与人类社会交互关系
寄生虫病的防治 ──一个不可忽视的医学领域
发布时间:99年08月27日
期刊目录 contents
现代农业
物理学
化学
本刊特稿
本刊专稿
生物学
生态学
药物学
地质学
地理学
今日启明星
新技术
计算机科学
假设与探索
科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