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在分别完成了在山西大学光电子本科专业、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硕士和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博士阶段为期10年寒窗苦读,并以优异成绩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的山西籍学子李红波,在面临就业选择时并没有选择研究条件和工作待遇相对更好一些的上海技物所,而是去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属下的811研究所(又称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对这个科研、经济条件远不如技物所,甚至没有像样的实验室和办公室的单位,李红波选择了留下。

近四年后的2006年3月29日,已是811所副研究员、光伏研究中心副主任,并在2005年获得上海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资助的李红波在紧邻工作间的休息室里接受《今日启明星》专刊采访时,道出了他当时作此选择的内心想法:原来是受即将成立的、由811所牵头的上海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召唤!从太阳获取能源意味着对材料、器件、装备等将提出全新挑战。尽管光伏技术(产业)在2002年还未像近一、二年这么热,但李红波凭着自己的直觉和判断,预感到这会是一个极富挑战、值得为此一搏的新领域。另一个让李红波心热的因素,是811所领导对人才渴求的真心,当年那位仅比李红波大四岁的811所领导在面试后的一番话至今令小李难忘:你是我们所引进的第一位博士,我们需要你!

初见李红波,不高的个头、直爽的个性,让我感觉他比实际年龄32岁要小好多!谈到自己心仪的专业,小李一直兴致不减:

“所谓空间电源,主要是指供卫星、飞船等一些航天器所用的电源,包括化学电源、物理电源、控制系统三部分。我从事的是通过太阳照射产生电能的物理电源研究。太阳能电池有多种,其中之一是硅电池,硅电池转换效率虽然不高,但比较经济,世界上绝大多数卫星都是用硅电池。现在问题是要提高其单位面积效率,同时把电池本身重量降下来,提高效率。”

在所领导的支持下,2004年,以李红波为骨干的一批年青人建立了811所有史以来太阳电池领域真正的实验室:也是上海第一个光伏研究中心,该中心13人中博士占了近一半。李红波博士介绍说,中心目前主要研究新型光伏器件以及与光伏有关的材料(砷化镓电池、薄膜电池等)。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硅电池、砷化镓电池、薄膜电池和聚光电池等。李红波主要负责硅电池和聚光电池。中心研究重点之一是硅的高效利用。李博士说目前该中心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超过17. 5%(AM0),是目前国内水平最高的。在硅太阳电池领域他们还研发了双面硅太阳电池,并即将投入空间应用。

李红波告诉我,他这次的科技启明星项目:多结薄膜电池技术,是考虑采用砷化镓多结结构形式,来有效提高传统薄膜电池的效率。这几年里围绕硅的高效利用,811所这方面开展的项目得到了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和上海市的重点支持,研究经费高达1500万。

由于介入的时间较早,研究规划的层次较高,前两年上海市科委的太阳能技术攻关研究项目是以811所为主要责任单位而进行的。

谈到自己的成长过程,李红波说他很感激自己的父母,他们不像一般的家长那样非常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鼓励孩子多看一些与考试无关的书报,家里订了很多种杂志,而父亲只要在家里就会给他们讲一些励志的故事。正是在一种鼓励学习,亲近学习的氛围中,李红波和妹妹都成为学习尖子。进入大学直到博士毕业,一路走来,小李要感谢的老师很多,而博士生期间在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受到的训练,特别是薛永祺院士对他的帮助和影响可能是最大的。

李红波说他现在之所以能在科研上有很强的自信心,得益于在技物所打下的基础。技物所承担的任务有不少与工程应用有关,相关的研究者除了具备创新外,还必须有很强的总体观念。李红波说技物所受到的训练对他日后承担课题帮助很大,创新思维也容易产生。

小李讲了一个前段时间他们申请的一个关于红外技术的专利的例子。以往公司里在做地面组件时,很难随时掌握焊接质量,只能到最后才能测量,这样就很难保证质量。针对这个难点,李红波想到了技物所受到的红外技术的训练,运用相关原理,他们研制出了红外测温检测仪,哪个地方焊接质量有问题马上就可以在温度上显示出来,由此提高了焊接质量。另外,薛老师在逻辑思维方面对学生非常严谨,要求学生一切从工程的观点出发,要有工程的概念、思路和组织模式。这些思想方法令李红波觉得受益良多。

关于未来太阳能产业化的前景,李红波认为近三年内最有可能实现产业化的是薄膜电池和聚光电池。现在要和李红波他们的光伏中心合作的大学很多,包括复旦、交大、上海大学、上海理工等。上海有关部门已经批准组建一个以811所光伏研究中心为主体的上海市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进而发展为国家级的工程中心。

由811所撰写的推荐李红波申报第二届“上海航天局十大杰出青年”的材料上这样写道:

“经过几年的锻炼,凭着他好学上进的精神和勤奋的头脑,凭着他对太阳能技术不断执着的追求,他拥有了对太阳能技术未来发展的敏锐的洞察力。他在创造性发展811所光伏技术的同时,还积极参与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上海市‘十一五’及未来太阳能技术发展规划的编写,并对规划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以他为主笔的‘关于构建上海太阳能产业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对上海市积极发展太阳能技术提供了积极的作用。2005年,他成为上海市第七届工业博览会最年轻的能源领域的专家。”

目前一家3口居住在博士后公寓的李红波说他个人目标是希望有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希望能在上海有个家“。我对此是有信心的”。采访结束时,李红波博士这样告诉我。

[江世亮采写自2006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