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科学家们警觉地关注埃及禽流感病毒(H5N1)发生的行为变化时,现在又检测到另一种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自从1997年在香港发现禽流感病毒以来,病毒学家就一直在跟踪这种病毒。自从1917~1919年那场灾难性的大流感爆发以来,尽管科学家们对流感已了解很多,但有一点仍没弄清楚,即引起大流感的病毒的不可预见性。

 

截至4月27日,在墨西哥爆发的甲型H1N1疫情致使149人死亡,1995人拟似感染

 

公共卫生机构的两难

  4月下旬,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会导致又一场大的流行病,但是目前还无法确定它是否真的能爆发。
 
  目前,WHO、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一些公共卫生机构发现,他们己处于一个脆弱的平衡中,即不得不提供一些关于这种潜在致命性疾病的信息,而又不能引起恐慌。尽管卫生官员们曾经为防备生物恐怖主义制造的流行病爆发而举行过演习,但是他们仍要掌握必要的信息交流技巧――现在他们处在一种“做也受到指责、不做也受到指责”的被动境地。
 
  例如,关于旅行限制的决定可能会加剧当今的经济衰退之势。如果WHO和奥巴马(Obama)政府宣布的这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被证明是一个错误的警报,那么卫生官员们将因此会受到人们责备和嘲笑,或许甚至会有人说他们是为了证明其预算的合理而制造恐惧。
 
  流行病学家知道,在检测到一种新病毒最初爆发的几天里,报道的病例数目可能不真实,就像在政治选举中初选与最终的选举结果可能不一致一样。为了正确评估流感爆发情况,他们需要许多病例的精确信息:这些病例是在哪里发生的,被感染者的年龄分布,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可能有过什么接触。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初现阶段,这些数据非常缺乏。
 
  最难解的是,为什么迄今为止报道的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墨西哥,以及为什么在其他地区报道的确诊病例病情轻微。这种不一致无法用任何明显的生物因素来解释。它能归咎为报告偏差(reporting bias)吗?
 
  例如,跟其他国家相比,墨西哥当局更有可能在医院里寻找甲型H1N1流感患者;而其他国家重点关注的可能是旅游者,没有时间关注医院中的死亡者。偶尔地,关于新病毒或者已有病毒的变异警报会出自某个实验室。更多的情况下,死亡事故总是第一个线索。
 
  但是,较高的最初死亡率常常会下降,因为卫生官员发现致病微生物也能引起一些轻度的、甚至无症状的病例。官员们可能获悉,这次流感爆发已经默默地持续了几周,甚至几个月。
 

致力绘制H1N1路线图

  甲型H1N1病毒似乎很容易在人和人之间传播。据来自美国的报告表明,一些病例的症状可以很轻,一时可能检测不出来,使得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机率增大。
 
  作为防控疾病的一部分,流行病学家、病毒学家和其他卫生工作人员采访了一些患者和医生,并检测了很多样本。这样做的目的是针对一系列与甲型H1N1病毒有关的问题,包括:
 
  □死亡发生在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早期还是晚期?
 
  □那些死亡的患者是否也有某些潜在的疾病(underlying ailment);如果有,是什么疾病?
 
  □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是否对标准的抗流感药物有反应?
 
  □患者是否会发展为继发性细菌感染(secondary bacterial infection);如果会,细菌感染的种类是什么?
 
  □甲型H1N1流感的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受到一种变异病毒侵袭后而产生临床症状所需要的时间――是否不同于已知流感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1天~3天)?
 
  □这种新病毒主要攻击健康个体还是偏爱患有某些疾病的人?
 
  □在那些感染者中,可能受到先前流感疫苗接种(influenza shot)保护的人占多大百分比?
 
  科学家非常敏锐地意识到,对于这种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由于它的来势凶猛,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目前还不清楚。
 
  1976年,新泽西州的迪克斯堡(Fort Dix)发生了一次小规模的甲型H1N1流感爆发。当时的公共卫生官员说服了时任总统杰拉德·福特(Gerald R.Ford)和国会开展了一次全国性的免疫运动,结果这项运动遭到广泛的批评。然而60年前,由春季开始轻度爆发的流感病毒,似乎在几个月后的一次特大暴雨后会卷土重来。
 
  甲型H1N1流感病毒究竟属于哪种病毒模型?科学家们在作最坏打算的同时,对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前景充满怀了希望。
 

资料来源 The New Youk Times

 

甲型H1N1流感释疑解惑

历史告诉我们,流感病毒变异平均每10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两次大爆发。是什么原因引起病毒变异?什么时候会大爆发?为什么有的病毒比其他病毒更为致命?所有的这些还有待科学家的进一步探究。

这次爆发的流感是由一种叫做甲型H1N1的流感病毒毒株引起的,这种病毒似乎很容易在人类之间互相传播。最普遍的传播方式是空气传播,包括接触到沾有病毒的物体表面后,再与口鼻处接触也会被感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告诫人们要勤洗手,并避免与可能遭到病毒污染的表面接触。关于甲型H1N1流感的致死率,由于无法获得被感染者总数的可靠数据,目前还未有这方面的信息。

CDC全球移民和检疫部门主任马丁·塞特龙(Martin Cetron)博士认为,重要的是要知道在墨西哥究竟有多少轻度患者。美国关于甲型H1N1流感的一些报告指出,由于一些患者的症状较轻有可能被忽略,从而使得流感进一步地传播开来。目前流感专家正在试图针对2009年的H1N1毒株研制流感疫苗,旨在提供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言人称,与一般流感季节中普通流感易感人群多为婴幼儿和老年人不同,这次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爆发死亡者中没有出现年龄大于60岁和小于3岁的。流感大流行中的受害者――如1918年、1957年和1968年的流感大爆发,多为年轻人和身强力壮者。

甲型H1N1流感病毒突然出现并被及时发现之时,科学家们正在警惕关注着埃及的另一种禽流感毒株H5N1的变异。自1997年禽流感病毒在香港被发现以来,滤过性病原体学者一直在跟踪研究这种病毒。

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形成对照的是,使世界各地卫生当局多年来担忧不已的致命禽流感是由H5N1流感病毒引起的。在H5N1禽流感爆发期间,421名被感染者中有257人丧命,死亡率占61%,但它很少有能力在人类之间传播,主要是被禽类感染。一些专家认为,也许这是由H5N1病毒的内在特性决定的,不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西班牙1918年和1919年的流感大爆发被视为最致命流感大流行的一个基准。由于那两次流感大爆发传播范围极广,据估计死亡率为25%,而死亡人数高达1000万。如果那时有抗流感药物、抗生素以及机械通风设备,其中许多生命都可以得到挽救。

2003年的非典(SARS)曾在亚洲引起大恐慌,SARS病毒既易于传播又极为致命,2003年在香港爆发时,被感染的1755人中,有299人丧生,死亡率为17%。

资料来源 The New York Times

编译 方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