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快的风速正在影响着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和热量,其严重后果最终将波及到所有的人。就南冰洋而言,由此进出的热量和二氧化碳数量惊人:短期内,深海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延缓全球变暖的步伐;长期看,如果风的变化波及到存储在深海中的二氧化碳,则会加快全球变暖的速度。

 

Faster winds are blowing up a storm in the Southern Ocean <i>(Image: Flip De Nooyer/Foto Natura/Corbis)</i>

风的变化已使南冰洋陷入了疯狂

 

  时隔多年,约尔莱·拉塞尔(Joellen Russell)仍然能感觉到南冰洋(也称南极海)的恐怖。1994年,初为海洋生物学家的她在南冰洋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航海研究。这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旅程,风不时的呼啸着,时而卷起巨大的波浪。拉塞尔形容说:“海浪排山倒海,船就好似在冲浪,时而滑入浪底,时而冲入卷起的巨浪中,波浪就像一座大山,直向你迎面扑来。”
 
  今天,进行类似航程很可能更困难。环绕南极洲的西风圈正在向南移动,西风越来越强,周边的海浪也越来越大。对于普通人来说,南冰洋似乎是一个遥远的世界,但在那里发生的一切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
 
  由于南冰洋是一扇通往深海的大门,由此进出的热量和二氧化碳数量惊人,风速的变化时刻影响着对其的吸收和释放。短期内,深海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延缓全球变暖的步伐――就像炎热的天气风吹开了房门一般。但大门如果开得太敞,深海中的二氧化碳会随之释放到大气中,加快全球变暖的速度。
 
  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正在发生改变,风速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伴随着二氧化碳水平的升高,地球气候带可能将面临重新分区:位于北纬和南纬30°附近的干旱带正在扩大,并向极地缓慢延伸。如今,在亚利桑那大学工作的拉塞尔感觉到,这种影响已经波及自己的居住地。“我们经历了13年的干旱,”她说,“在干旱的冬季,湖泊面临着极大压力,逐渐地在干涸,仙人掌无精打采,甲虫袭击森林,干燥的气候看似就连树也难以长出新芽。”
 
  风力变化模式最初是由水手发现的。在太阳热量和地球自转作用下,赤道周围的大片区域,风从东往西吹;在越过30°纬线后,风则从西向东吹(见“推动西风”图)。当赤道附近炎热湿润的气流上升后,海风趁虚而入,其时,地球自转使风向东移――形成信风。然而,气流上升到对流层后,分别向极地方向移动,并在30°纬线附近冷却后下沉(这种干燥下沉的空气难以带来降雨,从而造就了地球上的沙漠地带)。这一空气循环路径被称为“哈德里环流圈”,在其两侧,下沉的气流形成了广阔的西风带。
 

热带扩张

  当然,这仅仅是个理论。事实上,因为季节变换和陆地山脉的存在,风力模式通常更为复杂,然而,哈德里环流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或是碳排放使南北半球的哈德里环流圈扩大了200公里。虽然目前的证据还不够充分,然却已有足够的说服力。盐湖城犹他大学的托马斯·雷切尔(Thomas Reichler)指出:“虽然每一个观察数据集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或多或少)都指向同一个方向,表明哈德里环流圈正在扩大。”气候模型也显示,哈德里环流圈正随全球变暖而在扩大。
 
  换句话说,热带区域或正在扩展。相应地,受热带风暴影响的地区也将增多,亚热带区域也会增大,气候将变得更加干燥,这对于亿万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涉及地中海沿岸、美国西南部、澳大利亚南部、非洲及南美洲)。雷切尔说:“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人们都喜欢生活在地中海气候里,他们可能是受影响最多的群体。”更广泛的后果将影响我们每一个人,从鱼类资源到耕作方式都会发生改变,或许还会引发水资源战争和气候难民。
 
  毫无疑问,风力模式正在转变。半个多世纪以来,西风带被推向两极,风速越来越大,继而波及到海洋。海洋是一块巨大的海绵,吸收了50%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包括地球吸收的热量的90%也被海洋吸收。如果没有海洋,地球在过去一个世纪内的升温速度将会快很多。
 
  其中,南冰洋至关重要――它是大气和海洋之间一扇最大的“门”――在洋面上,气流与洋面不停地交换热量和气体,而狂风巨浪把这一过程发挥到极致,致使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混合:风把表层海水下推的同时吸附起深层海水,其洋面温度或接近于深海水域。在其他海洋,暖水层总是“漂浮”在洋面上,水层之间难以垂直混合。因此,尽管南冰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它却依然寒冷,但其升温速度是其他海洋的两倍。
 
  不过,好消息是这扇门已经开得更宽畅了。在过去的十年中,由于风力模式的改变,海洋吸收的热量是前所未有的。这可能是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速度不如十年前快的原因。获得“喘息”的机会为人们所欢迎,但其结果是向大海“倾倒”更多的热量。挪威皮叶尼克斯气候研究中心的尤利西斯·尼内曼(Ulysses Ninnemann)表示:“也许现在它会帮助你,但一段时间之后它就会伤害你。”
 
  最终的结果可能是,随着表层海水升温,上下水层的混合变得愈加困难。“不管风力怎样,表面热量会让海洋对流变得困难,”拉塞尔说,“这意味着海洋吸收热量已趋饱和状态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就如同关闭了通往海洋的大门,地表温度上升随之将加快。
 

 

深海碳汇

  说到二氧化碳,大门开得太敞和关上同样危险。在2007年公布的一项研究中,从收集的1981年至2004年的天气统计数据看来,20年来南冰洋一直稳定地进行着“碳汇”(指海洋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的研究团队负责人科琳娜·勒克赫(Corinne Le Quéré)说。
 
  在此期间,事实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水平已经大幅上升。由于二氧化碳在洋面的溶解量主要取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水平,因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高,则意味着进入海洋的二氧化碳更多。“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勒克赫说。同年,勒克赫团队认为,可能是风力变化所致。相对大气来说,如果风只是搅动了1 000米~2 000米上层海水,并不影响海洋吸收二氧化碳。但一旦风卷腾起更深水层,就会降低海洋的碳吸收,甚至会释放二氧化碳――千万年来,生活在表层水的生物死亡后尸体下沉海底,致深层海水积淀了较高的碳含量。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戴瑞恩·沃(Darryn Waugh)等人的研究,这种状况正在发生。通过测量污染物(氟利昂)追踪水的项目研究(氟利昂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海水的变化),他们采集了20世纪90年代和2000年代中后期的海水样本。最近的水样显示,氟利昂含量比以往的表层水样要低。
 
  风已经吹开了南冰洋的大门,足以降低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如果大门敞得更开,海洋甚至可能将二氧化碳“反哺”给人类。这种情况在上一个冰河期末期出现过,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从190 p.p.m.上升到260 p.p.m.,但被随之而来的全球变暖终结了。“眼下正在发生类似的变化,很多条件与冰河期末期相符,”普林斯顿大学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的罗比·陶格威勒尔(Robbie Toggweiler)说。幸运的是,南冰洋现在的碳汇比2万年前少,只是没被释放出来。”
 
  碳汇的降低,更不用说释放――都将是个坏消息。一项最近的研究指出,到本世纪末之前,全球温度将上升2℃~3℃,300万年前的上新世中叶的场景或将重现。似乎海洋沉积物研究也表明,当时最活跃的是大西洋温盐环流――又冷又咸的海水沉入北大西洋深海,然后掉头往南。然而,现今的气候模型显示,地球变暖已经致大西洋环流减弱。
 
  尼内曼和同事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虽然大西洋环流减弱,但南冰洋环流在加强。他认为,南极海冰的损失以及风速加大,使与大气隔绝水域的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混合,带来热量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假如这一切再次发生,可不是什么好事。尼内曼认为,这是一个双重打击,因为下沉到北大西洋深海的水同时携带了大量二氧化碳。“海洋已经从一块大海绵开始向释放二氧化碳的转变。”
 
  难怪地球物理学家正在紧张地研究南冰洋――风已经使那里陷入了疯狂――如何摆弄这扇门:如果开得太大,深海里的二氧化碳将释放出来;如果把门关上,更多的热量和二氧化碳将滞留在大气中。而且,一旦关上这扇门,短期内就不会打开了。拉塞尔说:“那也许是个临界点。”
 
 

资料来源 New Scientist

责任编辑 则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