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2004年10月28日发表了题为“印尼弗洛勒斯岛更新世晚期矮小古人类新人种(A new small-bodied hominin from the Late Pleistocene of Flores,Indonesia)”的论文,至今已过去了整整十年。这个矮小古人类被科学家命名为“弗洛勒斯人”,同时被昵称为“霍比特人”,这或多或少是受到了托尔金的启发,弗洛勒斯人如果能像托尔金笔下的霍比特人一样闲适、慵懒地生活在由矮人、精灵和巨人组成的中土世界里,倒也真是幸福的古人类。
发现霍比特人的印度尼西亚梁布亚洞穴考古发掘工作由澳大利亚考古学家迈克·莫尔伍德于1999年发起,当时只是探寻古人类从亚洲大陆迁徙至澳大利亚的足迹。2003年9月2日这天却意外发现了这具生活在1.8万年前,身高仅一米、脑容量400ml,编号为LB1的女性骨骼化石。随后,彼得·布朗、迪恩·福尔克等古人类学家、进化人类学家参与研究鉴定,认为LB1是直立人的一个分支或是南方古猿的一个分支,也有科学家坚持认为LB1只是一个病理性标本。对此,福尔克表示,在古人类学研究中,新标本的出现总会引起争议,过去是这样,以后也永远会是这样。
显然,探索人类起源不是撰写奇幻故事,人类进化历程仍旧扑朔迷离。在达尔文进化论的指导下,20世纪90年代时古人类学家似乎已经弄清楚了人类的进化史,基于当时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和一些基因分析结果,认为最初的古人类出现在440万年前的东非,人属在200多万年前出现。100多万年前,古人类走出非洲,欧亚大陆的尼安德特人等人属成员开始出现,直到被非洲崛起的智人也即现代人取代。但是,随后发现的化石和基因证据动摇甚至推翻了这一人类起源理论的诸多方面。
更多出土的化石使得人类进化树枝繁叶茂,揭秘人类进化历程也更具挑战性。例如,出土于乍得杜兰沙漠有着700万年历史的化石就将古人类起源提前了200万年,起源地也从东非转到了西非。发现霍比特人也为发展这一理论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根据这支人族格外幼小的体态,可能是从一支与南方古猿类似的祖先那儿遗传下来的,这支祖先在200万年之前甚至更早就走出了非洲大陆,最终来到弗洛勒斯岛,直到1.7万年前灭绝。
十年过去了,发现霍比特人的团队成员莫尔伍德、雷登·索约诺和特乌库·雅各布等三人已不幸辞世,尤其是专心致志献身于考古事业的迈克·莫尔伍德,他直接推动了霍比特人的发现,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如今,梁布亚的发掘还在继续,有关霍比特人研究的诸多问题依然没有定论,霍比特人事件仍在引发对许多重大问题的争论。但是,正如地球年代学家理查德·罗伯茨所说,她打开了一扇门,让人们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来看待一切。未来,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