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拿海洋与太空相比,它们广袤无垠,占据着偌大的空间,人类却又对其了解甚浅。然而,它们比月球或者火星触手可及。于是,人类有了对“海洋家园”的畅想,要在海洋上建造永久的聚居地。
 
  提出这一想法的人往往被认为是自由主义的幻想者,海洋家园的行动他们人人有份,它是渴望占据新领地的先锋者的家园。世界号,一艘私人游艇,总载着些有钱人遨游世界。但这根本没法满足要把足迹踏遍全球的设想。这可能会是个新征程的开始。变化多端的气候推动了非洲祖先开拓殖民地,而随着气候和人口压力日益升温,也许对海的向往会令人无法抗拒。
 
  去月球?去火星?错!是向海洋进军!
 

我们现在的事业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不是绕开法律,这一点非常重要。

 

乔治·皮特里,海洋家园研究所工程部主任

 

  作为一个非盈利公司,海洋家园研究所建于2008年,旨在创建海上浮游社区,探索人类聚居的新方式。乔治·皮特里(George Petrie)对于船只极富热情,曾是纽约韦伯研究所的造船学教授。如果乔治那样的海洋家园创建者们能照着自己的目标走下去,那么,漂浮在海洋上的城市将会成为现实。《新科学家》杂志记者乔恩·怀特(Jon White)采访了这位造船工程师,以了解为何海洋远处的避风港能够重新定义人类的存在。
 

海洋家园的魅力

  问:究竟什么是海洋家园?
 
  答:我们当中谁不知目前现存的政治体系不完善,希望“如果能有一个独立的岛屿,在那里我们可以从头开始”就好了。可惜,地球上已经没有管辖权无属的独立岛屿,唯一的方式是建造你自己的岛屿。这就是海洋家园社区希望提供的状态。
 
  我们并非自以为是地给出答案,去解释如何管理岛屿的问题。我们尝试着能建一个实验室,其他人也可以来做他们的实验,制定最合理的规定。就好比上世纪60年代的公社:我们准备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开创我们自己的乐园。这主意听起来可能还挺时髦,但我想这其实又走回平民化,追求是一样的。
 
  问:是不是每个人都把海洋城市看成是乌托邦世界?
 
  答:不是。从自由主义的观点来看,它意味着没有税收,没有繁冗规定的压迫,还可以追求在陆地上无法达成的事业。
 
  问:为什么不选择一些无人区?
 
  答:“无人区”和“无人控制区”是两个概念。无人区一样有法律、法规。
 
  问:人们真的想住在海上吗?
 
  答:人们已经喜欢上了海上生活。他们乘坐游船就是因为他们喜欢遨游海洋。成千上万的人们乘船,购买海滨房产。大海自有它的魅力。
 
  问:一些愤青可能会说你们最终创建的是海上的税收避风港,而不是天堂般滋润人们的社区,是吗?
 
  答:海洋家园的行动需要很谨慎,不然会被人们认为是海上的税收避风港,或者洗钱的地方,或者武器仓库。我们现在所做的事业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不是绕开法律,这一点非常重要。
 

开创海上新生活

  问:你当初怎么会从事这样的工作?
 
  答:我从事造船学教学25年,最近刚刚离开教师这个工作岗位。而且,2009年底,我去上海参加了一个会议。会上大多数的发言都是无聊的工程学,但有一个题为“海上漂浮的城市”的演讲。演讲结束的时候,我异常兴奋,不断提问,如何可以参与。三个星期后,我接到了海洋家园研究所打来的电话,邀请我做他们工程部的主任。
 
  问:研究所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确认第一批可能建造海上城市的位置有:巴西、加拉帕戈斯群岛以及西非。为什么选择这些地方?
 
  答:很多人都认为这次调查将确定我们需要考虑的地点。我个人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工具。看你如何定义你认为重要的东西,那么所得出的答案会不一样。就有点像问哪里是建城的最佳地点,是要建一个工业城市,一个研究中心,还是一个自然资源中心。你对这些问题的表述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获得的答案。如果你的商业模式重点放在水产业,而不是医疗旅游,或者深海采矿,那问题的答案就完全不一样。
 
  问:首批漂浮的城市会是什么样?
 
  答:按照经济实用主义的观点,可能会是某种改造过的客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希望会出现半潜式平台,因为这样可以保证更加稳定牢靠,即使天气变化多端也不影响安居。
 
  问:它们什么时候开建?
 
  答:海洋家园研究所在明年或接下来的两年里开始起步,很有可能从美国的西海岸开始。至于更大些的家园,我们叫做“大都市家园”,至少要花上20到30年的时间。起步阶段,我们会建几个较小的城市,运作成功的城市会逐渐扩大规模,肥美的土地和充足的雨水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先有镇,然后发展为城市,接下来建铁路。一步步发展下去。
 
  几乎可以确定的是,早期的很多海洋家园会慢慢萎缩并消亡,或者转型成为赌场或其他的什么,但是成功运作的会不断发展。这也是达尔文式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些商业模式合适的、规则合理的、管理完善的、社会经济体系完整的,会最终生存下来。
 

海洋家园研究所:置身城堡,尽享自由

 

  问:这些海上城市的自主程度如何?
 
  答:最初建设的小规模的城市更依赖于岸上补给点的潜在客户和服务的空间距离。一旦有了,嗯,大约2到10万人口,政治上、经济上会更加自主。之后你就不需要和陆地有什么密切的联系。
 
  问:公众对这一观点有何反响?
 
  答:如果你走出去和老百姓聊自由主义思想,他们很快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但是如果你抛出“在一个荒岛上开始新生活”这样的话题,我倒要看看会有谁几分钟之内没有问类似的问题:“如果我想排队成为岛上的居民该怎么做?”因为这话题太吸引人了。
 
  问:有没有什么在海上城市做不到?
 
  答:你可以拥有花园,但养牛可能不行。很明显,需要成千上万英亩地盘才能完成的事还是在陆地上比较划算。
 
  问:谈谈“蓝种计划”吧,是不是希望能在加州海岸附近建造某种海上城市与硅谷相连?
 
  答:就我从海洋家园研究所的角度看,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成功。但不应该将他们努力要做的事与我们构想的海上家园混为一谈。在我看来,“蓝种计划”,是创建一个海上的工作场所,而非永久的生活社区。
 
  问:那么,你自己有没有在第一个家园里预定你的房间?
 
  答:我非常想,但我不知道人口统计是否站在我这边。目前的处境是,我并不想放弃某些生活的舒适,因为我已经习惯成自然了。等到有一天,海洋家园真的达到相当的水准,我可能也就不再坚持什么固定的生活方式。
 
 

资料来源 New Scientist

责任编辑 彦 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