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发布了《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报告。报告分析了智慧城市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包括中国的智慧城市政策、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中国在国外推广智慧城市相关技术、中美关系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发展等,并评估了中国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在美国关键基础设施中广泛部署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

在世界各地,一些国家和城市为进一步改善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增强公共安全和可持续增长等,正在向一系列数字化、网络化技术转化,以提高包括从政府职能到交通模式等的城市管理水平。所有这些技术解决方案可总称为“智能城市”或“智慧城市”,智慧城市(smart cities)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IBM于2008年重新引入了流行于当前的新含义,即:智慧城市是指采纳了智慧城市原则的整个城市生态系统,或指构成该生态系统的技术和应用程序。虽然关于智慧城市的技术和应用并没有某种标准列表,但其核心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收集和分享以前无法获得或分类的市政运营数据,从而改善市政管理和服务。由于大量的数据被收集并用于提高日常生活的效率,对先前繁重或低效的治理任务实现优化和自动化,因此智慧城市技术的成功开发和部署将对社会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将嵌入式传感器、计量设备、摄像头和其他监控技术与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AI)分析相结合,以帮助管理城市和公共空间,中国已成为智慧城市计划的全球领导者。中国领导层通过一系列举措,清楚表明了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并将其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大力投入政府资源以推动其发展。据报道,中国有近800个智慧城市试点项目正在进行或正在规划中,占全球智慧城市总数的一半以上。正如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在最近发表的社论中所说的那样,中国将在“建设一个智能化和数据驱动型社会的全球竞赛”中成为赢家。

虽然中国市政基础设施改善的步伐温和而稳健,但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应用对美国国内外利益已构成了新的实质性挑战。美国对全球智慧城市发展的支持与其广泛的外交政策举措密切相关,这些举措旨在加强对价值导向体系的支持。虽然美国本身在发展智慧城市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其可持续性地位并未能得到保证,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如此多积极和成功进展的情况下。

此外,各国对于智慧城市平台收集的数据如何使用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能够捕捉和合成大量真实世界中人们日常生活实时数据的技术,也可以很容易地以威胁到个人隐私甚至国家安全的方式部署。这也是每个国家在考虑将其他国家技术纳入其关键基础设施时需要考虑的风险。中国正积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BRI,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的技术合作政策,在国外推广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同时也对这些潜在风险表示理解。

美国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发布的《中国智慧城市发展》(China’s Smart Cities Development)报告重点介绍了中国政府为促进智慧城市而制定的政策,以及中国在实施智慧城市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描述了中国在国外推广智慧城市技术的努力及其潜在影响;报告对中美两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状况进行了比较,确定了使用中国产品对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的潜在风险和弱点,并描述了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对美国国家安全和全球竞争力的影响,提出如何确保美国的经济和安全利益相关建议。本报告的研究参考了政府公告、学术论文、新闻及行业报告等。

中国智慧城市政策

智慧城市是中国政府长达数十年城市发展计划的一部分,这些计划旨在实现城市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内部实力。中央政府实行自上而下的智慧城市试点方案,从城市主导型方案向决策集中化和实施分散化转型,因此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将不断进行导向修正和尝试,呈非线性和不可预测性发展轨迹。中国智慧城市政策在经历了一开始的试点过渡期之后,开始向标准化迈进。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中国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主要是自上而下,由政府投资推动,与区域发展模式相结合,大部分项目位于中国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负责智慧城市发展的中国市政当局将交通、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医疗和环境保护列为智慧城市项目的重点领域。大家对中国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的估计差异很大,其可靠性程度也不甚清楚;中国的一些咨询公司看好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认为2018年至2022年期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33%。

尽管中国有许多部署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成功例子,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包括长期项目的可持续性、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不足以及缺乏关于智慧城市发展资金和进展情况的准确信息等。此类种种不足阻碍了智慧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

中国智慧城市监控技术

中国政府正积极推广多种智慧城市技术,以实现用于大规模监控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技术的拓展、改进以及自动化进程,尤其是在物联网(IoT)、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

智慧城市监控技术大部分在地方层面实施,虽然地方监控计划越来越多地利用到国家层面的信息和网络资源。智慧城市监控的大规模本地实施给监控设备升级带来困难,并导致部署在中国不同地区的系统的标准化和集成度水平较低。在采用智慧城市监控技术的同时,中国还通过志愿者的“群防群治”来加强智慧城市监控力度。

中国目前的大规模监控工作以及支持大规模监控工作的相关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行业之一,但中国未来在国内的大规模全景监控计划将远超当前的规模和范围。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部署6.26亿台摄像机,扩大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加强公民权利保护措施,这些都为数字化全景监控奠定了基础。

中国智慧城市技术在国外的推广

“一带一路”倡议强调,智慧城市是中国企业向海外发展的战略机遇。虽然这些计划不包括未来发展的细节,但智慧城市的推广作为“一带一路”计划的一部分,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并将继续成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优先事项。

中国的科技公司在世界各地成功地推广和部署智慧城市技术。其中,34家中国公司通过参与106个国家的智慧城市发展项目,出口智慧城市技术的项目已达398个实例。智慧城市项目在发展中国家的重点是部署监控技术和网络基础设施,华为等中国国家领军企业在这些领域内取得了显著成功。

中国企业更多关注发达国家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以及市场,在这些国家发展伙伴关系和建立联合实验室。建立这些合作关系的部分原因是为了推广中国的技术标准,扩大获得先进技术的机遇,另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改善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的看法。

虽然没有关于中国科技公司与海外地方政府之间数据共享的明确信息,但对全球数据集访问权限的扩大,赋予了这些公司市场优势,并可能对中国的情报收集工作有帮助。通过所有这些途径,中国智慧城市技术的出口增长对美国构成了经济和安全挑战。

中美关系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发展

美国政府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采取了自下而上的方式,政府起“召集”作用而非主导作用,鼓励本地化实施,政策重点放在安全和隐私上,并作为“最高设计原则”。美国将其在海外推广智慧城市的行动与印度-太平洋战略下的政策举措挂钩,该战略强调以价值导向体系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替代方案。

获取数据的挑战使得美国和中国的智慧城市技术难以进行比较,但有证据表明,中国的硬件与美国大体相当,而中国的软件则落后于美国。

使美国的智慧城市计划从长远来看具有可持续性的政策(即利用当地技术和自下而上的方法),同时也是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和系统存在安全漏洞和风险的因素。美国的智慧城市政策一直以来都是以地方优先和需求为重,因此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隐私和安全措施。美国政府已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信息和通信技术系统(ICT)及其供应链的安全性,但在已知存在漏洞和潜在风险可能的情况下,中国智慧城市的技术产品仍在美国各地普遍使用。

建  议

基于上述的这些研究发现,为确保美国在海外智慧城市市场的全球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保护公民隐私,报告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为了更好地量化国外智慧城市技术在美国系统中的传播,鼓励建立地方和区域监督工作组,以收集更准确的数据,识别外国投资国内基础设施的潜在风险,并维持这些社区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

本报告确认的一个基本挑战是缺乏关于新型智慧城市技术范围和性质的可量化信息,以及全球采用这些技术可能带来的日益增加的风险。美国政府必须首先确定国外智慧城市技术流入的特征,确定进入美国的智慧城市产品的数量和功能。

美国人口普查局提交给美国国会、经济分析局和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的报告应进行修改,以包括关于智慧城市技术进口的具体报告,并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对这些技术进行优先区分。经济分析局提交了对有大量外国投资的美国企业的调查报告,以及捕捉各种潜在安全风险的一系列技术清单。

商务部可能与国土安全部的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以及与州和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一个包括政府、学术界和工业界各利益相关方团队的特别工作组,工作组负责编制关于智慧城市最佳实践和风险的年度报告,商务部可委托某个国家学术机构来召集这个特别小组。这项工作可作为流程的第一步,以促进各种形式智慧城市的发展,开发和应用智慧城市的各种技术。商务部经济发展管理局运作的激励资金应与城市和地区对最佳做法的实施情况挂钩,满足当地需求,并取消对技术规范的过度监管。特别工作组的报告还应对美国国务院国际传播和信息政策司的对外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二是减轻中国智慧城市技术在全球传播的影响,支持和促进美国在国际智慧城市市场上的竞争。

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政府应该采取双轨制。短期内应继续投入资源和人员,以支持美国企业在东南亚和非洲等关键地区的业务,不仅要跟上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还要努力在这些市场上超越中国。美国国务院经济和商业事务局应着手研究这些关键地区智慧城市发展的具体趋势,并对市场和投资指数进行审查。国会还应考虑对美国企业投资于关键智慧城市技术的税收优惠,可通过税收抵免进行调整。同时应鼓励战略地区的国家投资于美国生产的技术,可通过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美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贷款担保,或与日本和韩国等条约盟友协调,这些国家已经开始为发展中国家投资智慧城市技术。

从长远来看,华盛顿应对人口趋势进行研究,以确定未来可能投资于智慧城市技术的城市和地区,尤其是中国在努力克服市场准入问题的情况下。商务部应与美国主要科技公司、研究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如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发起一系列研讨会或圆桌会议,以确定哪些政策和信息能使美国私营部门在国际智慧城市技术市场竞争中最为有利。会议参与者还应包括国防部和国土安全部人员,重点强调在中国智慧城市公司影响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其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政策和最佳做法,并可纳入特别工作组的报告中。

三是支持美国参与标准制定和智慧城市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美国及盟友可以利用在智慧城市技术上的相对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选择,同时允许规模经济,促进共同价值观。为此,美国国务院国际传播和信息政策司应加强与联合国和国际标准组织的接触,如国际电信联盟、互联网治理论坛,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等,以确保美国的自身利益和对采用高质量标准做法的保护。

在国内,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国务院国际传播和信息政策司、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应制定一个具体的智慧城市项目,以协调各方努力,对标准制定、美国技术推广以及安全城市应用最佳实践的传播产生影响。

国会应继续支持2018年的《更好地利用投资引导发展法案》,该法案将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转变为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同时美国进出口银行应继续其智慧城市、地区出口主动权的政策。

四是优先考虑条约盟国和拥有美国军事基地的国家,确定这些国家的政府设施和关键基础设施是否存在漏洞。

美国应利用现有的情报共享渠道,促进与相关贸易对手的协调,以获取有关使用智慧城市技术产生安全漏洞的数据,并在国内确定安全漏洞的程度,同时与合作伙伴和盟国分享调查结果。

五是考虑立法问题,明确规划关键基础设施的类别,这些基础设施应确保不受竞争对手和情报收集国家供应链渗透的影响。

无论美国智慧城市应用对中国智慧城市产品的实际依赖程度如何,中国在高科技产品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表明,通过供应链渗透的风险几乎不可能消除。中国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措施,也称为多级保护计划,规定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信息和数据管理技术类别不能使用外国供应商的产品。美国也应采取措施,不受国外企业的供应链渗透,特别是核心电信基础设施、电网系统,以及其他构建智慧城市的产品。通过谨慎研究和立法,确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保护类别,以减轻供应链渗透的风险。

资料来源 uscc.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