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可能是世界上最易发生火灾的国家,她那干旱而稀疏的植被,炎热又干燥的气候,为许多地区备下了引火的种子。骇人听闻的灌林野火正是这里的一大特产。

罪魁祸首

火灾需要有三个因素;燃料、热量和氧气,而这三者又是与天气和气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气候和天气可决定燃料的数量和状态。润湿的春天过后,夏旱来临。干燥炽热的天气为灌林火灾搭起了活动的舞台。澳大利亚的大片草原和灌木矮林为大多数季节准备好了天然的燃料。人口较为集中的东海岸和西南部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森林,它们随时都可能成为灌林大火的发源地。

澳大利亚内地地区经常会出现干热的“火炉”季节,呆滞不动的空气变得又热又干,并在“火炉”的加热下不断增温。一旦某个天气系统下来,这种被加热的气团在一天之内就可移到澳大利亚大陆的边缘居住区,而巨大的阻塞高压又将干热的沙漠空气输送到澳大利亚东南部,这样热空气压缩下沉,变得更热。这时一旦出现火种,火乘风势,风借火威,很快形成通天大火。山区火势发展更快。与平地相比,一个斜度为10°的山坡上的草木增热和火势蔓延可增快一倍,而一个20°的山坡的火势蔓延速度则可增快二倍。而且,山区常较易形成雷暴,雷暴闪电又常成为火灾的触发机制。

风为火提供了氧气。风愈大,氧气供给愈充足,火势则愈加盛狂。而即使是风和日丽,火热本身引起的对流也会给氧气流通带来活动的场所。

周期变化

澳大利亚某些地区几乎终年无雨,构成了灌木林大火灾的严重威胁。随着全国气候的变化,火灾随之位移。在冬春旱季,占澳大利亚五分之二的热带地区到处都有发生火灾的可能。夏天来到,火区向东南移动,抵达沿海山区。秋至,火区转到大陆的南部和西部,以后,火区逐渐在南端缩小。同时,在北方的热带地区,又一个年周期开始形成。

历史趣实

在澳大利亚,“灌林”一词意指全洲的任何一处的乡村地域。因此,“灌木林火”实际上与世界上其他地区所用的“野火”相似。

火灾与人类活动在澳大利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约在4万年以前,第一批土著人登上澳洲,成为该洲最早的居民——土著居民。土著居民的生产活动加多了火灾的次数,而在这之前,闪电无疑是引起灌林火灾的重要来源。

但是,自1788年以后,随着欧洲人的足迹踏上这块土地,澳大利亚的森林火灾更加频繁起来。从可测日期的土壤层中储藏的木炭的分析可知,白人占领后的森林灌木火灾比只有土著居民居住期的次数增加3倍半,而比这之前无人居住期的自然火灾次数增加16倍之多。

土著居民用火有很多用途:煮食、取暖,游乐或作为进攻敌人的手段。有趣的是,他们还用火作为防火方法。曹如,原始的游牧部落用火在牧场上分出一组组“镶嵌”图案,而这些火烧出的无草道又可成为阻挡灌林火蔓延的屏障。但现在,这种“火牧”方式早已成为往事。

维多利亚火灾

本世纪澳大利亚最大的两次火灾可能是1939年1月13日的维多利亚火灾和1967年2月7日侵袭塔斯马尼亚东南部的一场大火灾。维多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均位于澳大利亚大沙漠区的东南,正处阻塞高压的后部,冷锋的前部,西北风源源不断地为这些地区输送干热空气。在这种形势下,强紧的西北大风,加上富足的燃料,使熊熊的灌林大火吞噬了这里的一切。

虽然,维多利亚州还占不到全澳大利亚的百分之三,但灌林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达到令人震惊的地步。全澳大利亚的经济损失有一半是由火灾引起的,其中又有一半是发生在维多利亚。因此这里的居民很需要严厉的防范措施。在火灾季节,维多利亚(尤其是在乡村)的防火施比澳大利亚其他任何地方都要严实。

1938年冬季,维多利亚出现了罕见的大旱。澳大利亚东部是一个阻塞高压系统,西部是一个低压,而在这两个系统之间有一股干热沙漠气流朝极向推进,并伴有大风,墨尔本曾测到每小时110公里的阵风。1939年1月130,星期五,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维多利亚终于起火,当天就有50人被大火埋葬。大火久久不息,维多利亚总共有71人遇难,150万公1倾的田地化为焦土,1000户住家房屋付之大火。J. 史戴莱顿在他向皇家委员会提交的1939年报告中,曾对这次火灾作有如下的描述:

“令人咋舌的火势从一个山头卷向另一个山头,并不时向山下的田野下窜。熊熊大火把远处的天空照得通亮。火乘风势,咆哮向前。火区前方不断有火球滚出,发出噼里啪啦的爆炸声,砖瓦木枝在火焰中跳动。科学人士认为,这次大火是由易燃气体触发起来的。”

塔斯马尼亚火灾

1967年2月7日的塔斯马尼亚火灾成为澳大利亚人民难以忘却的重大灾难。这场毁灭性的大火卷走了62条生命、1400多幢住房和263000公顷的植物。

经过了多雨的春天,塔斯马尼亚进入了有史以来最旱的夏天。大地上的草木长得十分茂盛,为大火预备了丰富的柴草。这时,塔斯马尼亚上空正好持续着一个稳定的高压区,下沉气流使下部空气增暖。起火那天,干热的西北风吹走了草木上的最后一丝水汽。起火后15 ~ 20分钟之内,熊熊的烈火把整幢整幢的大楼化为灰烬。随着风速增大,火迅速向四处扩散。这天,大火一直持续了7小时之久。

1983年的大火

近年来,虽然澳大利亚各方面都加强了防火措施,但由于该洲不断出现的大旱,灌林火灾始终是人们头上的一层阴影,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1983年2月16日,又一场罕见的大火在狂风的助威下,掠劫了维多利亚和南澳等州,少说有71人死亡,财产损失达几亿澳元,2000多幢房子夷为平地,250,000头羊和10000头牛被烧死,成为该年澳大利亚最惨的一次灾害。

[《天气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