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农业生产是一个奇迹。不到2%的美国人较好地保证了所有美国人的衣、食、农、牧业生产,成本比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都低。为了保证美国人对农牧产品的需求,只需要动用美国60%的农业生产力,其余40%可用作它用。这就出现了问题:美国怎样合理而有效地使用这40%的剩余生产力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许最好的(其茶也是唯一的)办法是一国一国地建立世界性商品出口市场。50年代后期以及60年代就曾建立过这种市场,结果是世界需求量大增,市场价格很好。美国农业部门应再一次努力,使需求达到最高水平,以这样的气派建立商业市场。美国的农业曾建立起迅速发展的商业市场,它在70年代曾给农民带来和平时期的历史最高收入。必须改变现有的农业规划,使它能应付新的挑战。
建立国际商业市场将有助于美国农业的繁荣兴旺。美国的农业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建立国际商业市场可以减少政府为维持农产品价格和贮存大量剩余农产品而开支的大笔补贴费。它不仅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挨饿的人民解决吃饭问题,同时还能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保证持续增长
保证持续增长并不简单,它需要深入思考、制定规划和艰苦的工作。但是,这种方法比传统农业计划所采用的办法,即仅仅在农产品价格上打算盘的做法要好;用这种方法所花的钱要少得多,而收益可靠得多,也大得多。
为使美国农产品出口再一次获得持续增长,必须坚持如下的两个发展方向:第一,必须促进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的增长;第二,必须使美国农业处于出售它拥有的大量剩余农产品的优先地位,这些农产品又应是市场发展所必需的。
根据《1985年粮食品安全法》中商品保障的条款,美国农业已再次打入国际市场。其价格正在达到能在世界上竞争的水平,而按收益支持方案,美国农业资源的基础随时可以满足新的蓬勃发展的需要。
据估计,美国农产品出口从1981年的438亿美元下降到1986年的263亿美元,经济损失达1220亿美元,并损失了数万个职业岗位。农业商品的滞销货价值490亿美元,与1981年相比,已达到顶峰。这些损失的大部分由供应商、农产品加工者、运输者和市场上的买卖人负担。
对决策者来说,扭转这一局面最明智、最有效的途径是逐国制定广泛、全面、综合的经济援助和商业市场建设方案。各个国家(顾主)的情况不同,各国间应进行最佳的友好合作,美国应努力使自己的产品符合各国(顾主)的需要。美国的决策者们还必须进一步打好基础,以满足长期增加出口的要求。
农业的“繁荣”与“萧条”
让我们引用一点历史来说明这个问题。本世纪美国农业出现过三次“繁荣”和三次“萧条”。两次世界大战产生并保持了前两个繁荣时期,而每次繁荣之后就是20年的萧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供求研究工作与19世纪末迅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相一致,因而收到了实效。工业化需要的东西,美国农业能够提供,而农业也随之兴旺起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年,即1920年,农产品价格暴跌,“过剩”成了农业中重要的政策性问题。
农业“萧条”持续了20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止。尔后,农业产量达到世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马歇尔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帮助其它国家经济复兴的计划)大大延长了繁荣时间,但在40年代末至50年代又出现了萧条。“过剩”又成了美国农业部门中经常谈论的话题。
萧条持续20年后才再次出现繁荣,60年代后半期至70年代前半期,美国农产品出口额增加了两倍,产量增加50%左右,农业收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但没有发生世界大战。那么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这种持续增长?除了人为控制之外,主要是大量的宏观经济因素在起作用。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基础牢固,它具有更持久的重要性,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是如此。第三次繁荣由于美国有一两年天气不好、粮食歉收而受阻,但由于美国对第三世界制定了详细周密、持久不变的粮食援助和经济发展政策,因而农业又一次持续繁荣起来了。
粮食援助以及其它资助使贫穷的国家摆脱了贫困而迅速发达起来。这些国家既有强大的农业生产能力又需要从国外进口大批的粮食。美国出口的意义是重大而积极的。今天,美国的出口市场仍在发展,其原因是60年代把力量集中于一批第三世界国家,例如南朝鲜和墨西哥等。
由于很多人都认为,世界上挨饿的人太多,农产品不会再出现过剩,致使有关人士在70年代采取某些不符合实际的农业政策。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现在挨饿的人更多,但农产品仍有过剩,以致在出口市场上出现了五年猛跌。显然,美国的农业政策必须返回到面向需求、面向顾客上来;否则,只能削减40%的农业生产能力,勾销一个世纪以来农业的技术进步高额生产率。
1961年,约翰 · 肯尼迪就职时,农业的首要问题完全像80年代存在的问题那样——农业生产力不能充分利用,国内农产品的价格高于世界市场的价格。肯尼迪总统把国家首要的经济问题视为农业收入降低和农产品产量减少。他发现了一个矛盾的现象,并为此感到吃惊:世界拥有丰富的粮食,世界又有许多挨饿的人。
他的答案与我作为农业部长的责任都是保证人民的衣、食,并建立商品出口市场。美国修订了《粮食用于和平》的计划,并开始认真执行。国与国之间互相协调,就可以提供为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潜在买主,使美国的过剩物资能用于为穷人提供衣、食,更主要的是,能使这些过剩物资转化为现金。
后者十分重要。在国内以捐赠的方式销售剩余产品,制定地区性的物价政策用来推进经济发展的进程,以帮助一个地区摆脱生存型经济。有许许多多的商品可以货币化,以促进长期商业市场利益的发展,达到减少库存的目的。
发展中国家与世界市场
在60年代,美国使用货币化之类的经济手段,成了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者。美国使它的资源能满足各个国家的特殊需要,并制定了计划以把特种商品送到特殊市场。它还帮助中间商成为直接的客户,进一步扩大了交易额。
在此过程中,美国销售了它的农业商品。美国把南朝鲜、台湾、西班牙、墨西哥等经济水平很低、粮食进口也很少的国家和地区变成了能接受十亿美元美国农产品的市场,巴西和其他十多个国家现在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1961年,南朝鲜经济孤立无援,人均年收入只有83美元;现在它以人均年收入2200多美元而感到自豪。美国向南朝鲜提供食品援助25年所花的钱不及现在一年向南朝鲜出售商品所收回的钱。在世界上,南朝鲜式的国家还有许多。
到1970年,发展中国家和中央计划国家的进口额占美国出口总额的34%,到1980年达到顶峰,占49%。现在,尽管经济下降和其他市场衰减,发展中国家仍接受美国农产品出口的42%。1964 ~ 1934年,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了5倍,粮食进口增加3.5倍,比这些国家的农业生产增加更快(中央计划国家有的加入了美国市场,有的退出了美国市场,其他工业化国家不用美国商品,越是自给自足,越是同美国竞争)。
当经济发展时,发展中国家进口了大量的粮食。因为这些国家占世界人口的75%,并且人口在继续猛增,所以在60 ~ 70年代成了美国的目标市场。这些国家应当再一次成为美国的目标市场。
1984年10月,7个组织的市场发展专家估计,有62个国家需要粮食。1985年,美国向这62个国家出售了2660万吨谷物、大豆和农产品。研究表明,美国增加出口1740万吨农业品,不会给这些国家的农业生产带来影响。这种做法将给美国政府节省用以贮存这批粮食所需的数亿美元,又能使1千万英亩土地恢复生产。
保持持续增长的手段
为使世界市场需求量保持持续增长,可采用如下措施或借助于如下机构:
· 国外经济援助;
· 农产品援助,例如,把剩余农产品作为资金投放,或用作人道主义的救济;
· 民间机构(例如,志愿者的组织和市场发展集团)的技术援助;
· 政府对国外的技术援助;
· 金融机构,例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有效地使用上述方法,就必须制定计划,全面研究具体国家的具体需要和接受这些合作的能力。至关重要的是要记住:美国不能向世界提供普适的方法。要作到行之有效,美国必须分别对待各个国家,使市场的需求与美国的资源的政策结合起来。
要适应外国市场的发展,如果没有政府最高一级的意志和民间工业强有力的保证,计划就是一纸空文。只有这样的保证,美国才会有始终如一、协调一致的目标,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美国农业的生产能力,使美国农产品出口额达到新的顶峰。
[The Futurist,1987年9 ~ 10月]
——————
* 前任美国农业部长,现任美国农业委员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