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家从悄然病故的心脏病患者的病理分析中发现一种称为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的氨基酸。研究人员确认它与心脏病死亡有密切因果关系,同时并告诫人体血液中高半胱氨酸含量过高将危及生命,不过研究证实平时多指食富含多种维生素的果蔬以及加强身体锻炼便易于消除隐患。

1992~1996年期间有64名挪威男女相继原因不明地悄然离世。亲人无缘病故引起了亲属极大关注和恐慌,然而外界人士对此内情却全然不知。医院最终透露说所有死者都长期患有心脏病,而且多人早已实施过心脏搭桥手术。新闻传媒认为诸如此类的死亡不足为奇,无需大肆张扬评论究缘。

然而今年7月末这批已故挪威人却成了晚间新闻的焦点话题。晚间新闻报道称所有死者除心脏衰竭导致过早夭折外,他们血液中一种称为高半胱氨酸的氨基酸含量严重超标。最近一期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篇有关这批心脏病死者病理分析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人体血液中高半胱氨酸水平偏高与冠心病死亡几乎构成直接因果联系。此外论文还引述了自1992年以来阐明两者相关联系未引起医学界重视的50多篇研究报道。

这项研究之所以目前颇为引人瞩目在于它不像尽人皆知的胆固醇与各种症状及冠心病密切相关,而且只要通过药物控制和严格把握饮食便可以进行常规治疗。高半胱氨酸分泌过量显然只需多注重保健多进食果蔬和摄取多种维生素即可自我调控,但多年来它致害心脏的机理研究一直未得以确认。高半胱氨酸当然不是心脏病唯一的致命诱因,但是目前多项研究都一致强调它至少是胆固醇危害心脏的帮凶——因此心脏病患者应当尽早加强防范。波士顿市塔夫茨大学雅各布 · 塞尔哈伯博士指出:“高半胱氨酸显然是导致心脏病恶化的致命诱因,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

对于某些医生来说,高半胱氨酸导致心脏病患者过早夭亡的案例并不稀奇。早在1969年哈佛医学院的基尔默 · 麦卡利医生就曾对一例死于异常中风的8岁男孩的病情作过分析研究。麦卡利发现男孩血脉中充盈过量高半胱氨酸而且动脉已呈现老年人硬化状态。现在麦卡利医生在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市老年康复医院任职并继续对各类老年性疾病进行广泛研究。

一般来说,高半胱氨酸是一种对人体有益无害的化学物质,旨在帮助身体产生多种蛋白质并负责细胞新陈代谢活动。然而血液中这种化学物质过量显然会造成血小板凝聚并逐渐使血管壁增生变厚。在成年心脏病患者中,这种化学物质长此以往造成的伤害表现为动脉出现似伤疤的瘢痕以及动脉壁组织增生从而使血液中胆固醇附着动脉壁并不断扩张。在儿童心脏病患者中,由于遗传缺陷造成血液中高半胱氨酸不断升高显然会日趋加剧动脉损伤。麦卡利针对这种危害心脏的化学物质评论说:“从上述老幼患者症状表现看,心脏病的潜在诱因是人体内循环系统控制高半胱氨酸水平失衡的结果。”

至少从案情分析上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载的论文明确地证实了这种化学物质危害心脏的作用。挪威卑尔根市海于克兰大学所属医院对587名有心脏病史患者进行的跟踪调查研究颇具说服力。上述64名挪威死者就是研究期间因血液中高半胱氨酸含量过高致命的。他们所获最终结论认为血液中高半胱氨酸含量居高不下的患者较正常水平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高4.5倍。

确实目前尚无人知晓是何原因造成某些人过量分泌高半胱氨酸而其他人却始终维持正常水平。不过迹象表明人体缺乏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是主要因素,这3种不可或缺物质的作用是将氨基酸转变生成一种人体可资利用的分子。由此看来心脏病患者若想保持身心健康,长期大剂量服用保护心脏的多种维生素实为必要。《哈佛大学健康通讯》建议大量摄食某些食物——包括各种多叶绿色蔬菜 · 各神豆类,谷物以及某些肉类和奶制品有助于抑制血液中高半胱氨酸升高。许多营养学研究人员对哈佛大学推出的健康指南表示首肯。塞尔哈伯毅然指出:“不必等待救世主。若你不愿服用维生素强化滋补品,现在就应大量食用富含维生素的各种蔬菜。”

鉴于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人人都遵循健康指南行事也不现实。即便某些心脏病背后隐匿高半胱氨酸的致命因素,也并非人人全然如此,况且现在还无法证实保持人体中氨基酸正常水平可以降低患心脏病风险。除了内循环高半胱氨酸水平异常因素外,吸烟和肥胖症仍然对循环系统构成危害,另外偏食不健康食物将使血液脂肪含量递增阻塞血液流通。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心脏病学家罗杰 · 布鲁门撒尔推测高半胱氨酸致病在各种心脏病病例所占比重不足1/5。

再则,即便罹患心脏病系体内过量氨基酸所致,仅注意饮食调解也难以奏效。科学家获悉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只在有限范围内波动,人们进食低脂肪食物后,肝脏也会分泌更多的脂肪。目前还不清楚是否高半胱氨酸亦如胆固醇呈现相似的起伏波动。心脏病学家布鲁门撒尔告诫说:“人们应该立即付诸行动,尽量从服药以及从事的保健运动如体育锻炼和摄食低脂肪食物着手做起并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再作新尝试。”在医学界耳闻目睹的坏消息往往多于令人鼓舞的好消息,然而7月末专家证实导致心脏病死亡又一新诱因着实令人震惊不已,它将提醒人们放弃不良饮食习惯并有的放矢地防患于未然。

[Time,1997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