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现代金融研究中心)

  科技作用于金融,诱发了金融领域中的一系列变革,使人们对金融本身的认识和理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极大地影响着未来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

  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按性质可分为功能中心(或称融资式中心)和名义中心(或称记账式中心)两类。绝大多数老牌的国际金融中心,如伦敦、东京与纽约,都属于融资式中心。这类国际金融中心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悠久的金融业发展史,吸引包括本地区在内的全球客户,为他们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并发展成为外国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聚集地。记账式金融中心主要为跨国银行和各种金融机构提供注册和记账的便利,并无实质性金融业务操作,如巴哈马、开曼群岛等。这类金融中心凭借的是低税收和宽松的金:融管制吸引众多的金融投资者纷至沓来。

  但是,科技的发展应用使得这些传统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逐渐黯淡。传统的金融业务越来越勿需依赖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金融机构,而高科技支撑下的电子化网络完全可以低成本、高质量、短周期地完成这些业务的操作。至于低税收和宽松的金融管制等优势同样容易被模仿而丧失特色,更何况这些吸引投资者的优惠条件本身就存在着不少的负面作用和争议。因此无论是融资式的金融中心还是记账式的金融中心,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中将不再具备强大而持久的竞争力和生命力。那种认为国际金融中心必定要吸引大量外资流入和云集众多国际金融机构入驻的传统观念已不适应未来的发展潮流,局囿于这样一种观念也将难于角逐未来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

  因此,未来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将不会拘泥于传统的框架和模式。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与现代金融的结合,最终将导致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走向无形您、无中心化和知识化。所谓无形化是指金融市场和金融中心将分散于电子化网络的各个结点,不再以有形的固定场所作为其集散地,不再具有具体的地理概念。无中心化是指大多数传统的金融业务如结算、清算、证券交易等都将移植到分散的电子网络上进行,操作空间无限扩大。而知识化是指国际金融中心将是金融创新的不竭仓库,向客户提供高知识含量、高创造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以不断的学习和创新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具体而言,未来国际金融中心将呈现出这样一种发展模式:

  1. 以发达的金融服务网络为基础

  任何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都离不开发达的金融服务网络。未来国际金融中心中的金融服务网络将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它以高科技作为强大的支撑,不仅能为客户提供便捷安全的进出口,使之轻松完成各种金融交易的操作,更能为客户提供丰富而实时的信息,并将各种金融服务和产品直接而充分地展现给客户。

  2. 以金融创新和个性化服务为核心

  由于高科技的渗透,不仅低创造性、低知识含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利润空间极其狭小,许多高创造性、高知识含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出现以后也很容易被人模仿,维持高利润的时间同样十分短暂,缺少创新将会与市场和利润失之交臂。例如金融企业中传统的经营思想是尽可能地占有市场份额,曾经愈演愈烈的国内金融机构存款大战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表现,其结果大多是两败俱伤而一事无成。因此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具备自身独有的特色,必须鼓励金融企业通过努力适应外界环境和客户需求变化,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不断地开辟新的市场,金融机构的结构功能也将越来越多样化和同质化。为最广泛的客户群提供最具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评估和咨询)将是未来金融企业的营销重心,同时也是未来国际金融中心保持向心力和竞争力的核心。

  3. 以智力资本为第一资源

  对于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金融企业,金融创新的能力将成为第一竞争力,由此决定了企业的第一资源不再是土地、资金或设备,而是智力资本。智力资本通过知识型人才的创造性劳动物化于金融产品和服务之上,成为企业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夺取优势的第一要素。智力资本是一种主动性资产,不再是货币资本的雇佣对象;相反,它已经成为货币资本不竭的创造源泉。未来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尽可能地吸引优秀人才,将具有创造力的知识型人才作为宝贵的第一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以获得增长的动力和竞争的优势。

  4. 以学习型的金融机构为主体

  金融企业的灵活性、适应性、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反映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指标,而这些指标越来越依靠知识的更新和积累;因此金融企业唯有在学习中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而一成不变的僵化的企业在创新层出不穷的金融竞争环境中难于立足,这同时也决定了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将以学习型的金融机构为其主体。

对上海走向国际金融中心的思考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从全球化中获取更多利益,以金融拉动本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纷纷建设国际性的金融中心作为其发展战略。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为目标的上海,尤其应审时度势,作出积极的反应,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实现步骤。

  首先,上海应对金融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前瞻性的判断。面对国际金融中心未来发展模式的变迁,上海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确定目标模式。

  其次,上海应抓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良好契机,配合国家开发西部的战略步骤。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景,将会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加入WTO意味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与国际金融市场进一步融合,许多有碍于竞争和降低市场效率的壁垒将被打破,这为金融中心的国际性运作提供了更加名副其实的平台和机制,并在一体化的发展中拥有更多潜在的客户群和盈利机会,为金融中心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施展舞台。同时,在与国际金融市场实现更高层次的一体化之后,经验和技术的引入将使得上海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此外,竞争程度的加剧,也将会刺激企业的思变与应对,积极顺应发展趋势,进行组织、技术和管理的升级与改造,加快与国际接轨。

  国家目前正在着手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必须借助上海的龙头作用。20多年来,上海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得到增强,经济金融国际化的步伐日渐加快,上海作为国内金融中心以及国外市场和国内经济联接点的地位和作用也已得到确立和巩固,在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把上海建成国际性金融中心也是这一全局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西部开发战略的推进也将加速上海走向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因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顺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举措,在建设过程中应努力造就与西部开发相辅相成的良好势头。

  再者,上海应充分发挥作为后起型国际金融中心的后发优势。上海曾经是亚太地区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在沉寂了大半个世纪之后,具有老牌国际金融中心不可比拟的后发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老牌国际金融中心由于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其运作机制和模式已经相当成熟并稳固下来,在时代的变革潮流中,其相应的调整存在较大的惯性,要付出较大的代价;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许多方面都是从无到有的创建过程,历史包袱轻,能更加充分地利用高科技的成果,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高的起点。第二,老牌国际金融中心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上海可以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加以借鉴和利用,这样可以少走些弯路,少吃点苦头,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老牌国际金融中心需要花费更长时间才能达到的相应水平。第三,作为开放时间不长的新兴地带,上海仍具有巨大可挖掘潜能,并且上海背靠中国广阔的市场,需求充沛,就这点而言,显然比老牌国际金融中心更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