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几年前,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福家教授在谈到大学的作用时,认为大学除了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外,还有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要为所在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为提升所在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做贡献。杨教授认为,事实上国际上的一流大学也都是这么做的。我是很赞同杨教授这一观点的。而且据我所知,这些年来国内不少大学都开始这么做了,但由于定位及指导思想上的差异,所产生的效果大不相同。这次我与采访的启明星——上海大学精密机械工程系谈士力博士的一席交谈,使我获得了一个生动的案例,高校(校)办产业可以搞到那么大的规模,而且直接创建了一个高科技产业!

在谈士力身上,大学教师(他现在是副教授)、研究开发专家(他是系里特种机器人研究室主任)、项目工程师(上海机电一体工程有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这三重身份搭配得很好。以我访问他的那天其日程安排为例:早晨7:30他乘班车从嘉定到达上海大学延长校区;8:30我和他见面,谈了1个多小时,他与我分手后赶去为本科生上课;而下午他已经约好与上海市经委的同志谈项目。

谈士力告诉我,他现在近一半时间是花在上海机电一体工程有限公司的技术开发上。这家公司是他所在的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精密机械工程系的“系办产业”,别小看了这家系办产业,这可是一家有员工100多人的新型高科技企业,公司主要致力于机器人应用工程、柔性自动化系统与先进工艺装备研究、开发和制造生产,已被国家863计划认定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之一。仅今年1~4月,该公司承接的生产定单产值已达4000多万元。

从谈士力和该系主任陈慧宝教授的介绍中,我知道,这家机电一体工程公司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科技企业,在于公司的技术开发、关键技术的提供以及企业的技术岗位都是由这个系的老师承担的。也就是说,该系20多名教师除了个别外,绝大多数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都深深涉足于这一企业的技术开发业务,这个系不少教师都是上百万元项目的承担人。

充分发挥高校、特别是理工科类院校及相关的重点学科教师的智力优势,以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开发能力去改造或直接创办高科技企业,不失为一种很有借鉴意义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模式。这种小型企业完全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作为技术提供者的高校教师享受到相应的技术股权,但又不介入公司具体生产、销售业务,而把主要的精力投入教学和新产品的设计开发中去。同时这样的企业又能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便利,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

除了做产业这块外,谈士力的更多亮点还是在科研上,他的本行是研制特种机器人,所依据的学科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谈士力介绍说,现在国际上对机电一体化的理解是:一般机械+芯片技术。谈士力非常赞同这一观点,而且他早已在实践中这么做了。今年即要鉴定的启明星项目是他研制的球型壁面移动机器人,这比前两年他们搞的壁面移动机器人又进了一步。这类课题是让机器人作为载体,携带着一系列的传感设备在高空执行外壁探伤、表面玻璃清洗、喷涂等特殊任务。而作为课题组负责人,谈士力和他的同事1999年完成的一项有显示度的工作是中国昆明99世博会吉祥物——仿猴机器人“灵灵”的制作。这一工程原先由外省市一家单位制作,后由于质量问题,最终由上海大学完成。这一任务被列为市政府的重大项目,限定在30天时间里高质量完成。谈士力他们最终凭借自己多年的研究实力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谈士力说他之所以迷上现在的研究开发工作,主要与自己这方面受过多年的训练有关。他大学本科和硕士阶段学习(上海科技大学)的专业方向基本上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知识。他的博士阶段学习是在东南大学进行的,博士论文题目“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辅助自动工艺编程”,取自一个科研经费达400万的大项目:钣材柔性生产加工线。谈士力介绍说,以前这类加工线的编程主要是靠工艺员的经验,而他这一博士论文的基本思想是要把专家的知识集中起来,根据实际情况排出一个最优的工艺加工过程,并最终实现从技术资料(技术参数、几何特征等)输进去,到最终产品(小到计算机外壳,大到橱柜等)出来。其特点是能根据客户需求,随时调整作业计划,特别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的快捷式生产。这样的生产线,谈士力在博士期间和同事一起做了两条,其中一条至今还在有效运转。

98年攻下博士学位后,谈士力回到上海大学。这时的他不仅学位有了提升,而且承担、组织课题攻关项目的能力也大有长进,适逢系里成立了机电一体工程有限公司,谈士力很自然地投入到公司的技术开发工作中。迄今他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的技术开发工作主要是围绕上海汽车工业的设备自动化。如为通用汽车配套的下摇臂总成装配线,包括机器人弧焊单元、装配线等,如今所有车型的别克轿车生产线的这部分零件都是这条生产线加工的。

据系主任陈慧宝教授介绍,谈士力的工作量在全系排名第一,特别是他理论联系实际,许多时间、质量要求很高的课题,都是谈士力一起协助解决的,用户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由于谈士力的表现突出,先后被学校和上海市教委系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青年教师。

对谈士力的访问虽然时间不长,但就我所见所谈,我对谈士力的印象很深。在我看来,也许他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并无不当。这批学位高、又能紧密结合中国国情,为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在做实实在在工作的大学年轻教师,当他们在创办新经济企业,当他们攻克了一个个生产难题,为中国企业提供自动化装备时,难道他们所做的工作不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吗?我在这里为谈士力们欢呼的另一理由是,他们所走的路对工科类大学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希望有更多人关注谈士力们正在做的事和他们的实践之路。

[江世亮采写自2001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