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强调新形势对地区科技管理提出新要求基础上,对技术预见在地区科技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对技术题目到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阐述,认为地区开展技术预见的前提是准确定位,同时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

地区开展技术预见的意义

技术不仅是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而且也是决定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地区如果没有特殊的战略目标和措施,将很难在某些领域或产业环节上形成特殊竞争能力,也不能跟上国际产业技术进步的步伐,更谈不上跨越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地区如何根据实际,积极选择和培育关键技术并努力实现产业化,是事关区域经济长期发展的一个基本战略问题。

新形势对地区科技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地区性的技术预见问题与地区科技管理主要有三个背景,一是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一体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对地区科技管理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十六”大的召开提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及要在科技部门制订中长期的规划,这些给地区科技管理提出了一些新的目标和任务。另外,科技部在“十五”期间就提出要走技术跨越的发展战略,以及提升原始创新力,这对地区科技管理提出了新的命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地区科技型管理要做好三个调整:1)调整指导思想:探索地区的科技管理如何更好地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上海为例,就是科技要为建设世界级的国际都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服务。2)调整发展战略:从跟踪为主到实现技术跨越;从引进技术到实现自主创新。上海提出要成为两个“中心”和一个“基地”,即:知识生产中心,知识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3)调整管理体制:建立完善地区创新体系,形成高效、公平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培育创新源泉、塑造创新主体、培养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环境。

技术预见在地区科技管理中的作用

面对新形势对地区科技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技术预见可以作为一个新的方法在地区科技管理中发挥它的作用。我们认为技术预见在地区科技管理中的作用与角色有五个方面:

前瞻与优化:通过技术预见选择科技发展的战略性研究领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技术创新已成为决定企业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无法单独承担为技术创新奠定基础的通用技术和战略性的研究与开发,政府需要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但政府有限的科研基金难以满足所有学科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通过选择确定优先支持项目。技术预见恰好为政府与企业提供了一个系统的项目优选工具。

衔接与协作:提高地区创新体系的效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创新体系的效率高低,关键不在于其单一要素的绩效,还在于这些单一要素绩效之间衔接度如何。政府的责任就在于构筑和加强体系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技术预见恰好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工具,它利用问卷调查和学术研讨等形式来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战略问题,使人们对未来技术走向的选择达成共识,甚至达成合作意向。

整合与集成:充分发挥各创新主体的优势。技术预见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只是一套方法,它涉及科学团体、研究成果使用者和政策制订者的咨询和互动。实行以技术预见为基础的集群式战略,既不损失单个独立的中小企业所具备的创新行为优势,又可以获得大企业所拥有的创新资源优势,从而达到创新活力和创新规模经济性的有机结合。

预警与评估:开展技术预见对未来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与全面进步。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因而必须关注新技术的可能的社会影响,认识技术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全面评估其影响(不能仅仅局限于它们对产业和经济的影响)。

沟通与协商:通过民主、科学的决策来塑造未来。未来取决于现在的选择,通过技术预见选定可能产生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战略研究领域和通用新技术,实施相应的支持政策,使选定的技术按照人们期望的轨迹发展,对于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具有特殊重要性。在预见研究中,在影响科学未来发展的“科学推动”和“需求拉动”的因素间维持一种平衡的视角是必要的。预见的交互性决定了预见过程的成果能为未来的政策制订提供隐含有重要信息的趋势判断。

技术预测、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技术预见(Technology Foresight)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在通过对科学、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远期未来进行“整体化预测”的基础上,“系统化选择”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领域、关键技术和通用技术,利用市场的“最优化配置”来最终实现技术发展的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最大化。技术预测(Technology Forecast)就是根据社会与经济发展目标的设定,预测那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预测可以视为技术预见的初级阶段。但是技术预见与技术预测毕竟关注的范围有所不同,对未来的预期也不尽相同。技术预测并不注重与科学的关系,也没有涉及到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关系,只强调了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与技术预测对技术未来发展的路径“唯一性”的假设不同,技术预见认为技术的未来发展不仅有多个可能性,而且即使要实现某种可能性也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事先的意愿、预期、选择、决策、资源配置力度、配置方式等一系列行为(主要的是科技与经济发展规划)。

我国技术预见最大的动力来源于制订科技计划,历次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如“863计划”、“973计划”都包涵有预测和预见的成分,但系统性的技术预见还是近年来兴起的。在战略管理手段中,技术预见已被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高度重视并实施,战略定位是实现未来中国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7.10

地区开展技术预见的定位问题

对于区域发展、行业发展,乃至企业发展来说,更重要的是根据国家技术预见的结果和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对诸多技术进行选择。特别是现在高技术发展非常迅速,而且面临着WTO的新形势,在确定优先产业和优先技术时,切合地方实际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已有些地区作为关键技术选择,但有雷同现象。因此,根据地区的不同,以及行业的不同,研究并制订出不同的技术选择原则和准则是十分重要的。

地区开展技术预见要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形成地区特色。技术预见要把握好“科技三势”: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国内科技发展态势;本地科技比较优势。我们要强调的就是本地科技比较优势问题,可能我们国内很多做规划的都非常关注国际、国内的做法,国际现在最新的是什么,上海做什么,北京做什么,我也做什么,这样的话就雷同很多,造成资源浪费。第二个就是产业问题,“三个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导产业的平衡。科技要为经济服务,即技术预见如何为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如何壮大高新科技产业,如何为形成新的产业服务。地区的重点可能更多提放在第二块。

另外就是协调好“三种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地区的做法以关键技术为主。以上海为例,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上海实施的技术预见计划必需了解技术预见的最新发展趋势,借鉴发达国家的经济,探讨未来7到15年上海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上海实现技术创新体系的全方位建设;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培育更多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建立一批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的创新创业(科技与产业一体化)基地。

在地区开展技术预见不同于全国性的技术预见,只能在有一定国际国内优势的高技术领域集中必要和可能的资源,以提高若干重点关键技术领域自主发展能力。国家技术预见对地区技术预见是一种指导,地区的技术预见对国家的技术预见是一种服务。中观层次的技术预见应注意避免简单重复在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领域,应鼓励在地区层次系统集成国内外技术,以产业和科技集群为特色,以占领国际市场为目标;在技术创新活跃、投资规模较小的高技术领域,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力争形成在全球和国家有重要影响的技术中心。比如说上海地区,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点上是代表了国家的水平,可能某种程度上帮国家在某一点上可以整合起来做。

尽管计划的制订者不可能搜集到特定领域所有重要的数据及信息,但是他们依然被要求做出有情报根据的决定。因此,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加强基于技术预见的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为科学技术战略规划和科技政策的制订以及项目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形成具有前瞻性与创意思考的科技战略规划,最终实现国家技术预见与地区技术预见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技术预见活动的主要类型:1)按地域范围可以区分为宏观层次的国家或跨国、国际性技术预见,中观层次的区域或区域群技术预见,微观层次的园区或产业群技术预见。2)按涉及领域层次可以区分为综合性的技术预见,专业或行业性技术预见以及企业或专题型技术预见等。3)按照预见深度可以区分为长期(20~30年)、中期(7~15年)和短期(3~5年)技术预见三种。4)按照发展层次可以区分为第一代技术预见(只考虑技术内在推动力的技术预测),第二代技术预见(加入了对市场因素的关注),第三代技术预见(将整个社会纳入了考察范围)。目前上海开展的技术预见属中观层次,以科技主管部门为主导,科技供给为主、兼顾社会与市场需求,短期和中期技术预见同时进行。

地区开展技术预见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我们不主张所有地区都开展技术预见,因为一方面各地都有相应的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此外,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很多差异,在高技术各领域所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竞争环境不同,应该选择不同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科技发展目标与模式。就上海的科技发展战略而言,上海将在五年内基本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上海科技创新体系,成为国家重要的知识生产中心、知识服务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化基地。

上海市技术预见工作运行2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然不适应时代发展对科技战略的需求。技术预见将是地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订科技战略计划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我们感到在地区技术预见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值得在今后的技术预见实践中进一步思考。

创新体系运行为主体间的协调问题

创新体系行为主体相互之间的匹配总是一个从不协调到基本协调、从低级协调到高级协调的发展过程(即阶段性),而不同的发展阶段将通过上述几个要素之间不同的协调程度表现出来(即协调度)。因而明确科技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实际上可以追求的协调度,认识特定的发展阶段以及可能的发展代价显得十分重要。科技、经济与社会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对政府的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提出了很高的综合性和协调性要求。但长期以来的计划管理体制过多处在“各自为政”、“自成一体”的状态,众多处于同一平面的部门往往缺乏宏观上的有机协调和综合统一。因此,为促进新世纪以长效管理为导向的科技发展,各地需要进一步在转变政府职能上迈出更大步伐。

要确立以对象为导向的管理原则,不宜笼统地强调“以条为主”还是“以块为主”,以充分发挥产、学、研参与科技管理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地区创新体系,形成上下衔接、左右联系的创新网络。完善创新体系内外的协调机制,重点是要解决政府各管理部门之间以及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协调。加强各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以及政府与产业界、研究机构的联系,进一步扩大网络互动平台,促进更为广泛的信息交流与合作。除了强化各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和加强创新环境建设,还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各行为主体的重塑。政府各管理部门之间应有效地克服互相推诿和扯皮,从而实现科技管理的高效化,争取在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从基本协调逐步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优化协调。

规划体系中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结合的问题

技术预见实际上是一项长期工作,其预见深度一般在5~15年(更长的为30年),而政府部门往往需要中短期的研究成果,这就要求项目组平衡好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之间的关系。关键技术主要受科学推力作用,基础研究将对其产生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同时它能否成功地引导经济创新变革与社会转型也将对它的重要性和优先性产生影响。而通过技术更多地受经济与社会的需求拉动,其次才是科学的推动,其作用效果即技术的价值最终取决于市场和经济社会的认同。因此,技术预见本身就强调了关键技术与通用技术相结合。

技术预见已经不是以倡导“一切为了科学,为科学而科学”为其指导理念了,而是在倡导为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而投资科学、投资技术,那些值得中长期投资的科学和关键技术就是“战略性研究领域的选择”,那些值得近期或中期投资的就是“能够最大化经济和社会利益的通用技术”。地区开展技术预见必须坚持战略、计划与规划的结合,把握好战略规划的制订与计划实施的关系:立足长远利益,重视短期效应;立足长远规划,着眼阶段实施。建立规划计划的长效机制,形成相对稳定的规划编制队伍,优化规划过程控制。

技术预见中决策与参与问题

在技术预见中必须处理好组织者、决策者与参与者三者以及政府、专家与公众三者关系。强化各创新主体之间的网络、互动与交流,通过系统化、多元性的科技战略与政策决策,促进形成高效、公平的科技资源分配机制和建立具有公信力与客观资讯基础的科技决策体制。

一是处理好管理和运作的关系。管理是政府固有的功能,运作则要靠市场和社会的力量。例如对于科技规划、科技政策和法制建设,要强化政府功能;对于具体项目选择与运作,则要依靠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来配置科技资源,更多地依靠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组织进行委托管理或授权管理。

二是处理好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政府要改变对直接手段的过多依赖,更多地转移到依靠经济杠杆和行政指导,逐渐转移到依靠专业化水平较高的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进行间接管理。

三是处理好退出和培育的关系。在转变职能过程中政府必须承担起积极扶持和培育社会机制和市场机制的责任,为他们介入技术市场营造好的环境和提供好的服务。要以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创新为内核,激活本地的科技资源,通过技术预见起到对产业结构调整改造升级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是要重视在科技规划和政策中充分发挥内脑和外脑的作用。创新是一个系统化的行为,制度等因素在创新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构建完整的科技管理系统,即开明果断的决策系统、综合协调的执行系统、信息反馈的监督系统以及建言献策的咨询系统。从战略管理的高度融合创新行为、加快技术创新管理,推动产业创新和区域创新。

技术预见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的问题

实践靠理论来概括,并由理论来指导;理论靠实践赋予活动,并由实践来检验。技术战略和技术政策是不可分的。制订技术战略,要在把握世界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提出技术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现方案。技术预见项目组成员在开展技术预见的活动过程中应就如何体现技术预见基本理念首先要进行研究和思考,以便在工作中达成共识,确保活动绩效。专家对技术预见工作应该遵循的一些最基本的理念也需要借助于学术交流来提升技术预见报告的基本理念及含量。通过培训,可以让参与技术预见活动的专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技术预见专家”,使技术预见工作能尽快提高到专业化和体制化的程度。

技术预见的核心是充分理解在政策形成、计划和决策中应该考虑的塑造长远未来的各种力量。技术预见实践上包括预见和选择两个紧密相关的环节。预见是为了把握方向,选择是为了保证重点。政府决策部门要明确技术预见的基本理念,技术专家参与技术预见要注重战略观念与宏观思考,同时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营造关注未来的创新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才能够确定对地区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技术或优先发展的领域。为此,要加强和支持对技术预见理论的研究;推进技术预见方法在地区科技管理中的应用。

结 语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随着新技术、新领域的发展,科技发展的结构还将会有更大的调整。面对严峻挑战与巨大机遇,中国要充分估量科技发展给人类未来发展带来的全面深刻的影响,立足新的战略起点,即立足于经济全球化以及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基础之上,根据未来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认真开展技术预见等前瞻性工作,研究确定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指导方针、总体目标、战略重点和政策措施,全面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现代化战略第三步宏伟目标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