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刚拿到手的2003年度新入选启明星(包括启明星跟踪计划)名单,我首先想采访的是季光,主要是因为他的专业研究方向——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尝试治疗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吸引了我。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感觉到近些年来社会上肝病患者多起来了,乙肝、脂肪肝、肝硬化等名词时有所闻,怎么来看待肝病的增多?未来肝病治疗会有哪些新的手段?在联系采访季光前,我准备了几个采访提纲。
现年35岁的季光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三大医院之一的龙华医院的脂肪肝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2001年起他还担任了龙华医院科研处处长。一见面,季光在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就称自己从高中、大学、研究生到工作,一直很顺利。他举了个例子:1991年在学习5年后,他从江苏扬州医学院中医系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大学毕业后他一心想考研,但当时规定医科大学毕业生一定要先工作一段时间后才能报考临床类医学研究生,否则只能考基础研究类研究生。然而,季光发现有一个例外,湖北中医学院的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可以直接报考。最终季光以考分第一的成绩录取,导师是全国顶尖的中西医结合肝病治疗专家王伯祥。就这样,季光在大学毕业后顺利地直接攻读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他确定了研究方向:“中医药抗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这个项目完成后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硕士毕业时,王伯祥评价季光是自己5个学生中最聪明的。5个学生除了季光都去了美国(这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在国际上颇受关注),季光何以选择留在国内发展?对此他没有说什么大道理,只是说自己的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父母在,不远游”,所以就决定暂不出国,先在国内千出一番事业。
就这样,硕士毕业后,季光马上考取了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这次他又十分幸运地遇到了博士论文导师刘平教授,刘教授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国内第一批自己培养的中医博士。攻博期间,季光同时在肝病研究所从事课题研究。
应我的要求,季光介绍了中医肝病研究的基本思路,即立足于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力求用现代科学的语言阐述慢性肝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虚”和“瘀”这一中医基本病机的科学内涵,研究辨证论治中药复方或单味中药(包括有效成分)对慢性肝病的疗效机理。谈到自己集三年心血完成的博士论文:“扶正化瘀药物血清对纤维肝细胞合成白蛋白的影响",季光说这其中有二大创新点,一是提出了纤维肝细胞的概念,从纤维化的肝脏中分离出的肝细胞,其形态、功能、生物学特性均与正常的肝细胞不一样;其二是提出了肝细胞在急性损伤状态下,胶原合成被启动的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肝脏的纤维化改变与肝星状细胞密切有关,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纤维化与肝细胞本身有关。
季光等人通过实验发现,体外培养的肝细胞在急性损伤状态下可以合成胶原,肝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这一新的看法是对传统观点的有益补充",季光这样补充道。也正因为季光在博士论文中的这些创新性发现,他在2000年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采访到这里,季光再次提到他在攻读硕博期间两位导师的悉心指导。由于他的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是在三个不同地方完成的,受到了不同学术背景的导师的指导。回想起来,季光认为自己日后的进步,特别现在能熟悉并跨越从肝炎、肝纤维化到肝硬化这三个肝病过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己受到的中西医治肝的不同学派的熏陶,体现出了“杂交”的优势。
我们的话题转向了肝病治疗及季光所在的肝病研究所的科研定位。季光介绍说,已知90%以上的肝硬化都是由乙肝引起的,乙肝病毒是当今世界医学界公认的难题,肝硬化到了晚期,就只有等待肝脏移植了。面对这样的肝病发展现状,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明确把研究重点放在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第二阶段——肝纤维化的治疗上。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多年实践认识到,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兆,如能在这一阶段的治疗上有所突破,就将大大缓解肝硬化的发病率。面对肝纤维化,目前西医尚无对症之药,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保肝治疗。经反复测试、临床试验,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这两年推出了两种抗肝纤维化药物,其中之一是季光等人在读博期间完成的“扶正化瘀胶囊”。
1997年,季光博士毕业后分在龙华医院肝科,刚完成博士学位的他很想在临床,上一展身手,但是到了医院,到了具体的医疗岗位,从住院医师起按部就班这么做的时候,季光感到了现实情况和自己的想法有很大的距离。为此他曾有过动摇,是多年专业训练形成的信念和想干一番事业的愿望帮助他度过了困难的时光。冷静下来后,他坚定了在龙华医院这所全国闻名的中医特色医院好好干下去的决心。
两年后(1999年),幸运之神再次眷顾季光。那一年他入选上海科技启明星计划,成为龙华医院第三位“启明星”。此后他的科研环境大为改观,2001年他升任医院科研处长,入选上海中医药大学后备业务专家;2002年入选上海市“医苑新星”,启明星项目顺利通过鉴定;2003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肝病学术带头人,再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同时担任两家全国性专业杂志的编委,6个专业学会的副主任委员和委员。今年他申报的“酒精性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凋亡和中药调控机制”课题再度获得启明星跟踪计划的资助(资助金额15万元),这也使他成为上海中医药临床、科研系统首位启明星跟踪计划的获得者。
谈起此次启明星跟踪计划资助的项目,季光说他是从1998年开始转向酒精肝和脂肪肝研究的,切入点仍然是自己多年研究的肝纤维化。之所以转向这方面研究,根本的原因是需求增加。最近几年这两种肝病呈明显多发趋势,患者数量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季光认为主要是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类的疾病谱发生改变,过量的饮酒和摄入过量高营养、高脂肪的食物,导致肝脏不胜负担,日积月累最终发生病变。
现今越是发达的国家这两种肝病的发生率越高,如因饮酒过量引发的肝脏疾病已占到美国中青年死亡原因的首位。季光此次的启明星跟踪计划是国内第一个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探讨酒精性肝病。他的一个基本看法是,这两种肝病都属于现代生活方式病,通过生活方式、生活行为的改变,配合药物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其实早在2000年底,季光就已在龙华医院创设了酒精肝和脂肪肝专科门诊,2年多时间这一专科门诊规模增大,尽管每周只有两个半天的门诊时间,但每年的门诊量达6000多人次。在开展专科门诊的同时,季光又在校方和龙华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创立了专门的脂肪肝研究室。
在别人看来似乎一路顺风而来的季光其实也有自己的隐痛。采访快结束时我随意的一句问话揭开了他的伤痛之处。四十多天前,他的仅三岁、活泼可爱的儿子因高热引发的肺炎最终抢救不治而告别人世。“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我和我爱人都是医生,而我儿子患的是通常的高热引起的急性肺炎,谁料到就因为一口痰而窒息”。说到这些时,季光的眼眶里噙着强忍的泪水。季光说他最感内疚的是,一直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的他在6月份曾答应儿子,在他3岁生日这天,一定带他到青岛去看大海,儿子为此开心了好几天。如今这一许诺已永远无法兑现,“但我们最终还是了却了这桩心愿,将儿子的骨灰撒到大海里”,季光轻轻地说。
以这样悲壮的情节来结束这篇启明星访谈文章并非我的本意,但我还是希望保留这段文字,因为它们从一个侧面真实展示了一个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科技专家,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所付出的代价,正是这种不为旁人知道的“付出”才成就了“季光们”科研和事业上的“顺利"。尽管如此,我和许多人还是希望我们的启明星以及所有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们多抽出一点时间与家长,与自己的孩子待在一起,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因为这与做好科研、做好本职工作并非是矛盾的。
[江世亮采写自2003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