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温暖化的负面效应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不安——

与人类的政治世界唇齿相依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旅行家菲茨特曾在英国牛津的高山峻岭中徒步旅行。为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崇尚和关爱,他将一路上对山水美景、鸟语花香和漫山遍野盛开的植物花草之自然美的亲身感受,写成了一本风靡一时的畅销书。他在书中这样描述道:是鲜花和飞鸟首先告诉人类,春天来了;是美丽的蝴蝶义无反顾地挣脱茧层的束缚来报知人类,春天来了;是满山的绿草在意会人类,春天来......后来,菲茨特又以此书为蓝本,先后出版了《伦敦自然史》和《英国与欧洲的山花》等教科书。然而,菲茨特的努力不知什么原因却始终没有在英国和欧洲掀起学术研究的热潮。虽然许多人都认为,菲茨特对大自然保护的贡献和学说,很值得人类去品味和考究,但他的成果却一直被束之高阁或被冷落在一旁。真是不可思议。

星转斗移,事过境迁,一转眼近半个世纪过去了。

菲茨特的儿子、现任英国约克大学生物系主任的阿拉斯泰博士,发现了自己父亲于47年间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对385种生长在英国本土的植物所作的翔实记录的珍藏笔记。他蓦然醒悟到,父亲早在半个世纪前的观察结果和记录,对于现代人类围绕地球温暖化旷日持久的论争,可以说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甚至是不可多得的史料。

今年5月,阿拉斯泰以自己和父亲菲茨特的名字,在著名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据文章记述,他们以当年牛津旅行时接触到的植物为观察对象,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现有16%的植物种子的开花季节已大大提早和超前。这说明,90年代以后,地球的温暖化程度已明显严峻起来。譬如,盛开白色小花朵的多年生长的野芝麻植物,它们的开花季节现在是每年的1月到3月,整整比过去提早了55天。“春天的变化越来越喜怒无常了”,阿拉斯泰说。

关于地球温暖化的研究现在看来确实有点神秘莫测。气象学家们不仅天天在发射探空气球,而且还通过设计的精巧气象模型应用电子计算机来模拟计算。同时,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们也在借助实地考察和研究积累的资料,建立起了各种类型的庞大数据库。

在5月底召开的欧盟15国年会上,虽然也先后批准了于去年6月初在日本签约生效的防止地球温暖化条约的《京都协议书》,但美国却明确表示要退出该《条约》。由此看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批准”和“生效”,只能是隔靴搔痒,一个摆设。地球温暖化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观。布什政府依然我行我素,美国的消极姿态一如既往。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增多与地球温暖化的关系,虽然早已昭然若揭,但在治理和限定时,却会出现节外生枝的尴尬局面。看来,无休止的讨价还价还会乐此不疲的周旋下去。

日趋恶化的生态系统

一方面,人世间的政治角斗仍在继续。另一方面,地球的生态系统已恶化到岌岌可危的境地。地球生态对温暖化的环境似乎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适应。

6月初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格陵兰岛的冰河滑落到大海里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这说明,冰块和冰山的融化已变得轻松自如。如此恶性循环下去,融化的冰水渗入冰河与地表之间就会起一种润滑油的作用,反而更加剧了冰山融化的速度。无独有偶。3月份的南极大陆,有一块差不多为美国罗得岛州面积那么大(几乎跟日本东京面积一样大)的巨大冰棚,坠入大海,地球的“高热”已使南北极冰川都处于不堪忍受的地步。

根据欧洲和美国生物学家们的调查报告,山鸟的生息地城正在向北扩展。英国和法国的共同研究也确认,由于北大西洋的水温上升,适宜热水环境生存的那些浮游生物也在向北迁移。除此,欧洲和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还对卫星上获得的数据进行过分析。发现北纬45度以上的地域,植物生长新绿的时期已大大提早。

现在看来,整个地球环境似乎已开始逐渐适应由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现象。但在几十年后,人类对地球造成的温暖化影响究竟会有多大,其负面效应会有多么可怕,现在不仅已昭然若揭,而且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不安。“植物与昆虫是我们一个大家庭里共同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今它们正在土崩瓦解。即便有一些能度过艰险的生态环境而挣扎着活了下来,这类物种的生命力也只能是苟延残喘,终归逃脱不了灭绝的厄运”,阿拉斯泰无奈地说。国际社会亦愈来愈感受到,人类和地球原本都寄以厚望的——

《京都协议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植物不断往新的生息地城大面积扩张,是否就意味着原本土生土长的物种面临灭绝之灾呢?譬如,在英国有湖泊的地域,以往人们总喜欢在家庭宅院里的园圃里播种一些杜鹃花来美饰环境。但现在,由于一些野生植物的入侵致使杜鹃花消失了。再如,由于适宜热水环境生存的那些浮游生物的持续往北扩张,现已发现那些宜冰水环境生存的浮游生物已减少了许多。已经深受滥捕濫捞之害的北海鳕鱼等更是雪上添霜。原本可以勉强为生的冷水性浮游生物如今也愈来愈少,致使以其为主要食源的鳕鱼可以说又遭灭顶之灾。

“动物的生存环境容易搞清,而植物受地球温暖化影响其生存环境恶化到什么程度,却不那么直观,这点也是最令人担心的。如果地球温暖化一直再这样:演绎下去的话,人类恐怕所面临的将不仅是烦恼和痛苦而是生存死亡的问题了”,阿拉期泰警告说。

为了遏制住日趋严峻的地球温暖化,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

布什政府悍然退出《京都协议书》的举措表明,虽然美国的行为会遭到国际化的普遍责难,但《协议书》中的内容也确实遗留下了许多悬念和模棱两可的含糊之词。正如那些对《协议书》持反对态度的人士所指出的那样,削减欧洲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对策目标所指,实际上是要求德国等国尽快拆除关闭旧式燃煤发电厂,而英国等国则是用天然气替代燃煤发电的,故损失不大。但德国等国则损失惨重。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究竟照顾谁舍弃谁,《京都协议书》中都没有明确规定。

退一步讲,即便美国政府是站在支持《京都协议书》立场上的话,对于全球温暖化的减轻和缓解效果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其作用并不很大。美国的环境保护组织则主张,《协议书》应把各国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吨位作为首要任务先确定下来,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分解成若干对策来具体实施。“《京都协议书》由于没有考虑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或者说目标不甚明确,故无法作为美国国内政策的优先目标和课题被政府采纳”,美国天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科夫曼主任说。同时,该组织提出建议,应对现在的汽车尾气排放作出严格的规定,尤其是风靡社会的跑车等。当然,对一些涉及到的个别问题,还要尽量听取各界的意见。

由此看来,若要遏制住地球温暖化的恶性趋势,有必要对现有的《京都协议书》中的个别对策进行补充和修订。对于一些含糊不清的措辞,科学家们将集中有力数据,制定出各国都能接受的新文本。

生物学家阿拉斯泰博士曾将电热导线埋入土里,由此而测得出土壤的温度平均增热了2~3度以上。现在,他正着手实验和观察,土壤温度上升会对野草等植物的成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另外,他仍在一如既往地整理先父旅行家菲茨特留下来的有关蝴蝶和鸟类等方面的大量研究资料。他计划用毕生精力来完成父亲未尽的宏大使命——将堆积如山的一摞摞黄皮笔记本记载的浩如烟海的繁杂而翔实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类,再出一本类似《物种起源》后集那样的巨著。

“正如我们的星空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那样,人们要想诠释这种地球温暖化现象,唯一的出路就是找到全新的有说服力的证据”,阿拉斯泰博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