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几个礼拜对王金武来说可能会对他一生产生影响。6月11日他从美国克利夫兰临床医疗中心做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回到上海,时值全球甲流爆发期,来自美国的他自然被告知要居家自行医学隔离一周。但仅仅隔了一天,上海交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著名骨关节专家戴尅戎院士就急着召见他,两人谈了几个小时。其后王金武又到交大Med-X中心去了一次。这以后的22日上午就接受了启明星的专题采访。接受启明星采访是王金武作为2008年入选启明星跟踪计划后对其成长经历及工作的一个回顾,而前面提到的他在回国后第三天与戴尅戎院士的见面交谈是十分重要的。何以这么说,容我交代背景。
得到多位名师指点
现年38岁的王金武老家山东,1992年自潍坊医学院毕业后在医学院附院骨科当住院医师。1994年考到解放军89医院,师从军内著名的显微外科专家王成琪、范启申教授攻读创伤骨科的硕士学位。三年研究生期间,他开始进入显微外科领域,其中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实验研究是利用正常邻近神经生长出的侧枝(神经),通过“开窗、搭桥”将侧枝芽神经缝合到邻近受损神经,以达到修复神经损伤的效果。这一工作令导师很满意。毕业后,范老师推荐他到上海华山医院顾玉东院士门下做博士。这样1997年,王金武就到了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顾院士这里。
多年来,顾玉东先生作为我国手外科,特别是臂丛重建学科的开创者之一,不仅以其精湛的医技、理论上的不断创新,更以他的为人为医风范影响了一代代的学生。在跟着顾先生的3年博士学习、临床实践研究期间,王金武不仅确立了从神经损伤修复角度切入到肩、颈病治疗的临床和科研方向,而且学到了很多怎样做人、怎么与人合作等多方面的人生哲理。
在博士毕业到二军大长征医院做二年博士后研究期间以及后来到市六人民医院工作期间,王金武还有幸得到过著名的断肢再植专家陈中伟院士的指导、帮助。对许多中国人而言,陈中伟的名字代表着中国骨科在断肢(指)再植领域的世界高度。但陈院士非常不幸地在他75岁那年因意外事故离世,而其医学成就及医学风范已成为中国现代医学的珍贵遗产。在陈中伟院士生前能得到其指导、帮助的青年朋友无疑是非常幸运的。王金武那时还是个博士生,作为后辈后学,只要有求于陈中伟,他都会尽力帮助,王金武清楚记得他博士论文答辩那天,陈院士是骑着摩托车赶来参加的。
正是在陈中伟等人的肯定和支持下,王金武确立了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重建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的方向。而肌电假手则是在陈院士去世后,王金武才决定做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顾玉东、陈中伟两位大师的指点使当时年仅30岁的王金武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确立了自己的方向――神经修复―肌电假手―神经肌肉。
荣获多项基金资助
从2002年到2008年6月的6年时间里,王金武在市六医院做了6年的临床医学研究,他2002年先后被长征医院和市六医院聘为副主任医师和硕士生导师。在此期间他得到了多个科学基金的帮助,其中包括:2002年的上海市博士后基金,资助他做脊髓损伤后的功能重建与临床研究;同年他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他做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004年获卫生部关节炎防治基金,资助他做椎孔外颈神经卡压源性颈肩病的临床研究;2005年的上海科技青年启明星计划,支持他做椎孔外颈神经卡压启动与调控机制的研究;2007年他得到市科委飞利浦研发基金,资助他做可调控植入式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的研究,同年他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基金资助,支持他做严重创伤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2008年他再获启明星(跟踪)计划支持,资助他做“可调控植入式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2008年6月,作为骨科正式注册的从业人员,王金武受邀到著名的美国克利夫兰临床医疗中心,跟随担任美国肩肘关节学会主席的约瑟夫·安诺蒂(Joseph Iannotti)教授学习培训一年。
王金武(右)2008年在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与担任美国肩肘关节学会主席约瑟夫·安诺蒂 教授一起研究肩关节假体设计
王金武这些年的研究、临床经历,特别是他在美国克利夫兰临床医学中心从事肩肘关节临床医疗的经历,引起上海一位著名的骨关节专家戴勀戎院士的注意。戴院士长期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从事膝关节和髋关节等的临床医学研究,是蜚声国内外的骨关节研究专家。近年来他又倾力推动上海交大的康复医学的工程化研究,亲自挂帅上海交大的Med-X的生物医学工程及康复工程研究。因为在戴院士看来,世界卫生组织在21世纪初发起的“骨与关节10年”,实际上是向全世界陈述了骨与关节疾病正越来越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患这一事实。在戴院士推动下,上海九院已成为国内关节炎病临床医疗中心之一。而在人体诸多关节中,肩肘关节是最为复杂的,迄今临床医疗对肩肘关节的了解还不多(据王金武介绍,戴院士对此有一句经典的表述:肩关节是人体关节最后的处女地)。
也正是因为这一背景,当戴院士知道了王金武的经历后,自然很留意这位年轻人的情况。而对王金武来说,能得到戴院士的指导帮助犹如找到了自己下一步事业发展的支柱。如此,在王金武留美学习期间,就与戴院士保持着联系,戴院士也力邀他加盟九院及上海交大Med-X团队。如此就发生了文前叙述的情景:仅仅在王金武自美返沪后几十小时,戴院士就急与王金武见面的一幕。在那次见面中,除了业务上的课题外,王金武调入九院后的诸多细节,乃至其家属、小孩的工作、就学问题,戴院士都仔细询问,给予关照,令王金武十分感动。
感恩之情铭记在心
在和王金武交谈中,我感觉到他虽有山东人的豪爽,但也不失细腻。譬如尽管可能就马上要变换工作单位,但他对培养自己多年的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怀有感恩之心,在言谈中对六院对他的培养一再提到。另外他对启明星计划的培养也是铭记在心,两度入选启明星计划都是他临床科研上迈进一步的重要节点。正是这些支持和培养,使他能较早进入植入式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治疗周围神经损伤这一当今的临床医疗的热点。也同样因为这些年的积累,他能申请到美国克利夫兰临床中心进修学习的机会,和美国同行一起从事肩肘关节的临床医疗。尽管刚刚回沪只有两周,王金武已经做了记录他在美国克利夫兰医疗中心学习进修的PPT文件,里面详述了美国同行的临床处理病例的过程。
王金武是非常幸运的,他有幸得到3位中国著名医学专家的直接指导,日后他又将在戴院士的直接指导下工作,王金武说他会非常珍惜这非常难得的机会和经历!
这3位院士中,顾玉东先生我有过多次接触,并极为感佩其人格魅力;陈中伟院士生前我无缘见到,但最近我在文汇报上做了一期专版,通过对陈中伟院士生前同事、学生的访问,追忆了他在断肢再植后在骨科领域继续创新成就,因此对其为人及其成就有了比一般人更多一点的了解;戴尅戎院士我也是久仰其学问、为人,但尚未有机会谋面。以我有限的了解,中国现在科学家不少,院士人数也在扩大中,但其中真正杰出者,即不但学识过人,理论上有创见,而且堪为道德楷模者,并不多见。陈中伟、顾玉东、戴尅戎是其中的翘楚,真正的大家!说到这里,王金武的幸运就格外让人羡慕。
当然,我想王金武也是清醒的,能得到大师的提携当然是幸运的,但是能否真正有作为,还得靠自己,特别如今到了九院,参与到交大Med-X平台后,在王金武面前又会出现更多的新的挑战,王金武能否给我们带来好消息,他人生的新的一页如何书写,值得我们期待。
江世亮采写自2009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