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推出了题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专题,论述了当今工业领域正在经历第三次工业革命,文章重点描述了3D打印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对传统工业制造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作者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会对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并将改变商品制造方式,改变就业格局乃至整个世界制造业布局。而一年前问世的一本由著名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撰写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提出,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的通信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之际发生的,而由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结合将孕育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使读者较为全面了解这场革命的内涵,本刊从本期起推出“第三次工业革命”专栏,本期主要介绍《经济学人》“第三次工业革命”专题的内容,敬请读者关注。――编者
 
 
在法兰克福展览馆外,矗立着一座21米高的动态塑像“持锤人”:手举一把锤子上下移动手臂在敲打一块金属。塑像建造者乔纳森·博罗夫斯基(Jonathan Borofsky)说,该设计是为颂扬人类用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世界。然而今天,工具的生产日新月异,无数不同的生产方式将彻底改变制造业的未来。
 

保罗·麦基里

 

  德国法兰克福市举办的大型贸易展欧洲模具国际展览会(EuroMold),展出各种制造模具的机器、投入生产所需的工具,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制造设备。传统的工程师们与车床、钻头、冲压机和模具机器打交道。这些机器现在仍在普遍使用,但模具国际展览会上已经看不到身穿工装服的工人看管满是油污机器的场景。展览厅里摆满了来自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全自动车床,一尘不染。机器操作者无论男女,都只坐在计算机前。现场看不到锤子的身影。
 
  在去年11月举办的上一届模具展览会上,一组新机器公开亮相:三维打印机。与击打、弯曲以及切割材料的传统生产流程不同,3D打印机通过层层叠加组合材料构建产品。这一过程被形象地称为叠加制造模式。美国一家名为3D Systems的公司,使用了其中一台打印机为记者现场打印出一把锤子,精美的手柄有着逼真的木纹效果,还带着一个似金属质地的锤头。
 
  这就是未来制造业的写照。如今,请一家工厂按照你自己的设计制作一把锤子,得支付几千美元。厂家要先做出模具,浇铸锤头,抛光打磨,备好木制手柄,再将所有部件组装起来。按照这样的流程做一把锤子价格高得离谱,无人问津。但如果要生产成千上万个锤子,靠着规模经济的好处,单个的成本就要低得多。然而有了3D打印机,规模经济的优势便不那么重要。3D打印机的软件可以随意调整,生产单件产品,或者在打印机的承载范围内批量生产,机器的设置成本没有任何变化。这和现有的二维办公用打印机一样,无论是打印一个字母还是无数的字母,只要保证墨盒和纸张,打印机会一直工作下去,而成本不变。
 
  叠加制造技术还有待完善,目前并不适用于汽车制造或iPhone生产,但该项工艺已经被用于制作特殊的汽车配件或iPhone的个性手机壳。相对而言,这仍然是一项刚刚起步的技术,很多人却可能已经拥有了3D打印机参与制作的东西。可能是一双鞋,在批量生产之前打印出设计好的立体模型。也可能是一副助听器,根据使用者耳朵的形状量身定做。或者还可能是一件首饰,用3D打印机打印的模具铸模,或者用可打印材料直接生产。
 
  但是,叠加制造只是引导未来工厂的诸多突破渠道之一,而且传统的生产设备正日趋智能和灵活。大众汽车开发了一项全新的生产战略,名为模块化横向矩阵(MQB)。通过将某些部件的参数标准化,比如引擎的挂载点,德国大众希望能够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所有不同型号的汽车。今年这一技术刚刚被引进,但随着未来十年新车型的不断推出,MQB会加快发展的步伐。最终,凭借此项工艺,公司将在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工厂就地生产当地市场需求的任何一款汽车。
 

 

今非昔比

  工厂达到最大限度的高效生产,归功于装有视觉及其他感应系统的机器人协助,自动铣床能够调换工具、多方位切割材料以及“感觉到”故障的发生。日本尼桑在英国桑德兰的工厂建立于1986年,是欧洲目前生产量最大的工厂之一。1999年,工厂4 594名员工生产出271 157辆汽车。去年凭借5 462名员工,工厂的生产量达到480 485辆,超过了英国任何一家汽车工厂。
 
  生产飞机引擎和其他动力设备的英国劳斯莱斯公司的工程技术负责人科林·史密斯(Colin Smith)说:“用传统旧式的手工工具不可能生产出这种现代产品。那种挤满工人的大型工厂已经一去不复返。”
 
  由于直接从事制造生产的人数在减少,劳动力成本在整体生产成本中的比例也在逐渐下降。这将鼓励生产厂家将工作重心迁回到发达国家,特别是可以凭借新的生产工艺,更快速地应对本地市场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并且成本更低。
 
  用于制造业的原材料也在更换新鲜血液。拿碳纤维复合材料来说,它正逐渐取代钢和铝,应用于从山地自行车到飞机等产品中。有时候起作用的并不是机器,而是基因工程中的微生物在完成工作。
 
  未来工厂里的一切步骤都将由更智能化的软件来操控。数字化会给制造业和其他已经数字化的领域,如办公设备、电讯、摄影、音乐、出版和影视,带来同样革命性的影响。而其冲击力不仅仅针对大型生产商,事实上,由于即将到来的变革会给中小型公司带来生机,所有那些企业大亨们要特别小心。开发新颖产品将会更加轻松,成本更加低廉。提供3D打印技术和其他类似于Facebook产品服务的社区已经在互联网上颇有气候,这种新鲜现象或许可以叫做社交型制造业。
 
  该报道称,所有以上这些变化产生的后果,归根结底会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末期的英国,当时纺织产业机械化兴起。接下来的几十年,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制作在全世界制造业推行开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一条生产流水线开创出一个大规模生产的时代。
 
  随着制造业逐步走向数字化,第三次巨大的变革正加紧步伐。在新材料,以及诸如3D打印技术、易用机器人以及网络合作服务的推动下,小量生产更经济、更灵活,劳动力投入更低。产业发展的变革正整装待发,从大型规模化生产,逐渐走向个性化定制产品。与此同时,一些曾经流失到新兴市场的工作机会又将重新回到发达国家。
 
 

资料来源 The Economist

责任编辑 彦 隐

――――――――

本专题作者保罗·麦基里(Paul Markillie),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编辑。他表示,随着制造业的日趋数字化,该领域形象将焕然一新,其中,一部分工作岗位要重返发达国家。麦基里曾在《经济学人》驻中国香港分社工作,擅长创新和科技领域的报道并关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