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访吕雷作启明星访问是因为他从事的是“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无疑这是会令许多人关注和感兴趣的课题,不少人并无家族史、也从不吸烟,平时饮食也很注意,但还是染上肺癌的事例并不少见,所以一看到吕雷的研究课题马上就想到能约他作访问再好不过。打电话无人接,于是就发出邮件、短信约访。隔了一天,吕雷打来电话说他现在美国北卡一家医学院进修,他很愿意配合我的访问。就这样我们通过几次电话交谈、邮件来往,完成了这次越洋采访。在这个过程中,吕雷竭力配合我的问题,提供了我所想了解的各种问题,他的敬业和坦诚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武侠梦到生物梦

  1981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的吕雷是独生子女,父母均为县机械厂的普通职工。吕父小时候成绩很好,因为家庭出身原因(爷爷是富农)不能进一步求学,因此把他的大学梦寄托在儿子身上。
 
  吕雷小时候就很懂事,小时候他努力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取得好成绩,让父母开心,并引以为傲。小学和初中时,一般男生都热衷于玩游戏、打篮球等,但他有空闲的时间喜欢看书,各种课外书都看,包括武侠小说,最喜欢金庸的小说,最佩服的是郭靖,内心深处怀有一个武侠梦,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像郭靖那样“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侠。
 
  初中毕业,吕雷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被省重点中学新昌中学录取,也是在高中阶段,他接触并喜欢上了生物这门富有魅力的学科。
 
  当时(9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正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人类基因组计划使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人类各种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全新的可能。当时国内外媒体对这一计划都作了大量报道,喜欢看课外书的(这种习惯即使在学习紧张时也未放弃)吕雷被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愿景深深吸引。他从中仿佛看到了实现幼时武侠梦的机会,也就在这个时候立下了“学好生物,为国为民”的志愿。
 
  2000年吕雷迎来了其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高考。浙江当时也是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才填报志愿。成绩公布后,北京大学招生办打电话到吕家邀请吕雷去北大就读,但因为当时北大生命科学院的招生名额已满,所以吕雷婉拒了北大,填报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北大和复旦的生命科学院是当时国内最好的两个生物类专业,复旦更有中国遗传学的奠基人谈家桢教授等大家。谈家桢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预言,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并且在1986年在复旦大学创立了国内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就这样,一个优秀的生物男投入了复旦生命科学学院的怀抱。
 

确立生物医学研究方向

  进复旦后,满怀憧憬的吕雷的第一感觉并不美妙,至少在本科的前两年主要就是读各种专业基础课本,而非他想象中的能接触名师、走进配有高端仪器设备的实验室,只是到了大三后才有机会进入实验室参与一些课题。日后他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幼稚的,没有扎实的专业背景,即使让你进了实验室,你也无从下手。
 
  2004年本科毕业后,吕雷选择了复旦遗传专业作为进一步深造的研究方向。在此过程中,他的硕士导师顾少华教授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及独立思考的空间。当时生物学领域热门的是研究基因的功能,很多论文都是围绕着新的基因功能的发现,很多研究生都是跟着导师,每个组分几条基因做,吕雷也在做着这些在别人看来很高档的研究,但吕雷开始不满足,他在思考:人类基因组计划最主要的目标是要造福人类,基因研究的成果能用到临床才是最重要的。当时转化医学的概念国际上刚提出,而吕雷更多是从现实和需求出发考虑这个问题。
 
  实际上,转化医学是很难实现的一个目标,困难之一在于实验室到临床之间要有一批出色的“中间人”,能胜任这种“中间人”角色的研究人员必须同时具备深厚的基础科研背景,同时还必须有广阔的临床医学知识,吕雷从自己的思考中也想到了这一点,在硕士研究生的后半阶段,他已在为转向转化医学作准备。
 

名师指点,思想臻于成熟

  2007年硕士毕业后,吕雷没有继续自己熟悉的研究方向,而是迎难而上,转向了生物医学领域。促成这一转变的还因为当时的一个重要契机。当时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正在筹建中,多位国际著名的华裔教授应邀回国建立实验室。其中熊跃(美国北卡罗拉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终生教授)和管坤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终生教授)两位教授对复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创建贡献尤大。吕雷了解到,该实验室将专注于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其在肿瘤中的调控研究,这是很典型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紧密结合,吕雷毫不犹豫申请了该实验室的博士研究生并于2007年正式加入该实验室。
 
  访谈中,吕雷一再提到在实验室的几年中,熊跃和管坤良两位教授对他的指导和帮助:“他俩不仅在科研上对我有全面的指导,也引导着我思想的成熟。”熊、管两位教授都是享有盛誉的CUSBEA成员(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他们在研究之余也会时常与吕雷等年轻学生交流,简述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自己和CUSBEA的故事;令吕雷至今难忘的是两位教授经常讲的名言:You take care of science,science will take care of you.(一个热爱科学的人才会得到科学的眷顾),“他俩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教导我无论做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是focus,不要瞻前顾后想太多,只要你去努力了,该有的最后都会有。”
 
  当时,熊、管两位教授在复旦这个新创办的实验室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他俩每次来会和每个人讨论研究课题,带回国外最新的资讯和进展。短短两三年里,复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在Science杂志上发了二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均涉及蛋白质在肿瘤细胞里的代谢调控机制,熊、管两位是这两篇文章的通讯作者。尽管没有具体参与到这两篇论文的工作,但吕雷看到了一篇顶级论文是如何产出的整个过程,可谓受益良多。
 
  也正是在熊、管两位教授的引导和鼓励下,吕雷最终确定了从基础研究为主转向解决临床上的医学科研问题为主的转化医学研究方向。
 
  更令吕雷感动的是,在他博士毕业的时候,两位老师都曾邀请他去他们国外的实验室进一步深造。而在吕雷选择去医院工作,独立做科研刚刚起步的时候,两位老师告诉他复旦分子生物实验室的大门永远为他打开,实验方面有什么需要会全力帮助他。
 

博士论文成果初显实力

  名师指导、良好的实验室氛围,加上自身的刻苦努力,吕雷在博士阶段完成了一个很漂亮的工作,该研究工作――“发现丙酮酸激酶PKM2的乙酰化修饰可以促进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首次报道了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具有调控ATP的广泛功能。吕雷为第一作者的这篇论文发表在2011年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国际一流杂志《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上,作为该期唯一的一篇特色文章,杂志社特别邀请该领域专家杜克大学分子药理和肿瘤生物学系的Jeffrey C.Rathmell教授为这篇论文撰写了点评文章,Jeffrey C.Rathmell教授评价这一研究工作“首次报导了糖酵解速率增加促进PKM2乙酰化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降解的新反馈机制……揭示了一个促进肿瘤生长的新代谢反馈回路”。随后,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医学院的Lewis Canteley教授在Faculty of 1000上推荐了吕雷等人的文章,称这一工作确证了PKM2乙酰化调控在肿瘤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在这篇论文中,吕雷使用了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一种小鼠肺癌模型来研究肺癌的生长和增殖,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吕雷第一次和肺癌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该论文发表2年多来已被引用92次。吕雷以上述研究为主完成的博士论文被评为当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及复旦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确立转化医学方向,入职新华

  博士毕业后,吕雷继续在复旦生物医学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指导老师是复旦大学医学院的雷群英教授。雷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并荣膺过全国青年女科学家十杰称号,正是在雷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吕雷正式确立了以基础医学的研究手段解决临床上的医学科研问题的转化医学研究方向。
 
  吕雷至今记得当初在讨论确定方向时雷老师给予的指点和鼓励:虽然转换研究方向(从生物医学转向转化医学方向)的过程可能会比较艰辛,充满挑战,但是只要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话,那就去做吧。雷老师让他想明白的三个问题是:1.新的研究方向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2.新的研究方向是否对你来说更有意义?3.在新的研究方向中是否拥有一定的优势?吕雷说正是基于对这三个问题的认真思考,他选择了肺癌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因为这个方向符合他研究转化医学的兴趣,对他来说也具有一定的优势(生物医学研究背景)。
 
  博士后期间,吕雷和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的谢晓医生在科研上有过合作,得悉心胸外科要招聘研究肺癌的临床PI,谢医生就向心胸外科的梅举主任推荐了吕雷。经与梅主任沟通联系,梅主任对肺癌研究的热情和支持也深深打动了小吕,双方一拍即合。这样2012年7月博士后出站后,吕雷就入职新华医院心胸外科从事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
 

给想干事的年轻人创造环境

  回到很多人关心的肺癌话题,尽管我也很想多让吕雷说说这方面的情况,但我在了解了他的成长经历后觉得不必太为难他,因为他才刚入职一年多,而且眼下还在国外进修,但吕雷还是回应了我的问题:他目前的切入点是通过研究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试图发现调控肺癌生长的新的蛋白分子,比如发现A蛋白可以促进肺癌的生长增殖,就可以尝试筛选A蛋白的抑制剂,检测抑制剂对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然后再在动物肿瘤模型中进一步测试,经过一系列生物安全性测试后最终进入临床测试,再经过I,II,III期的临床试验才能获得批准上市……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我知道这仅仅是阻断肺癌发展的一种策略,但可能更多人会更关心一个健康人如何能远离肺癌?为此我约吕雷在请他写的综述文章中对此作些介绍并给出一些建议。具体内容可参见本期杂志吕雷的文章。
 
  去年是吕雷正式工作的第一年,但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年,首先是他基于前些年的工作再次在Molecular Cell上发表研究论文,报导了PKM2调控肺癌生长和增殖的新机制,该论文被Molecular Cell选为当期的封面文章,并且在文章发表的2周后,肿瘤研究领域的顶级杂志Nature Reviews Cancer专门发表文章对该文章进行了点评,评价他们的工作“发现了PKM2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新机制……并且首次把PKM2的乙酰化和其细胞核定位及在肿瘤生长中的功能联系起来了”。
 
  其次是他在过去一年相继获得了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的支持。这些都显示吕雷现在正处于极佳的工作状态。
 
  无论是转化医学的实践,还是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本身,吕雷现在正尝试做的事情都值得期待,但我们也要意识到这些都是世界难题,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取得所谓重大突破,还是要多给吕雷这样有想法、能干事的年轻人以更多的鼓励和支持,给予更宽容的环境,让他们心无旁骛一步一步向前走,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江世亮采写自201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