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常务副院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提高全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并重申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我的理解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要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其中,创新型科技人才是这支队伍的中坚。
目前,我国科技发展战略正由跟踪追赶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转变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涌现出一大批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所谓创新型科技人才,我的理解是:首先要有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精通本专业的最新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并且还要了解相邻学科及必要的横向学科知识,这是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做出创新贡献的基本条件;第二,创新型科技人才要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能够从本源上发现重大问题,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及时发现他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第三,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对事物作出系统、综合分析与准确判断的能力;第四,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具有敢于创新的勇气和善于创新的能力,要敢于面对困难,走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同时又要符合科学思维规律。
我们目前的问题是原创性成果较少,模仿性工作多。譬如说有人画了一根曲线,而后有人在上面补了一个点,使之更完善、更完美。添的这一点是原来没有的,这虽然也是一种创新,但并没有改变这条曲线的走势和它的斜率。类似的事情现在国内比较多,我们很少有自己率先画出一条曲线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很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我们缺少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能敏锐地把握真正的科学前沿问题的将帅人才。
为加快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科学院实施了包括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在内的一批人才培养计划,把某一个领域最优秀的科学家请到中国来讲学,和中国的相关研究机构建立较密切的合作关系。另外,中科院还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国外一流实验室的交流合作,以加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除了一系列人才培养举措外,还应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的环境、机制。我们的科研管理者一般都不愿意项目失败,他给你钱了,如果课题失败了,那不是证明我当初没看准吗?课题组的人也不愿意失败,因为一旦失败了,下次申请经费就困难了。这种氛围本身就不利于创新。因为所谓创新的东西有很多是不知道的,如果我们的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没有允许失败、宽容失败这样一种共识,那真的是很难出现自主创新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