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与珍珠,被誉为珠宝界中的“五皇一后”。珍珠,以其独有的美丽征服了人类的审美情趣,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珠宝皇后”。珍珠是地球上唯一由生命孕育的有机宝石及人类最早利用的珠宝之一。人类对珍珠的认识和利用最早是从贝类体内的天然珍珠开始的,当从贝类中发现瑰丽的珍珠,人们既惊讶于珍珠的美丽,又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珍珠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一、珍珠与生命
珍珠,是地球上唯一由生命孕育的有机宝石。珍珠中的壳角蛋白是黏液糖蛋白与磷等无机盐相结合,经一系列变性而成。当母贝受到外来刺激时,便倾尽一生,用生命的体液去孕育她,直至生命终结。珍珠在母贝的庇护下慢慢成长,此时,我们不禁想到我们人类在母体中渐渐生长的奇妙过程,当新生婴儿呱呱坠地时,一个新的生命降临到这个世界上,那是人类生命的延续,是大自然繁衍生息的传奇。珍珠又何尝不是呢?
曾有诗人充满感情地说:“珍珠是珍珠母贝流出的眼泪,日久天长,眼泪就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珍珠……”珍珠形成的确是上天创造的神话,我们也经常用母贝形成珍珠的艰辛与奉献精神来赞叹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可见,珍珠与人类息息相通,与生命紧密关联。
珍珠含有20多种氨基酸及众多微量元素,与人体肌肤极具亲和力,具有滋养皮肤的功效。人们佩戴珍珠饰品,珍珠与人体皮肤接触,经人体汗液作用及皮肤细胞的吸收,珍珠中的营养物质便会逐渐分解,并被人体皮肤细胞所吸收,滋养身心。在所有的珠宝首饰中,唯有珍珠不会吸收人体的精华,反之会义无反顾地奉献自己。这也正是珍珠饰品佩戴久了发黄、色泽黯淡的缘故。所谓“人老珠黄”,正是珍珠把全身的精华无偿地奉献给了主人,牺牲了自己(珍珠发黄、色泽黯淡也就意味着珍珠已“死亡”)。
人工手术
在所有的饰物里,唯一有生命又与人相通相近的只有珍珠。一方面,她的形成是如此痛苦的结晶;另一方面,珍珠虽然在其年轻的时候晶莹璀璨,但她会因岁月的流逝慢慢褪色。正是这种消散的灵气,又给珍珠增添了一种凄美的人性化光环,让人感怀韶华逝去不可追寻。
但凡世间至美之物,在时间的长河中,终如惊鸿一瞥,昙花一现。俗话说,“珠不过百岁,人难过百年”,令人慨叹天妒红颜,韶光易逝。古往今来,多少价值连城的稀世明珠,如同风华绝代的女子一般,灰飞烟灭,但其一瞬间的光彩却美得令人心醉,似流星划过夜空。
二、价值与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采捕珍珠和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据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采珠人必须腰系长绳,手提铁耙,潜入海底去捞取珠贝;得了珠贝,摇动长绳,让船上人即刻拉其出水面;稍迟就七窍流血而死,或为恶鱼所噬,为此,葬于蛟龙之腹者不少。”所以,古人有“以人易珠”之叹;因为难得,在古代就有“一两珍珠一两黄金”的说法。
中国是世界上现在可考证的最早人工养殖珍珠的国家,养珍珠技术始于公元11世纪的宋代。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宋朝后某些成功的圆形珍珠养殖术已失传,距今已有700余年。此外,中国从11世纪初就开始使用黑贝培育“带壳佛像珍珠”,从现在国内某些博物馆所收藏的宋代佛像珠,也可证明这一史实。
珍珠的价值文化是由珍珠象征的精神力量构成,是人类关于珍珠的赏玩消费活动及其凸显价值思想的总和,包括珍珠的审美炫耀情趣、传统消费习俗、尊贵生活方式、欣赏思维观念,以及相关的诗歌文化。珍珠价值文化导致珍珠代表着封建社会权贵地位、权力、金钱和身份,平民以珠为幸福、平安、吉祥之喜,以至于古代有“富者以多珠为荣,贫者以无珠为耻”的社会态度。
古时欧洲许多国家纷纷立法规定人们按地位、等级来使用珍珠。从罗马时代起,珍珠已成了皇室的专有品,如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凯瑟琳·德·麦迪斯就是珍珠爱好者。比如,撒克逊人君主立有法规:“贵族不能穿任何金银或珍珠装饰的衣服,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享受其奢侈”。在欧洲,从所谓的珍珠时代开始,皇爵、贵妇等上流社会人士无不用珍珠作为饰品以耀自己。
由于珍珠是权力象征和高贵、财富的标志,古代的许多统治者为满足自己的私欲,纷纷发起掠夺珍珠的战争。因此,历史上许多产珍珠区成了那些侵略成性的国家掠夺的目标,发生了许多关于珍珠的掠夺战争。同样,在古代中国,珍珠亦是皇族贵胄、达官贵人的专宠,大规格、高品质珍珠真可谓价值连城。
三、珍珠平民化
在人工大规模养殖珍珠时代到来之前,天然珍珠是人类获取珍珠的唯一来源。中国是世界上现在可考证的最早人工养殖珍珠的国家;日本的御木本幸吉开创了近现代珍珠人工养殖的辉煌篇章,结束了珍珠作为达官贵人专宠的时代。
我国珍珠人工养殖业从新中国建立后开始,熊大仁教授为我国海水珍珠及淡水珍珠人工养殖技术的攻克做出了众多开创性的研究,是我国现代珍珠养殖业的开拓者之一。上海海洋大学在这一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陈刚、张英两位水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完善了淡水珍珠的养殖方法,并成功获得了淡水有核珍珠。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珍珠超级生产大国,尤其是淡水珍珠,年产量超过2 000吨,占全世界珍珠总产量的95%以上。我国南部沿海所产的海水珍珠,又名“南珠”,年产量30吨上下,质量上乘,获得了世界珠宝界的一致认可。当前我国珍珠养殖业形成了淡水珍珠与海水珍珠共同发展的格局,作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下珍珠养殖、加工及销售的蓬勃发展,珍珠现已成为百姓的寻常装饰之物,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宝物。
责任编辑 则 鸣
● 相关链接 ●
珍珠形成解密
“有核珍珠” 偶然条件下,珍珠贝的外套膜受到如沙粒、寄生虫等异物的侵入,异物对贝体外套膜产生有效刺激,贝体为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受刺激处的外套膜表皮细胞以异物为中心,将其围困并陷入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陷入的一部分外套膜表皮细胞开始分裂,继续包裹,最终形成以异物为核的囊状结构--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则开始分泌珍珠质,珍珠质持续不断地覆盖包裹异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珍珠质越积越厚,最终形成以异物为核的坚硬宝石,即珍珠。这种以异物的侵入而导致形成以异物为核的珍珠,称为“有核珍珠”。
“无核珍珠” 另外一种机制则是,珍珠贝外套膜的外表皮细胞受到外来刺激(如异物损伤、撞击等)时,受刺激的表皮细胞发生非正常增殖,并陷入外套膜结缔组织中,表皮细胞继续分裂并最终形成多个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则开始分泌珍珠质并最终形成珍珠(没有异物为核)。
人工养殖珍珠的生产模拟天然珍珠的形成原理,即采用人工操作将珍珠贝的外套膜小片与专用珠核移植到另一个珍珠贝的外套膜组织中,以此插核技术而育成有核珍珠,多见于海水珍珠。采用人工操作将供片蚌的外套膜制成小片后直接插入受片蚌的外套膜组织中,以此插片技术而育成无核珍珠,多见于淡水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