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至1980年间,全球的用水量翻了一番,预计到2000年还要再翻一番。由于生活水平的差异,每人每天的生活用水量也相差甚大,为20~500升。全世界有4%的人均日用水量达300~400升(美国为580升),而全世界67%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亚洲)人均日用水量小于50升。时至今日,全球范围内,仍有65%的农村人口,35%的城市人口没有供水系统。尽管如此,在过去的10年里,又有13亿人喝上了卫生的水。但是,在现在52亿的世界人口中,仍有约12亿人喝不上卫生的水。

据1990年9月初,在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发展计划讨论会报告,1975年,已有19个国家缺乏足够的可重新开发的用于家庭和灌溉的水源。到2000年将有29个,而到了2025年,将增加到37个国家。

需水量的急剧增加,不仅对工程师,而且对全球的政治家将都是一种挑战。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水,人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以分配世界上极为有限的水源。

水源及存在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用水量急剧增加,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全球人口空前增长,由1960年的30亿上升到1990年的52亿,而且城市巨增;

2. 经济发展使用水量持续上升;

3. 生活水平的改善(如安全用水的供应增加);

4. 农业灌溉巨增,以及灌溉系统的低效,不合理,可靠性差等问题得不到解决;

5. 自然资源开发增加;

6. 污水排放。

全球的水资源约有1385×106 km3这个量可以将美国国土淹没达148 km深。然而,这些水量中有97%是海水或盐水。只有2.665%是淡水,这个量大约只有37×106 km3,这相当于可淹没全球陆地,淹没深度达250 m。在这少得可怜的淡水中,有76.5%是贮藏于地球的两极和冰川之中。另外,22.9%为地下水,而只有极小的部分贮藏于江河中(这个量约1500 km3,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004%)。世界平均年径流量为38820 km3

即便这么多淡水,也仍存在着许多重大的尚待解决的问题。

1. 各地区的水量极不平衡,全球河川流量的1/6位于拉丁美洲的亚马孙河,在加拿大,每年每人的径流量超过l00000 m3,而在非洲的埃及却不到1000 m3

2. 各地区的雨量和河川流量悬殊很大。

3. 水经常是无法按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需求供给。如印度的雨季持续了3个月之后,其余9个月却为干旱季节。

4. 洪水通常做不到循序渐进,而是在短时间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某地。

5. 大部分地下水埋藏很深,或是位于人烟稀少的边远区域。

6. 人口增长及发达地区供水不足(如美国的洛杉矶)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那里的水也最为短缺。

陆地的总降雨量每年为114000 km3,其中的1/3,约38820 km3为河流的年径流量,其余则通过蒸发或植物的蒸腾作用,又回到了大气层中。只有36%的降雨量,即14010 km3可以被利用,这些水量仅能将全球的陆地面积淹没9 cm深。而且,其中每年还有5000 km3的水量分布在亚马孙河和刚果的一些无人居住区。

水的回收

全球范围内的水源回收由1700年的100 km3上升至1975年的3528 km3,其中2100 km3被消耗掉,而剩下的1400 km3被作为污水直接回收。预计到2000年,总回收量将达到4640 km3。人们可通过截取,贮存水源,然后,按不同时段及不同地区所需水量进行再分配的方法进一步增加稳定径流利用的可能性。如水库可以用来容纳洪水。人类还可以通过对地表进行处理或植物栽培,以及对水进行回收,人工贮水等方法来调整河流中稳定部分与不稳定部分的比率。

全球范围内,约耗水量的70%是用于农田灌溉,23%用于工业,余下的7%用于家庭及城市用水。不同国家的用水量有很大差异,这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水源可能贮藏量、水源分配的合理性,水质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国家经济中农业灌溉的重要性,往往是左右水量分配的最有力因素。到1986年,世界灌溉面积已增加到265×106公顷,这些耕地的1/3用于粮食生产。第三世界有大片的耕地,被开发水源的80%~90%用于农田灌溉。

因此,必须对灌溉进行更科学的管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减少渗漏损失,改善农户之间的水量分配、掌握农田用水时间及用水量。每年有20~30万公顷的灌溉面积因盐碱化或水涝而失掉,因而要成倍地提高灌溉效率,从30~40%,提高到75-80%。

各地区对稳定径流的回收各不相同,由于每个地区的水回收量变化很大,一般认为从38820 km3的总径流中回收10%的水是没有问题的。而要想将这个百分数提高到20%,就必须进行充分的计划,由于受到社会发展条件的影响,再高的回收率很难达到,这将主要取决于计划人口的增长状况。

[Water Power Dam Construction,199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