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175万年前,一批批早期人类祖先已经成了最早的“洲际移民”了。此时,他们在黑海之滨格鲁吉亚附近遗留下来的颅骨和石器工具,是迄今为止在非洲以外地区出土的最古老、最明确的证据。

最近,发现于中国北方的一批166万年前的石器工具,则提供证据证明,这些祖先中的一部分(可能属于直立人)曾迈着快步跨越亚洲,为自己营造了范围广阔的生活环境。

不久前发表于《自然》杂志上的科学报告称,属于人科的这批人类祖先是在近34万年前(早于任何先前已知的定居遗址)在亚洲北部的一个湖滨制造和使用了“无可置疑”的石器工具。上述时间的测定以及发现地点是在北京以西的泥河湾(译音)和马圈沟(译音)盆地,使研究人员深受震动。他们说,在马圈沟盆地遗址上的发现,表明东北亚已知的最古老人科动物的存在,时间上只比在格鲁吉亚发现的Dmanisi遗址稍晚一些。

华盛顿史密森学会所属美国国家自然史博物馆古人类学家理查德 · 波茨(Richard Potts)是中国考古发掘的合作者,他在一次访谈时说:两个相距遥远的独立遗址之间近10万年的时间跨度,从进化角度说来,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图为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

波茨进一步指出,对于从最古老地层中的出土文物的鉴定,表明(亚洲)人类制造工具和吸取骨髓的方法和早期非洲人一样,马圈沟的证据提示亚洲与非洲人科动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其在亚洲的扩散十分迅速。

格鲁吉亚和中国北方的两处遗址都位于北纬40度,比人科动物起源地的非洲热带地区更寒冷、干燥和荒芜的地带。研究人员认为,迅捷的人种迁徙,可能是在地球的气候温暖期开始的,这种气候使早期人类有可能在高纬度的东亚地区生活很长的时间。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体质人类学项目”主持人马克 · 威斯(Mark Weiss)说:“这项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走出热带地区、融入其他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取得一个印象。《自然》上这篇报告的主要供稿人是北京地质地球物理学研究所的R.X.朱(译音)和波茨,前者负责该项目考古发掘的年代确定。报告指出,在中国北方发现的最早的人工制品,年代上大致相近于处在南纬7度、在东南亚爪哇发现的直立人。虽然在马圈沟遗址还没有发现人科动物的化石,但波茨等人认为,工具的制造者是与现代人更接近的祖先直立人。

这批石器工具似乎是用来进行了锤击、砍劈和磨刮的。工具边上堆放的和鹿、马一样大小的哺乳动物骨骼,说明了他们是使用这种工具来宰杀动物的。在较冷的气候条件下,缺乏植物性食物,肉类对人科动物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膳食。

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古人类学家菲利浦 · 赖特曼尔(Philip Rightmire)检验了工具照片后说,这些人工制器在式样和制造方面同在格鲁吉亚遗址发现的基本类似。赖特曼尔是Dmanisi遗址发掘的指导研究员,但没有参加中国的发掘工作。他说在166万年前的旅行者和定居者中,似乎是马哥索罗式的人多,而爱迪生式的人较少。因为我们在时间距离10万年的两处遗址中发现的工具制造,并没有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