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不约而同地在2004年推出各自下一步国家信息化战略u-Japan和u-Korea——都将建设21世纪的“无所不在信息社会(Ubiquitous Information Society)”作为新的信息化战略目标。稍加研读日韩的新战略,就可以感到,这次战略调整不仅仅是“从e化到u化”的“名词创新”,让人震撼的是整个战略框架——无论是理念、目标还是路径的转变。由此也引起这样的担忧:我国正在实施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跨越式发展战略能否赶得上新世纪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步伐?我们面前的“数字鸿沟”究竟应该如何“跨越”?我们对于信息化的认识急需从“产业信息化”提升到“社会信息化”层面。日韩在新一轮的国家信息化战略中把社会问题作为技术发展的导向,从社会中各种人群的应用去考虑进而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是从e到u的本质变化——e是手段,而u是目标。这种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战略理念和指导思想的革命。

U-Japan战略明确了信息通讯技术(IC)必须面向21世纪日本社会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高度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用ICT来提供解决方案;韩国信产部则明确把实现其U-Korea目标|的1T839战略称之为体现“数码世界的人本主义”的,在无所不在网络社会中,所有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可见,社会需求导向已经成为信息化的出发点和归宿。

其实我们,上海这几年信息化建设中也是循着这个趋势,从社保医保一卡通到市民邮箱、从智能交通工程到公共交通卡、安康通,无不显示了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是和在这个城市中工作生活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如果能够借鉴“社会需求导向”的信息化建设理念,那么上海有可能率先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目标,还可能早日踏上建设u-Shanghai的征程。

可喜的是上海已经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优先发展的策略选择,如果上海能从u-Japan和u-Korea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把信息化战略和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就有可能在中国新一轮的信息化发展中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