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万吨人工养鱼、几百万吨珍贵的矿藏、地球上四分之一以上的石油、无穷的能源,这一切都蕴藏在海洋里。科学家为开发海底宝藏正制定宏伟的规划。在揭开海洋的奥秘后,海底那丰富的宝藏将呈现在人类面前。

从十九世纪起,人们开始在水下勘探石油,当时只能掘几米深。而今天在海面上建起的自动钻探站可钻几千米的深度。在这深度中,各种新式仪器在钻探矿石。储藏在海洋中的几百万吨能源在最近将被利用。其中单鱼类一宗财富就大得惊人。在人工养鱼普及以后,传统的捕鱼将成为记忆。这一切意味着人们已决定开发占地球十分之七面积的海洋中埋藏的无穷宝藏。

人工养鱼

今天,海洋世界将发生一场真正的革命。人们对海洋资源的观点和对陆地资源的观点一样,已发生了变化。养鱼无疑将比用网捕鱼难得多。但是现代技术将为养鱼提供方便,来弥补捕鱼时那种靠偶然性和机缘不能保证鱼产量的缺陷。人工养鱼早在进行了,“海底牧场”的产量越来越高,开始每年可达600万吨。近十年来,产量已增加了一倍。联合国农粮机构估计:人工鱼养的产量到1990年将增至2,500万吨。在人工养鱼方面,日本在世界各国中是首屈一指的,金枪鱼年产量为102,000吨,比目鱼年产量为6,400吨,龙虾年产量为1,000吨。美国仅次于日本,鲑鱼年产量为27,000吨,龙虾为450吨。挪威鲑鱼年产量为2,000吨,这一切足以证明,人工养鱼已成为无可非议的事实,并将对人类的营养起重要的作用。最近一次世界统计资料指出,世界人口今后将达60亿,其中一半人口将缺乏蛋白质。由于“天然鱼”资源日益减少(因而颁布了国际法,禁止捕捉超过规定量的鱼),再加上捕鱼业越来越受昂贵的燃料价格的影响(捕一公斤鱼要耗费几公升石油),这样就产生了供不应求的问题,而且一公斤鱼的价格比一公斤肉的价格要贵得多。这样,人工养鱼的重要性日益显示出来。人工养鱼有二个目的,一是增加鱼产量,二是把海洋中的大部分蛋白质变成人体能吸收的蛋白质。如果科学家能大量繁殖单细胞的水藓(这是海底生物的基本饲料),那么鱼的间接饲料问题就能解决。但是这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因此科学家们就考虑如何把海洋中的大部分蛋白质转化成人体能吸收的蛋白质,尽管产量不高,但也努力去付诸实现。100克鱼要用一公斤软体动物喂养,而要得到一公斤软体动物需要10公斤水藓。如果饲养100克以小鱼为食的金枪鱼,那么这种蛋白质饲料就可减少到10克。水藓不能作为鱼的直接饲料。因而养鱼业的发展取决于饲料的供给问题。目前有一种人不能食(因为太小)的小虾颇引人注意。如一年可捕捉5,000万吨的话,再加上海底其他生物,那么饲料问题就可解决。养鱼是要冒风险的。各种情况可造成鱼类的死亡,如寒冷、污染和突然缺氧,再加上疾病和幼鱼遭到的瘟疫等。在挪威,死去的鱼中有33%因传染病而死亡,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鱼类,如注意白昼和黑夜的水温,水中的含盐浓度以及水的清洁度等。

海洋发电

利用海洋发电,在上世纪已众所周知。一百年前就为此设计一种机器。1929年科学家们能用直径175厘米的特制水管把水升高1,000公尺。由于水管受不了水的压力,这项试验中途停辍。1973年出现了能源危机,人们重新考虑利用太阳能。海洋是太阳热能的最大储藏场所,因而又考虑用新的原料来制造水管以承受水压。预计1985年能利用此能量。2000年可完成此项计划。还将利用电流来分解海水,取得氢气作为燃料,加以储藏运往陆地。同时利用电能就地生产各种化学原料。海洋发电中心将是浮动的,可在海面上自由漂浮,从最热的区域取得热能。这种发电中心取名为“牧场”,可随意漂浮,在海水温差大的地方得到它需要的能量。如巴西东北的洋面就是发电的好场所,海水发出的电流向浮动的氨工厂供电。此类工厂建在重量为140,000吨重的浮动钢骨水泥的平台上;日产300吨氨。太平洋上适合产生热能的洋面面积为7500万平方米。这些洋面具有放置“牧场”所需能量的优良条件。无疑,如不断地从洋面吸取能量,将影响海洋表面的温度,有的科学家认为如把能量利用到最大限度,也可能是意味着“宰掉生金蛋的母鸡”。估计从海洋中可获取的最大能量,约等于1千亿吨石油的能量。

石油和矿藏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油田在北海。这是一座超过400,000吨重的浮动工厂,有50个爱费尔铁塔的重量,在海面上延伸150公里。值得一提的是,1977年有32个国家从海洋中开采了6亿吨石油,相当于世界石油总开采量的20%。

世界上有23%的石油蕴藏在海底。从海洋中开采石油的速度比从陆地上开采石油的速度快得多。从1973年到1977年,海洋采油量增长了21%,而陆地采油量只增长了0.6%。统计资料表明,世界石油总藏量为3,000亿吨,其中1,300亿吨储藏在海洋,但目前只勘探出200亿吨这说明石油公司的海底勘探能力仍很薄弱。目前有100架钻机在浮动平台上进行海底钻探,其中2/3在北美近海,1/3在北海和英国近海进行工作。近十年来在海底也对其他矿藏进行钻探。目前世界上有10%的锡取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近海,其深度不超过25米。但是将来在红海能开采更多的锡矿。勘探资料表明:红海海底“矿土”中含有大量的锌、铜和白银,1990年到1995年可以开采。尽管如此,这个数量和大地蕴藏的几百万吨矿藏来比较,数量还很有限。

除了镍和铜以外,锰也是埋在海底最重要的矿藏。当然,陆地的蕴藏量还是超过海底蕴藏量。统计资料表明:陆地矿藏中蕴藏着1亿5千万吨镍,3亿5千万吨铜,5百万吨钴,5亿吨锰。而太平洋北部海底矿藏中蕴藏着6600万吨镍、5800万吨铜、100万吨钴、1500万吨锰。为了开采这些矿藏却要耗3,500—5,000万美元。但是我们深信,过几年后,钻探成绩会更理想。无疑,海洋中的宝库正等着觅宝者们去开发。

[AKHERSAA(阿拉伯文)1979年3月23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