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就是鸟粪石,鸟的排泄物,一种极好的肥料。鸟粪石堆积在非洲大陆旁边一个特别偏僻的,海鸟经常栖息的地方有一个木匠打算要回收这些财富,直到海浪给他带来了好运,于是,他就轻易地发迹了。]

南大西洋东部的本格拉寒流把南极洲的寒潮带上了非洲西南部沿海大陆,大气里的水分受冷凝结,致使这一带雨量稀少,因而成了形成这个过分干旱的沿海地带 ~ 西南非洲的纳米布沙漠的主要原因。

这股寒流是这一带大陆边缘干旱的原因,但反却成了海上宝富的真正泉源。在Coriolis(与地球自转有关)力量的作用下,寒流中大量的水被引出外海,因此使沿海一带形成了空缺,海面上的水被从深海上升来的水所置换。这种现象称之为上升流。深海中,海水获得了分解物释出来的矿盐,这些物质是植物浮游生物中的一种——极微小的藻类发育时必不可少的东西。但由于表层的海水吸收太阳光而形成了一个屏障,妨碍了深海中一切含叶绿素生物的生存。深海贮存的矿盐尚未被启用。当深海的水上升到表层时,就成了很好的肥料。海水致使极微小的藻类迅速大量地繁殖,此现象就叫繁盛时期。

这种初生生物是基于食物链之上的,沿着这条食物链相继而来的是动物浮游生物,最后是鱼类、食鱼的鸟类,或许如豺之类的陆地食肉动物。

流经纳米布沙漠的河都是多鱼的河流,鸬鹚(俗称鱼鹰——译者)的密集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在白天一定的时刻,鸟群沿着几百米长的背阳的河岸栖息。在平坦的沙状海岸上很少有天然的栖息场所,其中一个位于沃尔维斯湾Walvis Bay)与斯瓦科普蒙德Swakopmund)之间的四百米长的海岸上,称为“鸟石”而闻名。落潮的时候,这些岩礁布满了鸟,鸟群在岩礁上排泄的鸟粪,一到涨潮时就被海水冲掉了。斯瓦科普蒙德的一个木匠K. H. A. 温特先生了解到这样对鸟粪石是何等的浪费,他打算在岩礁上建一个回收鸟粪的平台。1930年木匠租下了这块“鸟石”,在离海面3米的上方,建造了一个平台,每4米设一条支柱。平台每年都迅速扩大,直到1939年。人们在讥笑他,幸得他那堪赞的毅力,才克服了困难。目前,鸟粪的平台已建成长200米,宽100米的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达到17000平方米。平台升高到3.5米,凌驾在岩礁之上,由上千条支柱支承着。温特首先要使建造的平台至少能经得起海水的冲击。为此,每条支柱都是用特别合金造的金属管,直径5厘米,以四条厚木分支在管的上部加固支承着平台底的木梁。这些支柱的底部都不用水泥固定,随意放进海底,然后支柱在海底的部分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固定点。通向平台的通道是靠五个桥塔支撑着系在两条缆绳上的两只船进入。这个运输装置只在收获鸟粪时才装上去,以保证鸟群的安静环境。

每年的二、三月,夏季即将结束。这时小鸬鹚已离开了它们的巢穴,是收获鸟粪的季节。难得的雨季一般在四月份,收获要在雨季之前。收获时先用手扶机动犁耕松鸟粪层,然后捣碎、包装,每袋50公斤。

建造者的孙子H. A. 格陵瓦尔特经过一系列的探测,推断出鸟粪层的平均厚度,从而估计了鸟粪的收获量。若鸟粪层的平均厚度是5厘米,收成则可达650吨。收获的幅度在200 ~ 1000吨之间。

在平台上栖息及筑巢的鸟群主要是鸬鹚属鸟类,组成一个“鸬鹚岬”,那里还有两种其他的鸿鹊、鹈鹕及海鸥。

这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首先应归功于选择的地点适当,还有是人造鸟岛上的鸟粪质量优良。这个小海湾是个多鱼的地方,受到鹈鹕岬的庇护,挡住了汹涌的海水。稀少的雨量(沃尔维斯湾的年平均雨量为16.5毫米)控制了被雨淋洗而引起的氮的流失。由于鸟粪不含杂质(沙、泥土等),故人造鸟岛上的鸟粪质量比天然岛屿上的鸟粪更好,并且鸟粪肥料呈平面层,尤其便于收获。

这是真正的白金,说它白,是由于它的颜色及其生态学的效能。当人们想到,世界的鸟粪石产量上升到大的45000吨时,则不禁赞赏这个木匠的创造性。由于他机灵,便独自成功地生产了这个总产量的1/100到1/45。

附:什么是鸟粪石

鸟粪石是退化了的良肥,主要代替智利硝石进口,是单质的低含量的良肥。测其成分,含氮16%,而尿素含氮46%,硝酸铵是33%,硫酸铵是21%。硝酸氮能迅速被植物吸收利用,但鸟粪中钠的高含量使人难以处置。硝石迅速分解,潮湿使它很快会变成糊状物,故储存成了问题。在此情况下,我们了解了从最近的阶段(1979.6.1 ~ 1980.5.31)带来的单质肥料有1550000吨氮,而智利硝石只有1700吨,占0.1%。最后,在法国只有种柑菜的人对它感兴趣,因为它含有硼(100公斤含40 ~ 50克),对甜菜的坏心病有疗效。硝石不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价钱昂贵。每吨硝石海关税约580法郎,由此得一吨肥则要花五千法郎,而买一吨尿素肥只要2700法郎。

[Science et Vie(法),198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