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言

最近由于成功地进行了哺乳类动物核移植的“单性生殖”,嵌合体动物的诞生,天性繁殖的成功等等这些用人工操作生殖与发生的生命科学呈现着不断发展的趋势。

另一方面,生殖方面的各种问题还有待于解决。本文重点解说实际应用中2,3个关键问题。

. IVF-ET法用于输卵管不孕症

对双侧性输卵管闭锁的治疗,最近的显微外科疗法受到了人们的注目。但是无论怎么说,体外受精法的应用所带来的反应要更强烈。这是最新的一个课题。

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与把体外受精的胚胎移入子宫内embryo transfer;ET)的连续操作法称为IVF-ET,在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正采用此方法治疗不孕症。最近成功率已上升到大约20%,其实际应用,一跃而达到了时代的高峰。

对人类的应用来说,如何正确判断所采用的卵子种类和质量是很重要的。斯台托(Steptoe)和依华德(Edwards)当初是从卵巢中取出胚泡期的未成熟卵(GV期),在试管中培养,待到成熟分裂的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然后在试管中用有活力的精子授精而获得受精卵,但采用此法作IVF-ET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此后,斯台托与依华德等以提高在内窥镜下的卵子采取率为目的,在卵泡期投与人闭经期性促素(HMG)来促进卵泡增大。实验结果是不管有无排卵,采用HMG;克罗米芬等排卵诱发剂,卵子采取率就会提高。

另外最近对卵泡发育的监护法,不仅有测定尿或血中激素值的方法,还有应用超声波观察卵泡直径变化的方法。这一方法也获得了良好的成绩。

其结果,IVF-ET法的成绩,在这三年中得到了提高。到目前为止已报道了14例分娩病例。但是成功率,只占总数的2.8%。仍然非常低。而且流早产率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被认为占比较高的比例。

人们虽然提出了IVF-ET法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我们认为,被使用卵子的质量问题是本法应用中的最关键的问题。也就是说,从正常发育的卵泡采取卵子还是从闭锁卵泡中采取是很重要的。

我们对作为卵子环境的颗粒膜细胞和卵泡液的动态进行研究。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能判断出卵子质量的,而对于卵泡液则通过对激素组成浓度进行分析判断其正常或异常。此项研究,对说明卵巢的生理,对解释正常周期的排卵卵泡的选择的机制,闭锁卵泡的发生机制均有联系。

对于卵子成熟的生物学意义,我们正在开展卵子细胞质机能方面的研究。

. 口服避孕药——特别是副作用问题

避孕药的作用机制已经明确,效果也几乎是100%,一直被认为是现代避孕药械的核心。目前对与副作用相关联的用量的问题已有所解决,今天几乎所有的避孕药雌酮的含量只是30 ~ 50 mcg,这种含量的减少使得对副作用的担心减轻了。

国际上,一部分学者,继续强调其危险性。但是,根据过去的资料进行分析非常困难。其理由是过去20年间避孕药的内容年年有很大的变化。

目前避孕药的最重要的副作用是对心血管的影响,特别是血栓症,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的发病。用药者组的循环系疾病的死亡率比对照组高5倍。在使用五年以上的人中特别多见,即使停止使用后,蛛网膜下腔出血也较多,另外一般认为在35岁以上抽烟的妇女中服用避孕药发病率显著地高。

服用者中有1 ~ 5%患高血压。在使用避孕药中血压升高时,应该停止服药。但是,年轻妇女的高血压一般认为不是使用时的绝对禁忌。

对代谢方面的影响,使糖耐量下降,故有糖尿病前驱症状者禁忌使用,另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妇女在使用避孕药前应进行饭后血糖检查。

与肝机能的关系:使用中,有时见到肝机能低下。

最近,引人注意的是用药者出现了胆汁代谢变化为原因的胆囊疾病。

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用小白鼠和大鼠做实验,非生理性地使用大剂量的雌激素,虽已明确使卵巢、乳房、脑下垂体、子宫颈等的肿瘤发生率增加,但是在猴子中实验肿瘤并不增加。在使用避孕药的妇女中,癌的发病年龄降低。但至今两者的相关关系尚未明确,倒是乳房的良性肿瘤,卵巢肿瘤(良性,包括恶性),甲状腺疾患,风湿性关节炎,十二指肠溃疡,盆腔内症性疾病的发病率,在服用避孕药的妇女中降低。

其他副作用曾报道有头痛,癫痫,忧郁症的恶化膀胱及肾脏炎症加重,恶心等消化道症状等等。

避孕药的绝对禁忌症有:血液凝固障碍的妇女(静脉血栓症,肺栓塞症,心功能不全,心绞痛)。有肝机能障碍,患恶性肿瘤,妊娠等等。相对禁忌症:高血压,糖尿病,胆囊疾患,阴道涂片出现异常时,刚怀孕的妇女,乳房疾患,大量抽烟者,重症偏头痛,35 ~ 40岁以上的妇女。

避孕药服用中,发现胸痛、气喘、腿肚痛、头痛、恶性、眩晕、精神失常、疲劳脱力感、言语障碍、视力障碍、乳房硬块、重症忧郁症、皮肤发黄等等症状出现时最好立即中止服用。

避孕药停服后的妊娠问题,特别是长期使用后再怀孕胎儿有可能发生先天异常的问题。这要考虑对排卵的人为抑制,对卵子带来的影响,对合成黄体激素和整个生殖环境的影响。遗憾的是尚无明确的解释。一般停止服药后二个月左右恢复排卵性周期。偶尔,停药后持续无月经,其发生率占服药者的1%以下。在长期持续无月经时,应该注意脑下垂体微小腺瘤的发生。停药后的妊娠的流早产率与对照组没有差异,畸形率也没有变化。但是Carr报道服用高单位避孕药停药后的受精卵染色体异常,特别是染色体三体的发生率高。由于这种受精卵是致死性的,所以还不是现实问题。但是发生机制尚有待解决。

妊娠初期一般不会服用避孕药,但是在没有注意到是否妊娠而继续服用的病例,曾发现所谓VACTEL”畸形(Vetebral脊椎骨,Anal肛门Cardiac心脏,Tracheal气管,Esophageal食道Limb四肢)。

. 宫内节育器IUD

节育环比避孕药的效果稍差,最初的第一年妊娠率2%,自然脱出率10%,由于腰痛和出血等为主的合并症而摘除的比率为15%。但是即使如此,由于安全,取除后立即恢复妊孕性,几乎没有全身性副作用等等,因此目前已基本确定其价值。

最近15年间设计出种种新的类型供使用,分为含有药剂的节育环或称为活性节育环(active IUD)和旧的不含药物的(nonmedicated IUD)或非活性节育环(inactive或inert IUD)。今后国际上的方向是进一步设计种种新的活性节育环,如何使避孕效果接近避孕药,在材料的质量和形状上想办法,消除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子宫穿孔和感染等。

有关副作用,目前已明确的是,节育环越大,妊娠率越低,自然脱出率也越低,但是疼痛和不规则子宫出血的发病率增高。形状小则妊娠率增高。

在最近的研究中我们认为节育环不会引起月经周期中促性腺激素,类固醇值的改变,对卵泡的发育、排卵、黄体机能也不影响,但是放置节育环后,前列腺素释出增强,因此月经提早1 ~ 2天来潮,另外由于前列腺素的增加,子宫收缩的增加使月经天数增多,据报道带节育环妇女的月经量增加一倍以上。

最近,重新引起注意的是感染,特别是盆腔的感染。在美国由淋菌所致的性病蔓延,因为这在带节育环的妇女中多见,也有人认为与放线菌病等其他细菌感染有关。

据报道,在节育环插入后的最初24小时内,必然发生子宫内膜的细菌性感染,但是80%的病例能迅速受到自净化作用而自愈。急性输卵管炎的发生,在插入后的最初二周内发病最多,30天以后就激减。我们认为如果节育环置入后一个月,输卵管炎还未痊愈的话,则其原因就不是节育环而要考虑性病。

[《产妇人科治疗》(日)1982年5月4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