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第三次全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学术讨论会,中国未来学年会及学术讨论会分别在广西南宁和浙江杭州召开。两个会议就科学学、未来学如何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服务进行了学术交流。现将两个会议的部分论文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科学学在国外正得到有力的开拓和发展,呈现着一派繁荣景象,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越来越多的国家为科学学定了学科名称。这表明它获得了广泛的承认;近年来更有德俄英三种文字对照的《科学学辞典》出版,更证明:作为新兴学科的科学学正在逐渐完善自己的概念和符号体系。
(二)具有世界的规模。科学学的研究早已不是个别研究者的学术兴趣或个别研究集体的标新立异了,现代科学学研究(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已经超越了国家局限而走向世界的规模了。科学学有国际、地区和国家的组织;有定期、不定期的国际会议、专家会议;有一系列的国际杂志,其活动范围涉及世界上的多数国家。还在七十年代,科学学这个庞大的知识集合体每年产生的情报资源就达三万多篇,1968年匈牙利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科学学书目》就曾收录了世界范围内的五千种图书。在这样强大的情报流面前,苏匈两国中央图书情报机构已出版了多种科学学方面的检索刊物,以方便研究者加工利用这巨大的专业文献资源。
(三)广泛进行科学学的高等教育和学位授予工作。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自己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开设了科学学的课程,学时有长有短、总论和分论详略不一,有的开研究生课或进修讲座,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还有一些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就科学学问题的研究工作或论著授予学位,这就从较正规的方面肯定了科学学的学科地位,例如,仅苏联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所,1965至1977年就收藏了关于科学学问题的665篇学位论文(其中博士论文68篇,副博士论文597篇)。此外,苏联、东欧国家的科学院大都有“科学学委员会”、“组织和管理科学委员会”或相应的学术组织,为扶持和发展这一新学科和团结队伍而进行着组织和评议工作,这也是对学科地位的一种加强。
(四)科学学研究的机构化趋势得到了加强。除了那些在较早就从事科学学的专业研究的机构外,近年来许多国家在传统的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机构内,增设了科学学(或某一分支)的研究室、组,而且往往在它们之间倡导联合研究。1978年MINESPOL Ⅱ的文件中,关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倡议的第一条,就是呼吁各国的研究者在科学学研究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此外,经互会成员国(除罗马尼亚外)1976年还成立了一个包括科技管理在内的“管理问题国际科学研究所”,吸收了八国的十五个大中心和近百个研究单位参加其活动,1980年索非亚会议上还通过了1981 ~ 1985年科研计划和协调活动的方案,这种机构化的努力,往往更容易吸引广泛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参加研究或参与协作。
(五)科学学正在成为科技政策和科研管理等广泛工作领域的堪可信赖的理论基础。在其理论研究成果的运用方面,成功的试验和事例正在出现和增多。科学学的研究成果,在科技事业的宏观和微观领域内,对决策的形成、政策的制定以及管理工作的改善所起的有益作用,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门科学在各自的应用领域所起的作用,这已越来越成为国际科学界共同的认识。
(六)科学学的研究领域,可以说是学科交叉渗透和利用各种研究方法的试验场,各门科学、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正在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科学新天地。这里所说的,不仅有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间垂直和水平的交叉渗透,而且还有许多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之进行的立体的交叉渗透。从研究方法说,不仅大量使用传统社会科学的通用方法,而且有选择地使用自然科学的通用方法,当然也有新发展起来的方法,如在数据基础上进行的国际对比分析等。科学史上曾有哪一学科的发展,有过这么宏伟的场面和丰富的手段?曾有哪一学科如此“综合”地对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过这般丰富的智力资源?一位外国科学家的如下论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面对科学学的繁荣发展,任何科学工作者和关心科学事业发展的人都不会无动于衷甚至是不予理睬的!
人才预测与人才规划刍议
曾德聪
要提高人才规划的科学性,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我国国情出发,以适应社会主义四化需要为目标,按照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运用科学预测的手段,进行系统的深入的调查研究;采用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的办法,认其搞好。使规划比较符合客观的规律性,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这样,人才规划才有更高的指导性和更强实践性。在具体实践中,需注意以下原则:
(一)适应性。人才培养应该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这是人才规划的方向问题。为了搞好规划,研究外国经验是必要的,研究外国在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在什么样的具体条件下;培养了一些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的,都是有可资借鉴的作用;但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有自己的国情,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搞人才规划,一定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要从我国四化的特点出发,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事业发展的要求出发。
人才是以多种形式从各个方面来适应发展着的四化建设的需要的。比如,它既从数量方面,也从质量方面,既从总体的科类、专业、高中低的合理结构方面,也从每个个体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及其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智能方面的动脑能力与动手能力等方面,来适应发展着的四化建设的需要。包括必要的人才储备。同时,考虑到人才培养的周期长,影响人才需求的因素叉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比如科学技术的发展迅猛,经济发展的具体进程,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等等,在十年二十年之后具体情况将是什么样的,它们都将引起人才需求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虽然,我们可以进行科学的预测,但是,我们还不可能使自己今天的认识或预测都完全符合于未来的客观实际。因此,为了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和准备培养的人才适应变化着的情况,适应我们可能未曾预测到的情况,我们就要在制订人才规划时,考虑到这种情况,考虑到相应的对策,包括考虑到他们可能遇到的在毕业后变换专业问题和培养他们适应这种变换专业的能力在内的各种问题。
(二)科学性。主要是人才规划,应该按照人才发展的规律办事。规律就是关系,就是事物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要正确处理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四化的关系,人才培养与科学技术发展特点趋势的关系;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的关系,高级、中级、初级建设人才的比例和组合,在高等教育内部的科类专业的比例关系,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比例关系,发挥老专业的作用、改造不适应客观发展的老专业同创办四化需要的新专业的关系,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的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需要与可能的关系,等等。总之,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才培养的各种外部关系和人才培养的各种内部关系,掌握和运用人才形成发展的规律,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总之,要掌握规律性,坚持科学性。这是搞好人才规划的核心。
(三)预见性。要有科学的预见,就是进行科学的预测,它是搞好人才规划的基础。人才的科学预测应是建立在对我国四化建设的战略的认识基础之上,即使是一个行业的人才预测,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而且,不仅要看到行业的发展规模,更重要的是看到朝什么方向发展,达到什么技术水平,采用什么技术政策和技术装备,以及实行什么样的管理体制;人才预测应是建立在对影响人才供求各种因素发展变化的科学预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对经济建设发展、科技发展、社会发展的特点、趋势及其需要的认识基础之上,建立在对人才发展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好人才预测和人才规划。
(四)系统性。一个社会、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以至一个较大的单位中,同一专业人才的个体,组成人才种群,种群与种群之间有规律的组合,构成人才群落。庞大的多维结构的人才群落,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它是由一系列次一级的分系统所组成的。这些次一级的分系统,同样是有其复杂的内部结构和与之相适应的外部联系的。我们在人才规划中,要十分重视人才系统的动态调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人才规划中体现整体协调的原则,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互相沟遁、互相支援,以求用最低的经济投资,取得最佳的人才培养效果。
重视反求工程
夏禹龙 刘吉 冯之浚 张念椿
什么是反求工程?反求工程就是对外国先进产品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科学分析和研究,不仅要透彻地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全面”就是要对尽可能多的同类产品进行分析研究;“系统”就是对一个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装配、包装使用等各个系统都进行分析;“深入”就是不仅看看表面外观,而是要运用一切科学测试和分析手段深入了解其内部结构,例如材料要用电镜分析金相,要进行成分的#谱分析等。因此,反求工程是一项破坏性研究。
反求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
1. 通过反求工程可以真正地掌握国外先进技术。资本家要保守技术秘密,但他无法保守秘密技术所物化的成果——产品,他要赚钱,就要出售产品。这样,通过对产品的分析研究,就可以获得其生产产品的技术秘密。
2. 通过反求工程可以高速度地掌握国外先进技术。有实物为凭依,对实物进行分析研究,比之闭关自守地独立研究,无论如何要容易得多。
3. 通过反求工程掌握的先进技术是真正符合我国需要的技术和产品。因为知其然和所以然,就能对它进行准确的科学评估,判断它是否合乎国情,或在哪些合乎国情、哪些不合;就可以运用反求得到的技术大量生产产品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或曰,不用反求工程,直接仿制就行了。不通过反求工程的仿制是盲目的,只能形似而不能神似,大多画虎成猫,不仅没有竞争力,而且往往后遗症很多。
4. 通过反求工程可以在消化掌握先进技术中创新。由于掌握了技术秘密,就可自觉地向其它产品中转移,而转移就是创造;由于全面地分析了大量同类产品,就可以取长补短,进行综合,而综合也是创造;在大量的反求工程中,还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逬发出各种创造性的新思想来。
为了大力开展反求工程的研制活动,我们必须在一系列方针政策上作出相应的规定:
1. 必须改变单纯的使用而引进的方针,确立主要为科研而引进的方针。我们引进了十多套大型化肥设备,我们为什么不把一套交给科研部门来研究呢?从眼前看来,似乎“白花钱”,但是不如此,我们只能永远是外国设备推销的“大市场”。这个状况必须改变。
2. 把反求工程作为应用研究的重要内容。要在科研规划、人财物的分配等各方面采取措施来推动反求工程。科研单位应该勇于承担反求工程的任务;科研人员应该乐于承担反求工程的任务。当然,在科研管理上也要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在成果奖励、人员技术考核等方面相应作出有利于反求工程的规定。
3. 大力加强测试、分析、计算技术。否则反求工程就是一句空话。要将测试、分析、计算技术的规划独立出来,使之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规划相适应。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发挥我们现有的测试、分析、计算技术和设备的能力。
4. 与独立的科学研究相结合。反求工程与我国独立的科学研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没有相当基础的独立的科学研究,许多反求工程也会不得要害,不得要领,因为反求工程是要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就不能离开一定的科学储备。
5. 反求工程必须集中统一,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在我国目前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反求工程,特别是那些尖端技术、大型设备的反求工程,必须由哪些工业能力、技术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强的地区、部门和单位进行,然后转移普及。要防止遍地开花。一开花,人财物就会像撒胡椒面似地分散,结果可能一事无成。
[木春摘自《第三次全国科学学和科技政策学术讨论会》论文]
人脑功能特性神经类型的探讨
张卿华 王文英
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类对于自身的研究已有明显的加速,如果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带头学科是生物学科,那么对于人脑的研究、则成为这个学科领域中最核心、最有意义、最富有魅力的课题。
已被无数事例所证实,人群中客观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人运算能力非凡,而语言表达不清;有的词汇丰富,而数字概念模糊;有的记忆惊人,有的则类似“健忘症”;有的智力拔萃,有的则是白痴;有的勇敢机灵,有的胆小呆板;有的文静多思,有的急躁好动;与此等等。我们认为,人才工作的核心就是对个体间这些思维能力、行为、性格等等差异的科学鉴别。为了观察人们表现出的反应快慢、记忆力好坏、注意力集中程度、判断分析能力的强弱以及工作能力的稳定性等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总体行为特性,我们于1980年3月设计了以十八种符号组成的神经类型测试表(简称80.3测试表),获得了近二万七千人的有效数据。在此基础上,我们于同年8月进行了改进,设计出了由十四种符号组成的80.8神经类型测试表,自1981年5月以来,我们用了一年多时间,运用80.8测试表获得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中国科技大学数理系、江苏师院数理系、体育院、系等79、80级学生、苏州市十六中学初三、高一部分学生、国家队部分运动员以及83110、83114部队战士,共计2831人的有效数据(男2099人,女732人),全部数据(原始数据为36,803个)经我院数学系DGS-130型电子计算机运算处理。大量实验数据证明,我们自行设计的简易表可以用来测量对非语文字的视觉图像的识别佛力,从而间接地反映出其大脑的某些功能特性,并发现人的大脑机能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并可分为三个快速增长期,到七十岁左右人脑功能趋于完善;人功能个体差异显著,优秀人才的神经类型大都灵活、稳定,我们通过对一些人才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人的最佳神经类型模式;探讨了神经类型与才能的关系;论述了遗传和初生环境对神经类型形成的决定性影响。我们认为,大力开展人神经类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当前的选拔人才工作,而且将有益于中华民族的优质化。
[徐金娣摘自中国未来研究会1982年年会及学术讨论会]
未来研究与历史发展的根本趋势
于光远
如果未来学家可以分做乐观派或是悲观派的话,我们马克思主义者毫无疑义地是乐观派,不论对于中国或者对于世界都是乐观派。
悲观派的论据,无非两个方面,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物质要素方面他们所举的无非是食物、能源、环境、人口等等;精神方面无非就是人本身的思想和人与人之间的种种社会关系,然后提出这种危机那种危机,似乎很难找出路的样子。他们研究了一些问题没有呢?应该说“有的”。他们作了一些计算没有呢?也应该说“有的”。但是他们在进行研究和计算时、总是把一个必须考虑的前提忽略掉,这个前提就是人类社会正在向共产主义前进。如果人类停留在私有制社会不再前进,他们研究和计算后得出的悲观的结论,就应该承认是正确或是基本上正确的。但是把上面说的那个前提考虑进去,他们的种种研究和计算就达不到真理、它在实践中的作用,只能是传播一些不正确的思想。
古人类学家们研究认为,人类起源于更新世早期和中期,离开现代五、六十万年。那是包括“北京猿人”在内的“猿人”的时代。从使用的工具来看,那时属于旧石器时代初期。后到了“古人”的时代,即已经到了更新世晚期,离开现在一、二十万年。那时的文化仍属旧石器时代。在世界历史著作中说,即使在猿人和古人时代,他们的集体已经不是猿群而是人类的结合,已是原始公社,即那时的人类处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这种社会在地球上也存在了许多万年。而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解体后产生的私有制社会,最久的也已有四、五千年,并已经在好几个国家中废除了私有制。世界历史重新走向共产主义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早或迟都要走这样一条路。世界历史就是按照“共产主义——私有制——共产主义”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公式发展到一个新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当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在全世界胜利之后,就永远不会再出现私有制了。这个新的共产主义社会又将几十万年,凡百万年地存在下去。因此,私有制社会在人类的历史中很明显地只是一个短暂的插曲。要讲未来学,这一点恐怕是未来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内容。是否把这一点看作是未来学最基本的内容,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学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学之间的根本界限。
这个界限不只是表现在对未来社会的看法问题上,也表现在未来学家提出哪些问题上面。如果私有制将永远地或很长很长地存在下去,那么关于食物、能源、环境、人口等等问题的情况会是一种样子,如果不是那样,这些问题就会是另外一种样子。在私有制下面,即使是在生产最发达、组织得最好的,科学技术最先进的现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也克服不了“个别工厂中的社会化组织和整个生产中社会无政府状态相矛盾”的实际。而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到这时候,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地战胜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却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只是从这时候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我也完全赞成未来学不仅要研究更远的未来,也要研究较近的未来。而且不仅要研究有关未来学的科学,甚至要研究有关未来学的技术。只要是人类社会尚未发生的事,都是未来学研究的对象。但是即使研究的比较近的未来,都离不开对历史发展总的趋势的科学判断。
我认为未来学的研究,应该有助于加强我们胜利的信念,应该有助于我们用乐观主义的精神展望未来,树立我们的理想。同时未来学的研究也应该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未来发展中会遇到的困难。把理想和现在结合起来应该是未来学研究的方向。
[徐金娣摘自中国未来研究会1982年年会及学术讨论会]
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何华生
预测技术四十年代起源于德国,随后在欧美、特别是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六十年代开始,各国建立了大量的预测咨询机构。到了七十年代初,世界各国已有2500家专业预测咨询机构,其中美国365家、英国84家、法国70家、西德35家、意大利22家、苏联和东欧各国600家。如美国的兰德公司、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英国伦敦战略研究所、日本的野村综合研究所、西德工业设备企业公司、2000年国际协会、世界未来学会、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等都是举世闻名的预测咨询机构。这些机构都由高级研究人员组成,享有很高的声誉。资本主义国家竞争激烈,风浪险恶,各企业都把预测看作决定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各大企业不惜重金从企业外聘请专家组成顾问团、顾问评议会。依靠他们的经验和科技知识,评鉴公司的计划,评估新产品的潜在市场,引导公司开拓新领域。预测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明显的,据美国估计,通过预测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预测经费的五十倍。
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走过弯路。过去,我们吃过不搞预测的苦头。在制定计划时,靠少数人拍脑袋;根据一些不可靠的资料,工程仓促上马;边设计、边施工、边堵漏洞;一窝蜂,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左右折腾;一刀切,强求一律,不顾各地具体条件等等。结果使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国家和人民利益受到损害。从计划工作来看,过去我们往往把重点放在如何分投资、分物质,而对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缺乏认真的仔细的研究。比如,国民经济的比例问题,工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问题以及经济体制问题,能源与交通问题,科学技术发展的领域、部门和区域问题,人才的成长、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问题等等。在弄清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制订出可行的经济发展规划。只有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之后,资金和物资的分配才能合理。而这些重大问题的确定离不开科学的预测。进行我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预测、应从我国有十亿人口出发,从真正给人民带来实际利益出发。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十亿人口中百分之九十在农村,我们进行科学预测,不要忘记农民。消费和生产是一对矛盾;只有使广大人民群众从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好处,才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消费增加、市场扩大。现在我们有几亿的产值放在仓库,国家怎么不紧张,我们进行预测一定要把握住经济效益,当然,这里指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应注意到人民的需要是广泛的,这包括丰富充足的物质生活,健康文明的精神生活,舒适清洁的自然环境,互助友爱的社会环境。我们不能只把眼光放在产值上,预测工作不应限于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而应对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有利的和不利的,近期的和长远的,直接的和间接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这就是技术评估。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许多过去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包括有几百个方程的复杂数学问题可以方便地求解。所以现代的预测大量地使用计算机,采用各种数学模型。但是数学模型要求对物理本质和过程充分了解,要求原始资料准确可靠,这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有困难,所以经验在预测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我主张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充分运用数学工具和经验,将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相结合,并以唯物辩证法为武器,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为了作好预测,根据我国的情况和我们的经验, · 采取行政机构和学术团体相结合,决策者与预测者相结合的方式比较有利。此外,我们不仅要对未来作出推断,还要对出现的各种不利情况提出多种应变措施和对策。
(徐金娣摘自中国未来研究会1982年会及学术讨论会)
当前科技预测的任务
吴大兰
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要完成这一目标,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拿出科学技术成果来;科学技术必须面向国民经济发展。中央领导最远几个月来一直在抓科学技术如何面向国民经济发展的问题。赵紫阳同志最近指出:“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科技工作者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际中来。”赵紫阳同志又指出:“翻两番是可能的。翻两番同技术进步必须是同一概念,两番只是量的概念,离开技术进步就翻不起来,立足于科技进步就有可能。”经济依靠科技,科技面向经济>两方面通力合作,就可以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
编制好十五年科技规划,对于保证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参照国外已有的科技成就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重点建设项目、行政改造,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安排。这是编制科技长远规划的指导思想。
科技规划要体现不断提高我国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水平,逐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使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够在今后15 ~ 20年的发展中,都能有计划地逐步转移到新的技术基础上来。通过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并发,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等多种渠道,力争到本世纪末,有选择有步骤地把经济发达国家在七十年代或八十年代初已普遍采用了的、适合我国需要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在我国基本普及,在某些技术优势领域还要有所突破,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并依靠新的科学技术成就,争取建立若干技术密集的新兴产业。这是我国今后二十年科技进步的总目标。
预测学是一门科学,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是正在发展的科学,特别在我国,从无到有,处在开创阶段。因此,要做一系列基础工作。国家科委发展预测局已着手抓三项工作:
1. 组织工作。发动各部门、各省市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工作,并与中国科协未来研究会挂钩开展工作。
2.开展预测方法的学习、普及、宣传工作。
3. 为科技战线的决策与规划服务。
(徐金梯摘自中国未来研究会1982年年会及学术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