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第十届国际光纤通信局部地区网络会议198610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奥兰多举行。在会上发言的多是在该领域的发展中有突出建树的专家。他们回顾'了十年来的工作并展望了未来的十年。

为使读者对当今国际高技术竞争热点之一的光纤通信的进展有更多的了解,特约请上海科技大学周幼威副教授将五位发言者的讲稿译出,一并发表。

一一编者

本文的目的是粗略地说明过去十年来,中国在光通信方面,特别是光纤/光缆方面的研究状况。

在中国的纤维光学活动中心中,上海、武汉和北京最有代表性。由于具有自成一体的工业基础,上海在研究与开发方面较强,并且在开拓与纤维光学有关而受到高度重视的领域方面也较强。武汉地区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开发通信用的光纤/光缆,受到邮电部的大力支持。北京的研究活动相对地说比较分散,不是集中于同一课题,研究是在一些大学和研究所中进行的。

虽然对于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的研究早在60年代中间就开始了,但是到1976年才开始试制多模光纤。1979年上海铺设了一条1.8 km,8 Mb/s的试验线,使用0.85 um的LED作光源。1982 ~ 1984年在武汉完成了一条13.3 km的34 Mb/s、480信道的实用本地光缆系统。

单模光纤于1980年在上海首先制成。利用国产的设备和原材料,1986年二月在上海建立了一条在长波长传输140/400 Mb/s的,30.7 km长的单模光纤试验线;以及一条用led作光源的传送图像和声音信号的光缆试验线。

中国能够供应国内使用的激光二极管。在若干地方,特别是武汉和北京,已制成各种类型的激光二极管,包括长波长BH激光器,双沟道平面BH激光器,腐蚀台式BH激光器,SCC动态单纵模激光器等。武汉和南京还制造SAGM-APD,InGaAs PIN和PIN/FET等各种探测器。

在南京,太原,大同,上海等一些城市中,已有光纤线路在电力站中建立。而数据传输线则已在上海和北京很多研究单位中使用。

在常规光纤由研究单位转到工厂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同时,目前已将更多的力量转到特殊光纤,特别是各向异性型特殊光纤研究上。这个趋势已反映在最近一篇题为“领结型和类似的各向异性光纤中的微观和宏观弯曲性能”的文章中,该文发表于1986年9月马德里的第11届国际光波导理论专题讨论会上(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Optical Waveguide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