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最近在诊断、治疗方面有飞跃的进展,下面就近年来主要成就加以介绍。

(一)肾癌

肾癌是泌尿科最常见的癌肿之一。近年由于CT及超声波检查的普及,普查中发现的肾癌病例有所增加。但肾脏一些小的肿瘤需用CT平扫结合造影增强的方法,因此CT及超声波检查对肾癌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影响恶性肿瘤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是癌肿的期与级,在肾癌死亡病例中,晚期及恶化程度高的病例占多数,大西等报告即使早期(Ⅰ期)病例在施行肾摘除术后死亡率也占23.6%。肾癌主要为血行转移,内藤等对肾癌进行了病理学研究,发现早期患者28%处于转移前期状态,即显微镜下微小血管内有癌栓子,这也揭示了本病即使早期发现预后也差的原因。

治疗方面,以手术为主,但即使施行根治性手术,预后也不佳。化疗方面的研究,最近报告干扰素的有效率为20 ~ 37%。

诊断方面,铃木等发现肾癌患者47.3%血中纤维蛋白原值升高,而手术治愈病例都恢复正常,血中纤维蛋白原值与肿瘤的期及治疗效果有关,前列腺素F与癌肿的程度也有关系。

另外还有肾素、红细胞生成素也可作为肾癌的标记物。

(二)膀胱癌

膀胱癌最近由于诊断技术及对其认识的提高,早期发现的病例显著增加,由于膀胱癌呈多源性增殖,故复发率仍然很高,而复发例多数恶性度高。因此,最近报告中关于浅表性膀胱癌的见多。

浅表性膀胱癌占膀胱癌的70%,最近通过对组织血液抗原(ABO(H)抗原)及与T抗原有关的标记染色体的检出,可以判断其潜在的恶性度,再有在光学显微镜检查中使用组织光学法可以了解癌肿的恶性度及深达度,特别是氩 - 色素激光的应用,对浅表性膀胱癌的诊断及治疗起了重要作用。

另外,核磁共振图像法(MRI)已成为膀胱癌有力的诊断手段,免疫学诊断方法目前还在实验阶段,肿瘤抗原及单克隆抗体也正在试用之中。

(三)前列腺癌

由于人口老年化及饮食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日本前列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有增加倾向。最近使用医用电子、生化学的诊断技术,使该疾患能早期发现。

图像诊断方面,使用经直肠的超声波断层法,X线CT,核磁共振检查能决定本病的病期,作出早期诊断。另外,作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记物象:PAP(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SA(前列腺特异抗原)、r-SM(精液蛋白XTPA(组织多肽抗原)、HNK-K亮氨酸)、尿中聚胺、氢氧化脯氨酸、PGE(前列腺素E)引人注目,当然还期待能确定界限,病期及治疗效果的监控器的应用。再有作为测定前列腺癌的雄性激素依赖程度的方法有前列腺组织内双氢睾丸酮(DBT)、5-羟色胺还原酶、雄激素受体的测定。

治疗方面由于前列腺癌大部分对雄激素有依赖性,过去曾以去势术及雌激素方法的内分泌治疗为主,但前者病人的心理负担重,后者有引起心血管障害的问题而且疗效也未必满意。近年,有一种对心血管无影响的促性激素释放激素的同功异质物(LH-RH agonist),由其负反馈抑制性腺机能起到药物去势效果,其长效性制剂使实际临床使用十分方便,如与纯抗男性激素合并使用共同阻滞男性激素,疗效则更显著。

化疗除对肿瘤有选择性作用的磷雌氮芥外,对复发性、晚期前列腺癌肿5-Fu(氟脲嘧啶)、ADM(阿霉素)、CDDP(顺铂)单独使用及VIP(长春新碱、异环磷酰胺、博莱霉素)联合使用都有一定疗效。

另外,5-Fu可增强钴60照射效果,而放射治疗与雌激素治疗并用能提高雌激素治疗的疗效。

(四)睾丸肿瘤

睾丸肿瘤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左右,青壮年男子好发,有转移的预后极差,占该年龄组癌死首位,但最近治疗方法的进步,特别是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显著进步,即使有后腹膜淋巴结及肺肝等转移的病例也有可能恢复劳动力。

精原细胞瘤对放射线高度敏感,一般对Ⅰ、Ⅱ期病人进行放射治疗,但也有人认为对Ⅰ期病人可以进行观察,Ⅲ期病人已超过放射治疗的界限,对晚期精原细胞瘤,最近有以顺铂为中心的化学疗法PVB(顺铂,长春花碱,博莱霉素)和VAB-6(PVB,环磷酰胺,放线菌素D),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更新的方案出现。

(五)尿路结石

尿路结石生涯发病率约4%,是泌尿科主要疾病之一,上尿路结石占大多数,其形成原因还不明,近年来治疗手段突飞猛进,概括起来就是采用内窥镜下非手术治疗方法,其反复施术容易,只有个别病例需进行开腹手术。

对上尿路结石内窥镜治疗分体外振荡膀胱镜碎石(ESWL)及纯内窥镜手术——经肾盂(PNL)、经尿道(TUL)碎石术。

各种第二代ESWL已问世,现在日本使用的是肾膀胱碎石镜型,至86年底已有13台临床应用,到去年9月份为止施行例数达551例,其合并症是肌溶介和溶血,但重度的合并症还没有发现,是安全可靠的非侵袭性治疗。最初ESWL应用有相对的局限性,现在适应症已扩大到对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珊瑚状结石、单肾症,下部尿路结石都可施行本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PNL已经肯定,仅有百分之几因出血需输血的,其他重笃并发症要比开腹少,现在正在普及,另外肾盂输尿管移行部狭窄也可应用PNL治疗。TUL也大有发展前途,对上部结石有报导成功率达50 ~ 60%,TUL的合并症是输尿管穿孔,可用留置双L导管治愈,其对下部结石效果尤佳。PNL,TUL最近由于术者技术提高,成绩逐渐向上,合并症逐渐减少。

(六)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在老年男女中发病率高,日本社会高龄化,故其发病率也高,其中因神经性膀胱,不适宜手术的下尿道梗阻及伴有其他基础疾患的复杂性尿路感染常常是难治的,容易诱发耐药菌的出现及反复感染,而这种病人不得已需要留置导尿管的多,即使是使用闭合式导管,也难免尿道粘膜与导管之间的细菌感染,为此,研制成一种长期缓慢释放的洗必太天然硅胶福林氏Foley,导尿管,临床效果好,但如留置时间过长,效果也差,这还有待今后改进。

近年对膀胱感染的防御机能作了研究,作为第一道屏障的膀胱粘膜上皮细胞的脱落及多核白血对有防止感染作用,尿中浸出的多核白血球如有适度的尿渗透压和调理素的存在,吞噬细菌的活力就会提高,对膀胱感染的预防有重要作用。

在起炎菌的变迁中,作为常见感染菌之一粪链球菌近年来有增加趋势,从动物实验中已证实,今后在反复感染病例中必须留意该病原菌的感染。

抗菌素治疗方面,最近羟酸类抗菌制剂引人注目,六位上结合氟,七位上结合哌嗪基的新型制剂(新喹啉剂)已制成。现在应市的有诺氟沙星(NFLX)、氧氟沙星(OFLX),爱诺沙星(ENX),这些药对枸橼酸细菌属,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雷氏菌、绿脓杆菌以及其他包括葡萄糖非发酵杆菌、淋病球菌在内的革兰氏阴性菌、包括肠球菌在内的革兰氏阳性菌都有强力的抗菌作用。可以说是目前应用的口服抗菌素中效力最强的。

[日本医事新报,198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