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的正确表达是建筑在对原作的正确理解基础上的。要做到正确理解原作,就不能仅仅把翻译看作是语言活动,而应该看作是语言活动和逻辑活动的综合,翻译作品是语言活动和逻辑活动的综合产物,而科技翻译作品,则是语言活动、逻辑活动及科技知识综合运用的产物。以下就三者的关系进行论述,突出要说明的是逻辑活动在翻译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逻辑活动贯穿于翻译全过程

1. 选择词义中的逻辑思维

科技术语一般都是单义词,但也有不少词具有多义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义词的多义现象具有日益增加的趋势,如俄语中的“интеграл和“дифференциал原来解释“积分”、“微分”,现在在科学学中也用此两词,解释为“综合”、“细分”。同一个术语在不同专业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甚至在同一专业中,也可以有不同的概念,如“обработка一词,在冶金工业中与不同词的搭配就有不同的解释,“Термическая обработка——热处理,“внепечная обработка——炉外精炼,“обработка давлением——压力加工。因此,要正确理解词义,特别是理解多义词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具体词义必须根据上下文含意运用逻辑思维进行逻辑判断,选择确切的术语译名。如以“Элемент一词为例,它可解释为“元素”、“构件”、“电池”、“要素”、“成分”、“因素”等。

例如:

1. Всё живое состоит в основном из четырёх елементов: углерода, азота,кислорода и водорода。

根据“элемент所处上下文关系,应选择“元素”这个词义。

此句可译为:一切生物基本上是由碳、氮氧和氢等四种元素组成。

2. К элементам резания относятся: скорость резания, подача и глубина резания

这句中的“элемент根据上下文的关系应选择“要素”词义。因而此句可译为:

切削的要素有:切削速度、切削走刀及切削深度。

3. Элементы, сделанные из хрупкого материалa , при изгнбе легко лoмаются。

这句中的“элементы”,应选“构件”这个词义。句子可译为:脆性材料制成的构件,受弯时易折断。

在运用逻辑方法正确选择词义时,还需借助科技知识,否则即使词义不多,也会选择错误,例如:

Today's methods of dampening down noise and vibration rely on techniques that are decades old and usually involve wtapping the noisy or vibrating com- ponent in anything from cotton to concrete.

原译者的译文如下:

“目前减少噪音和振动的方法,还是应用几十年前的技术,通常是用各种材料——从棉花到凝结物去包扎发声和振动的部件”。

conerete这词的解释并不多:(1)混凝土、(2)凝结物、(3)具体物。译者翻译时选用了“凝结物”,这显然不恰当。用逻辑去检验的话,(1)凝结物并非具体材料,(2)凝结物的意义很含糊,不知所指为何物。如果我们运用科技知识作逻辑推理就会选用“混凝土”词义。用混凝土制作平台或墩子可作为机械设备的基础,可以消除振动。但句子中的“wrapping”一词不好处理,这词的含义是“包、缠、扎、限制、约束”等。这里选用“包扎”,对于“棉花”是可以的,而对于“混凝土”就不行了,因混凝土不好包扎,因此wrapping—词要适当选择词义。选用“限制”,则两者(棉花、混凝土)均可兼顾。

后半段译文可改为:“……通常是用各种材料——从棉花到混凝土去限制部件发出噪音和振动”。

2. 篇段翻译中的逻辑思维

—篇文章有一个主题思想,一篇文章的各段都有一个要旨,各段都是为阐明主题服务的。因此,句与句、段与段,都有内在的、本质的逻辑联系。因此在翻译时,要把逻辑方法贯穿于全过程,即在正确选词方面要运用逻辑方法,而在正确理解篇段和表达篇段时更要把握逻辑联系。力戒就句子的语言表象而简单地译出。这样往往会把一篇紧密联系的文章译得支离破碎。不能表达原作的主题。

举例说明:

Почти достигнуты возможности увеличения мощности, грузоподъёмности, скорости транспорт ных средств Техническая скорость поездов нзменяется с 1965 гоgафактические срeднетехнические скорости автомобилей в два с лип. нимpаза ниже тех высоких параметров, на которые рассчитан двигат?ль。Мощность энергет ических уста новок кораблей возросло до 300 тысяч лошадиных сил и практически достигла пределаH сегодня.средняя скорость пассажирских и грузовых судов составляет не более 30-33 километров в чac

原译:“增大运输工具的功率、载重量和速度的条件几乎都已具备。火车的技术速度自W65年以来没有改变。汽车的实际平均技术速度,不到发动机设计高参数的一半。船舶发动机的功率已增加到30万马力,几乎已达到极限。今天,客轮和货轮的平均速度每小时不超过30—33公里”。

各句翻译基本上都正确,但各句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这篇文章主题是讲现在已到了新工艺时代,前半部讲控制了二百多年的机械工艺时代已过去了,后半部分讲非机械工艺的各种优越性。这一段是属前半部分,文中列举了许多事实说明机械效率低,限制了速度提高这一要旨。因此,这一段译文,只要加几个虚字,意思就紧密连结了,逻辑关系就突出了。

改译如下“增大运输工具的功率、载重量和速度的条件几乎都已具备,但火车的#技术速度自W65年以来没有提高。汽车的实际平均速度比发动机设计参数的一半还低。船舶发动机的功率已增加到30万马力,几乎已达到极限,但今天客轮和货轮的平均速度每小时还不超过30—33公里”。

  逻辑活动与语言活动的结合

翻译中的逻辑活动必须与语言活动结合,必须在语言活动基础上展开,否则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现在许多文章经常引用匈牙利翻译家拉多 · 久尔吉博士的观点:“翻译是逻辑活动,翻译作品是逻辑活动的产物”。我认为,强调逻辑活动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应该的,而单纯强调逻辑活动则有失偏颇。翻译是语言活动和逻辑活动的结合,而且首先应该是语言活动,离开了语言活动,就不存在翻译。

例如有这样一段原文(附原文)This approach is often expensive,inefficient and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oisy part. Take,for example,a car muffler. It works by bouncing engine noise around in a can full of baffles and slots. This reduces thenois ebut it also creates a build-up of pressure inside the muffler. The pressure siphons power from the engine that could be used to turn the car's wheels and applies it instead to foreing exhaust out of the tailpipe. As a result, mufflers decrease the output of all an engine by 10-15%.

原译如下:

“这类方法是高价低效的,只能解决一部分噪音,扔如汽车的消声器,它是用笨重的隔音板安装在引擎的周围并严密地堵住缝隙以降低噪音。但却使消声器内部逐步产生压力。这些压力过去常常由引擎的虹吸能力;人汽车旋转的轮子和从排气尾管释放出,因此,用这类消声器的结果使效率降低10 ~ 15%”。

这段译文,从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联系似乎很紧密,但从语言去分析则不难看出有不少弊病。首先第一句的后半句就有错误,应改为“并且降低了发声部件的性能”。而中间一段“The pressure of the tailpipe”则更是离开了原文的文法结构。原文的意思是汽车消声器里的压力增大后,把转动车轮用的发动机动力通过虹吸作用的吸出,然后作为加压废气而排出。因此离开语言结构去翻译也不能正确表达原文。而最后一句中的“output of an engine”也不应简单译成“效率”,而应译成“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因此,片面追求逻辑形式上的完美,而忽略于语言结构,甚至脱离了原文的文法就不能正确表达。

  逻辑活动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

逻辑虽是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但须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如果缺乏科学技术知识,既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就是命题也不能肯定。譬如:一切行星都自身不发光的,金星是行星,所以金星自身不发光的。

这一句话的推理是完全符合逻辑,是标准的推理结构。但是,它是以命题为前提的,如果我们没有科技知识,不知命题是否正确,以下的结论就推不出来。同样道理,翻译中的逻辑运用也需要有科学技术知识为基础,它既有利于正确理解原作,也有利逻辑分析。

例如有一句结构较简单的英语句子,但缺乏科技知识就会译错:

At first the 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 in the steel industry was limited to stain-less steel and other high alloy steels

原译:最初,钢铁工业的连续浇铸工艺被限于不锈钢和其它高合金钢。

从语法意义上分析,上句译文似乎没有什么错误,但从连续铸钢工艺的发展史来看,连续浇铸工艺最初不是用来浇铸不锈钢和高合金钢的,而是用于普碳钢。因此文中“was limited to”译成“被限于”容易造成歧义,被理解为“只用于”,这样就完全颠倒了。所以从连续铸钢的发展实际情况来看,“was limited to”译成“不能用于”则符合全文的逻辑结构,也符合整个连续铸钢的发展逻辑。

再举一例,这在俄语中是常见的结构:

“В сталеплавильном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 улучшение качества стали за счёт внепeчн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приводит к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омy обрeзовaнию пыли,окислов серы и азота.”

此句中的问题在“азота”这个第二格词,它在文法结构上可属于“образованиe”的的格,也可属于“окислов”的的格。类似这样的结构,俄语中屡见不鲜,这就需要根据文章上下文的关系,并借助科技知识作逻辑推理而定。如作为“образование”的的格,则增加了“氮的生成量”,这从科技知识来分析,并不严重,大气中的氮含量很多,增加点也无足轻重,没有必要专门提出。如作为“oкислов”的的格,则增加了“氮的氧化物”,这是不利环境保护的,是值得专门提出的,因此,此句可译为:

“在炼钢生产中,用炉外精炼法提高钢的质量,会导致增加粉尘、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生成量”。

综合以上所述,逻辑思维在翻译中具有重要作用,应该自觉运用,而科技知识则有助于正确运用逻辑去正确理解和表达原作。因此,一个科技翻译工作者应该不断地从语言、逻辑和科技知识三个方面加强修养,以提高译文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