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国外医学发展似乎进入“小年”而未呈现“大年”的飞跃发展景象。而且各个医学分支的发展显得零散驳杂。尽管如此在一些领域仍有长足发展并反映了医学未来的某种发展潜力。现仅选择有代表性的方面阐述如下。

组织和器官移植展示了广阔前景

移植人胚胎脑组织或病人的肾上腺髓质(这两种组织都产生多巴胺和其他化学物质)治疗帕金森氏病始于10年前,迄今全世界已通过此法治疗了300 ~ 400名晚期病人,只是在去年才得出一些肯定结论。去年8月在英国举行的第三届神经移植国际讨论会上研究者和医生一致认为移植物起到良好作用。帕金森氏病病人多巴胺水平低下从而影响他们的运动功能,而移植物通过产生多巴胺和刺激病人大脑细胞产生多巴胺来改善病人的状况。目前进行该项手术的有瑞典、英国、古巴、美国。(中国去年也报道10例病人接受胚胎大脑黑质移植治疗帕金森氏病获得成功,而且是在局麻下进行的),不过由于利用人胚胎组织引起了道德论争,目前的发展有限制,在此情况下去年匈牙利神经外科医生利用病人上颈部交感神经节组织中的脑组织进行了世界第一例脑手术。用额(近中央)与矢状面平行的额骨切开和皮质切开暴露右侧尾状核。打开前角后在尾状核头部形成一小块移植床。切除3小块约0.2 cm的神经节立即放入移植床。术后病人主观感觉有改善,脑脊液检查多巴胺水平增高。尽管脑移植术的结果目前还难于作出全面肯定,但它毕竟代表了一种趋势。因为脑组织移植还显示了治疗脑卒中、癫痫、亨廷顿舞蹈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病(早老性痴呆)的乐观前景。

人体器官移植始于40多年前#由于人体的免疫功能,移植器官受排斥成了移植成功的最大拦路虎,去年在这个方面有了突破进展,美国研究者经过多次实践证明供者与受者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相匹配是器官移植成功的重要保证,根据人白细胞抗原A、B、C和DR相配的原则将供体肾与受者匹配,90%的首次尸体肾移植及80%的尸体肾再移植存活下来。而未按HLA匹配的肾移植存活率只有60% ~ 80%。存活20年的50个移植肾都是取自HLA相匹配的供体肾。此外HLA相配的同胞兄弟姐妹移植肾、心、肝等只用少量免疫抑制剂就可成功,而HLA不相配的器官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可高达12 mg/公斤,这对受者的副作用是巨大的。

不过器官移植的HLA相配目前还受到很大限制,因为HLA系统是浩瀚广袤和错综复杂的。例如HLA-1与HLA-2之间的差异就很大,目前尽最大努力也只能使四分之一病人获得准确的HLA匹配,因此人们正期待着这一领域深入研究的成果。

器官移植的另一问题是供体器官的保存。如何保存才能使器官新鲜如初功能完好,这也是一个棘手问题。去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者研究出了一种保存供体器官的新溶液,称为UW液。该溶液包含有乳糖醛酸盐(能防止细胞肿胀)、腺嘌呤核苷和谷胱甘肽(能保存代谢产物)、棉子糖(能抑制乳酸盐产生)以及胶体(能防止冲洗时液体流入细胞而破坏供体器官),溶液所含的这些成分能有效地保护供体器官。以前的EC液平均只能保存肝脏4.9小时,而新的UW液则平均保存供体肝脏U. 5小时。安全保存期越长越有利于手术准备,手术成功率越高、美国进行一项研究对比65个EC液保存的肝脏移植和58个UW液保存的肝脏移植。结果表明在移植的肝脏的功能恢复、移植肝的存活及病人的存活、并发症、再移植等方面UW液保存的肝脏都优于EC液保存的肝脏。此外英国用CD45单克隆抗体灌注移植器官,目的是避免移植器官的免観性。结果表明用CD45单抗液灌注的同种器官移植病人中排斥事件仅为19%,而对照组病人排斥事件为63%。

受者与供者的年龄与器官移植存活率的关系去年也得到初步揭示。年龄较大的受者移植成功率高。首次尸体臂移植的一年存活率分别为:2岁为53%,6岁为65%,10岁为72%,14岁为76%,18岁为78%。就器官供者的年龄来看,10 ~ 50岁的供体器官移植成活率高于小于10岁大于50岁的供者。而且移植器官的近期远期功能也以10 ~ 50岁者为佳。

此外去年的器官移植还表现了一些新的开拓,英国伦敦的眼科医生在鼠眼上成功地移植了视网膜。视网膜移植的适应症有二:一是与年龄有关的黄斑变性(视网膜衬细胞受损),另一是遗传性视网膜病(如色素性视网膜等),是人失明的常见原因之一。医生打算今后5年内对人试验,这对因此而失明的人是一个巨大的希望。

澳大利亚外科医师去年8月将一名妇女的一部分肝脏移植给她1岁的儿子、这是世界上首次活体供者肝移植手术,这名患儿自19的年1月就等待肝移植,但接受取自尸体肝脏的机会极少,后来医生才决定用母亲的肝脏。母亲预后良好,儿子的肝脏也在正常生长,另外去年美国芝加哥的研究者调查17名接受肝移植的妇女,证明17人都正常怀孕并分娩了孩子,而且婴儿生长良好。这表明肝移植不影响妇女的生育能力。

上述情况表明组织和器官移植用于治疗疾病挽救病人存在巨大潜力,也有广阔发展前途。

防治癌症行路漫漫

去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美国的迈克尔 · 毕晓普和哈罗德 · 瓦姆斯,因为他们发现癌基因并阐明了其中的奥秘,尽管这是对他们以前研究工作的表彰,但似乎也与去年的癌症探索有一些联系。

首先在癌症病因和检查诊断方面有一些新发现。恶性皮肤黑素瘤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多数黑素瘤是由于阳光紫外线对皮肤照射所致。去年美国研究者发现引起黑素瘤的基因存在于第一号染色体臂上而且确定癌基因存在于1300万碱基对中,目前正在进行基因定位。美国学者同时发现致癌基因之间有一定联系。人体中存在一种促成熟因子(MPF),它的激酶能把磷酸基因加到原始致癌基因src、mos的蛋白产物上,使其碘酸化。这种相互联系有可能是在细胞机能失常时产生癌变的基础,此外neu癌基因控制癌细胞中一部分轴胞膜的产生,检测该种基因可以预测乳腺癌的复发。另外如果在宫颈瘤妇女中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PV),则手术后复发的机会将比无病毒的妇女大得多。苏联和美国研究者认为根据成神经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的N-myc基因,结肠直肠癌、肾腺癌、小细胞肺癌的G-myc基因,乳腺癌的HEz/ncu基因等有助于诊断早期癌症,研究还发现P53基因是直肠结肠癌的触发因素,P53以某种方式控制细胞生长,阻止细胞癌变。当基因突变为致癌基因时,P53解除控制闸,导致细胞恶变。

加拿大、法国、美国等肿瘤专家用腹腔镜检查可确诊大部分妇女是否患癌症,同时可避免86%的患卵巢囊肿的妇女所受的不必要的腹部手术,此外用CA-125抗原和实时超声检查是诊断卵巢癌的好方法。CA-125抗原是一种糖蛋白,它存在于80%以上的非粘液性上皮卵巢癌中。实时超声是检测卵巢体积的一种精确方法,两者结合诊断率是90%以上。

去年癌细胞转移的原理得到详尽阐述。癌转移必须要打通到血管和淋巴管的通路。癌细胞穿过由胶原蛋白、粘连蛋白和纤维连接素构成的基底膜是通过酶进行的,癌细胞分泌酶溶解基底膜而进入血管,而且癌细胞还利用其表面的支链糖,这种糖一是增加癌细胞与血管的粘着力有利于癌细胞穿过血管,二是降低糖与细胞外基质的粘着力,使癌细胞出血管后易于进入周围组织。在癌细胞进入血流的转移过程中它丢掉其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蛋白(这是一种标记)来逃避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攻击,此外癌细胞还可利用自己表面的糖蛋白粘聚在一起来避免免疫细胞的攻击,法国的研究者还发现人体中的组织蛋白酶D有利于肿瘤的转移和扩散。乳腺癌患者术后随访若发现此酶较高,则乳腺癌复发率是其他妇女的4 ~ 7倍,上述发现无疑为治疗癌提供了新线索和方向。

其次在癌症治疗方面成绩较显著。首先是利用生物医学工程进行治疗。美国去年进行基因转移试验治癌获得初步成功。医生用抗癌白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细胞)移植入病人体内。该细胞是从肿瘤中提取的病人的自身淋巴细胞,用抗新霉素的细菌基因标记,培养生成大量淋巴细胞,再输入病人血液。用TIL细胞去年治疗一名女性黑素瘤病人效果良好。研究者希望以后在基因疗法中将辅助抗癌剂带入肿瘤,例如在TIL细胞中插入肿瘤坏死因子(TNF),在实验室中已成功地将TNF转移给人的淋巴细胞。

英国和美国的肿瘤专家去年利用抗体携带毒素来治疗淋巴细胞癌,例如将蓖麻毒素与抗体连结。蓖麻毒素是来自蓖麻籽的一种蛋白,由二硫链连接的A链和B链构成。抗体选择B细胞淋巴瘤为靶目标。B链与靶细胞表面糖分子结合,A链进入细胞并通过抑制蛋白合成杀死癌细胞。该疗法只攻击癌细胞,已应用于20名淋巴腺瘤病人,效果良好,而且副作用比其他杀伤细胞药物的副作用小。研究者希望不久能研制载有毒素的类似抗体攻击相关肿瘤,例如T细胞淋巴瘤和何杰金氏病的恶性细胞,加拿大和美国研究者去年还通过遗传工程将白喉毒素与白细胞间素 - 2配备制成一种毒素药物,只攻击癌细胞而保留健康组织。这种药只治疗白细胞间素 - 2受体阳性淋巴瘤和白血病,目前还在研制中。此外用道诺霉素(DNR)结合一种单克隆抗体OC125治疗人卵巢癌的研究去年已进入评价阶段。

去年欧洲和美国研究者还发现了一种称为MDR - 1的抗多种药基因,它为P糖蛋白编码产生P糖蛋白,而后者能阻止最常用的抗癌药包括蒽环型药、长春花属、生物碱类、鬼臼毒素类、放线菌素D和秋水仙碱等进入癌细胞。以前发现阻断钙通道的异博定能干预P糖蛋白的抗药作用,因此研究者采用抗癌药与异博定联用法治癌,尽管异博定引起一些副作用,但增强了抗癌药的作用。此外研究者还在研究其他阻断P糖蛋白的物质。

其次,去年治疗癌症试用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美国外科医生用针头携带激光穿入人体治疗癌从而避免手术。由超声波引导放置纤维,将纤维穿过针头再插进肿瘤,然后激光尖与恶性组织相接触。若插入若干针,每针带一纤维就可治疗大体积肿瘤。此法尤其适宜于肝脏、乳腺、甲状腺癌。美国研究者还用激光照射一种新药聚卟啉,后者经照射后便发出毒性杀死癌细胞 · 给病人以2 mg/kg剂量静脉注射聚卟啉,两天后药物集中到靶细胞,再用氖激光经纤维光仪瞄准肿瘤照射。药物被激活后只杀伤癌细胞并不损害健康细胞。经治疗的1000多名病人肿瘤都缩小了或被破坏了,此法的应用尚需批准。

去年加拿大和美国学者证明快中子放射疗法是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首选疗法。中子是由回旋加速器产生的一种射线,每单位长度的沉积能量比直线加速器产生的和源自r射线的高能量光子沉积量多20 ~ 100倍。统计表明,快中子治疗病人3年局部肿瘤控制率为67%,而常规放疗病人3年局部肿瘤控制率为24%。骨和软组织肉瘤、不宜手术的恶性黑素瘤及直肠癌都可用该疗法。去年还采用了植入放射性钯治疗前列腺癌。放疗种子可在门诊一次植入,在超声与垂直金属导丝指引下将针头刺入前列腺,根据前列腺大小,一般注入60 ~ 120个放疗种子。此法治疗了20名病人,肿瘤均消退。英国和美国肿瘤专家认为未来的肿瘤治疗应当梗用联合疗法。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都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给予细胞活素增强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对抗副作用的合理方法。

艾滋病防治进展缓慢

去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90年代全世界将出现5百万以上艾滋病病人,这给医学科学提出了巨大挑战。尽管去年防治艾滋病进展不大,但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病因学方面有一些新发现。去年的研究表明,尽管艾滋病的病因学因子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但在发病中还存在辅助因子,它们改变HIV的毒性,使人易感HIV,促使无症状的HIV血清阳性状态转为临床疾病。这些辅助因子包括:硝酸盐吸入剂、原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梅毒、淋病寄生虫感染和胃肠道感染。例如硝酸盐吸入剂可以导致中毒和免疫抑制,使HIV易于入侵。反复感染时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可能诱导病毒的积极复制;胃肠道感染包括阿米巴和贾第虫感染以及疟疾可能引起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丧失和肠屏障损害,因而有利于病因因子入侵。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者在实验室中证实命名为X的乙肝病寒能激活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因此使潜伏的HIV感染活化从而导致艾滋病的临床症状。英国医生还在5名突眼性甲状腺肿病人的甲状腺中检测出与HIV基因组相似的DNA,因而认为甲状腺病病因与HIV有关,不过还需深入研究。上述发现提醒医务人员在治疗艾滋病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在艾滋病诊断方面去年也研究了一些新方法。去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5分钟艾滋病试验诊断。试验只需几滴血,将血滴在卡片上并与含有重组HIV抗原微粒的试剂混合。如果有HIV抗体存在,它们便凝结在一起,肉眼即可发现。重组HIV抗原的核心是蛋白,含有HIV被膜糖蛋白gp120和透膜蛋白gp41。这种快速诊断AIDS方法的真阳性与真阴性准确度分别为99.4%和99.5%。此外美国研究者还研制出一种家庭HIV唾液试验盒,只需检查唾液便可诊断是否患艾滋病,唾液试验在家庭仅用10分钟就可得到结果。此法对不适于血液试验的人群有价值,特别是经静脉给药的吸毒者。此法已提请FDA的批准。去年研究还表明HIV血浆浓度与疾病进展有关,血浆中极小或没有的人不产生艾滋病症状,而血浆中HIV浓度高的人则有免疫系统的破坏。这为评估病人状况和药物的疗效提供了测定标准或线索。

在治疗方面的主要进展是研制新药和疫苗。除叠氮胸苷(AZT)目前用于临床外,去年美国投入9000万美元研制新药,已批准研制的有6种,这些药的作用原理都是抑制HIV,例如二脱氧胞昔(ddC,抑制HIV的逆转录酶)、栗精胺衍生物(SC-48334,抑制HIV成熟)、重组DNA产品CD4受体(抑制HIV进入人体免疫T细胞)。

加拿大去年研制了一种新药,有两个品种,分别叫做BCH-189 a BCH-203,已经证实在试管内能抑制HIV复制,效果与AZT相似但毒性只有AZT的1/10 ~ 1/100。BCH-189和BCH-203都是核苷类药物,都作用于HIV的逆转录酶而抑制病毒复制。目前该药已进入动物试验阶段,可望不久用于临床。美国研究者还研制了一种叫DDI的新药(Didexyinosine),病人用后免疫功能增强,且无AZT的毒性副作用。试用6周时摄入大剂量的病人(每12小时每公斤体重静注)的CD4-阳性T细胞和白细胞增多。DDI的作用是阻断HIV复制,可增强AIDS病人抵御机会性感染而且病人存活期较长。去年美国还研制了一种改进的AZT药物,称为DP-AZT。对小鼠试用DP-AZT,其毒性只是AZT的一半,而抑制HIV的效果则比AZT高2.5倍。

去年美国对3200多名艾滋病患者进行叠氮胸苷(AZT)的治疗试验,这是迄今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用药治疗试验。用药量最大为1500 mg/日,最小量为500 mg/日。结果证明HIV感染的各个阶段的病人及T4细胞计数低于500的人均可受益于AZT。去年一些专家还建议使用戊烷脒气雾剂预防卡氏肺囊虫肺炎(PCP)。PCP是艾滋病病人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也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表明此药既能预防PCP. 又能减少PCP的复发 。

在疫苗利用和研制方面也有一些新成绩。美国医生用小剂量伤寒疫苗治疗2000多名艾滋病患者取得效果。伤寒疫苗是免疫系统的非特异性刺激物。治疗结果显示大部分病人1细胞计数升高,平均增加20% ~ 25%。美国去年研制出一种新疫苗,含有经化学物质和照射处理的完整灭活的AIDS病毒,而以前的疫苗是利用HIV外壳来刺激免疫。用新疫苗接种黑猩猩和感染了HIV的人,黑猩猩兔子HIV感染而人出现抗HIV的特异型细胞介导免疫的效果。这种疫苗似乎既可诱导细胞介导免疫又可诱导抗体介导免疫,而细胞免疫对消除隐匿HIV的细胞更有效。英国研究者研制了将HIV蛋白结合到脊髓灰质炎病毒株上而制备的疫苗,其效果有待评价。

不过由于mv外壳和体内抗原的复杂性,制造疫苗尚未有突破性进展。

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医学长命不衰

激光自问世以来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就经久不衰,上述癌症治疗的新技术已有阐述。去年加拿大医生用热氩激!治疗动脉栓塞获得成功,这是世界上首次用激光治疗动脉栓塞 · 医生把携带激光束的4组光导纤维插入病人腿部的血管然后导向堵塞的冠状动脉。病人血管阻塞为2 ~ 14个月,激光手术后打;通动脉2 ~ 4 mm,手术只需90分钟a日本医生同样成功地进行了激光手术去除动脉栓塞(髂总动脉末梢)。不过美国研究者认为激光手术并不完全,因为不同类型动脉斑块以不同方式吸收光。激光束能破坏脂性黄色斑块但并不影响白色斑块。所以他们发明了一种技术让激光既沿着动脉查看血凝块又垂直于动脉以检查动脉壁。然后分析由血凝块及动脉壁所发生的荧光光谱,以此来区别脂斑(黄色)与钙化斑块(白色),从而有利于激光或其他手术。苏联医生去年用二氧化碳激光切除儿童阑尾十分有效。激光治疗病人与普通手术病人相比,组织损伤少、止血完全、感染减少。研究者还将把此技术用于粘连性肠梗阻和肠壁坏死病人。

日本医生去年利用超声波检查确定急性阑尾炎是否动手术获得成功。需要手术的超声波检查标准为①阑尾鉴别、②回盲部形成脓肿、③右结肠窝膀胱直肠腹水贮留。符合①②项者需进行手术。结果诊断需手术的准确率为90%以上,否定阑尾的诊断一般进行两次,准确性也在90%以上。此外超声波检查也可获知阑尾位置,有利于确定皮肤切开位置和切开方法。美国芝加哥一名放射医师去年设计了一个新程序,将黑白电视超声波图变成彩色超声波图。这种图像可从胎儿的嘴唇颜色确定氧含量、显示脐索受压和胎盘缺陷并可发现1/3的胎儿被脐带绕颈。彩色超声图甚至可清晰显示胎儿面部表情,这些优点有利于诊断胎儿发育情况。

英国外科医生去年用微波治疗前列腺炎避免了手术#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以及前列腺癌过去一般行手术切除,但副作用大,例如逆向射精。用前列腺装置将前列腺加热到42°C,而它的冷却系统却将周围肠壁保持在30°C。这种装置较小,可放于尿道内。经治疗的病人症状改善。当然这一疗法目前还不能取代手术和放疗法。

美国研究者去年还研制出计算机控制持续性静脉输注麻醉。这种技术可避免间断给药出现的血浆浓度的峰值和低谷。避免峰值可防止一些低血压和药物的相互反应;避免谷值可防止心悸或病人在手术中苏醒。此外美国研究者去年还研制出一种超高逨CT扫描器,可望用于检查动脉粥样硬化。

以上进展表明医学仍在向治疗主要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方向发展并积极利用新技术和新科学的力量。可以预料医学的未来将会更大地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