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建筑学与旅游系)

中国近年城市飞速建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因此而引发的诸多不尽人意也是众所周知。究其原因,归根结蒂,除了现有条件差、政策法规不健全、操作实施打折扣等“客观”原因外,在规划设计方面,从领导决策层到专业技术层在观念、技术上缺少了景观建筑学这样一个专业,不能不说是一个极为致命的原因。

从都市作为人类聚居环境的角度看,首先,中国城市建设已不仅仅是要满足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而且还要满足聚集到城市中的到访者;其次,今天的市民居住已开始不仅是要满足起码的室内居住面积,还要提供足够的户外环境场所。所以,规划建设足够的城市“户外/外部/开敞”空间(Open Space),从以城市建筑“实体”建设为导向的传统规划设计思路中解放出来转向以城市户外、外部、开敞空间“虚体”为导向的建设的现代思路,这在国际范围内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

从都市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需求来看,强调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铺垫的城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就园林绿化行业而论,规划设计还停留在传统的绿化、绿地系统已远远不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至少要在一个更广的范围内,同时考虑“三化”(绿化-蓝化-棕化):通过绿化(绿化)、水资源整治保护、大气粉尘治理净化(蓝化),土壤保持与改造(棕化)来建设都市人类聚居环境。

国内多凡去过美国,到过芝加哥的规划设计者,往往都被其高层所打动。但是,与此同时,却很少有人注意过芝加哥的景观环境建设:沿着密执安湖,百年前规划留出的千余米宽的沿湖公园绿地,如今碧波青翠的芝加哥河水利用处理。如今的芝加哥不仅有世界瞩目的竖向景观——此起彼伏的高层建筑,更有鲜为人知的水平向景观——密芝安湖的大片湖面和100多年前规划留出的宽度为千米左右的沿湖景观绿带。

曾几何时,一味追求高层、高密度、工业现代化建设的欧、美诸国,如今,在走了相当长的弯路之后,不仅意识到了资源的难得和环境的珍贵,更加体会到了物质的充足并不解决根本问题,人类毕竟是追求精神生活的高级生命。目前,这种观念意识的广泛表现正是波及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受这种价值观念的支配,在建筑界,从以往的追求所谓的气派、浪费能源的大玻璃幕墙转向精打细算、节约不可再生能源,从追求高层建筑转向普遍采用底层,从只重建筑、室内转向更重环境、户外,从单纯的建筑学扩展到人类聚居环境学,这些变化哪怕是外行也是有目可睹的,而这正是世纪之交全球建筑界的根本性的变革。

其实,这一学科革命所蕴含的前卫思想正是建筑界三大学科之一的“景观建筑学”的基本思想及其专业实践的核心内容。只是与建筑学、城市规划这两大学科行业相比,在中国大陆,景观建筑学是如此地不为人知,以致该学科领域可以说至今还是个空白。尽管,绿色意识正在不断得到普及,然而,公众所知道的也只是“风景园林”和“园林绿化”。

与产生于农耕文明时代背景下的,以园艺、绿化为核心的“风景园林”有很大的不同,景观建筑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在工业文明及后工业文明中,作为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以开放空间(Open Space)的规划设计为核心,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工程应用性学科专业。在美、欧等国,景观建筑学与建筑学、都市规划共同组成了规划设计界的三大行业。

历史上的中国,产生于农耕文明的风景园林极为发达。可是,在工业文明的近、现代,中国的现代风景园林-景观建筑学在中国建筑界反而成了空白!大众的狭隘概念自不必说,即使是建筑、规划专业人员也对其本质核心知之甚微:似乎除了栽花种树、公园绿化,充其量不过是城市绿地系统和风景名胜区规划。时至今日,受偏见左右,一方面,学科专业被局限于农林园艺领域而难以发挥其多层次多尺度的规划设计的现代作用;另方面,许多原本应由景观建筑师完成的工程实践却要由建筑师、规划师代劳。结果是:学科教育上,专业人员奇缺,后继乏人,除台湾省外,在包括建筑、农、林在内的所有学科中,中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硕士和“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目录于97年被全部取消,其必将加剧这一状况;工程实践上,缺少令人满意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各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院缺乏生态、动植物、土壤的经验知识,各园林设计院深感规划设计能力的不足。显然,仅有建筑师、规划师、园林师不行,当代中国城市建设也要有景观建筑规划师!

从学科专业角度而论,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学经过近代百年的飞速扩展深化,已发展成各有侧重、分工明确的三位一体。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相比,景观建筑学的目标也是创造人类聚居环境,三个专业的核心都是将人与环境的关注处理落实在具有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规划设计上。所不同的是专业分工:建筑学侧重于聚居空间的塑造,专业分工重在空间实体;城市规划侧重于聚居场所(社区)的建设,专业分工重在以用地、道路交通为主的人为场所规划;景观建筑学侧重聚居领域的开发整治:在大范围,是土地、水、大气、动植物等景观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利用与再创造;在中、小范围,是都市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对此,我们不妨简要地回顾一下三者各自的核心侧重及其演变(表1)。

10.1

据此,首先,可以看出建筑学科发展的基本脉络:农耕文明时代,三学科所涉及的因素与面临的问题相对较为单纯,专业分工没有明显的界线,三学科是笼而统之的;工业文明时代,三学科所涉及的因素与面临的问题明显复杂起来,三专业分工界线渐趋明朗,学科分界较为显著;后工业文明时代,三学科专业所涉及的因素与面临的问题急剧增加,专业分工进一步丰富、细化,学科开始走向融合。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三学科在建筑大学科中的比重也在变化。显然,现代和未来发展趋势使景观建筑学的比重正在日趋加大。

对于整个中国大建筑学科,缺乏景观建筑学,缺乏以景观建筑学为导向的规划设计,就等于三原色中少了一种原色,中国现在和未来在聚居环境建筑中已经产生并将加剧的诸多问题,其学术专业上的根源就在于此。

中国城市建设面临着越来越为突出的人居环境的建设改善,热点正在逐渐地从解决单一的居住面积扩展转移到满足多重生存环境条件:洁净的空气、水源、绿化、起码的户外活动场地,同时兼具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富有精神文明的活动场所和外部环境。在走向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将技术(资源发展、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等)和艺术(大众行为、环境形象、精神文明等)溶为一体,对于人类聚居环境进行保护、开发、改善及强化,其迫切性和紧迫感必将与日俱增,除了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科专业之外,这些工作更需要景观建筑学这一其中的主角学科专业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