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迷信的角度讲,“13”在西方一直是个不吉利数字。而在“阿波罗13号”宇航计划中,火箭发射又恰恰定在当地时间4月11日13时13分。两天之后,灾难便发生了。

1970年4月11日,以吉姆 · 拉贝尔为指令长,弗雷德 · 佩尔斯和约翰 · 斯瓦卡多为宇航员的阿波罗13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后飞向月球。发射后经过56小时,宇宙飞船已脱离地球32万公里,也就是说已到达月球背面6万公里的地点。休斯敦时间,夜9时零8分,航天中心收到宇宙飞船发来的第一份事故报告。

“休斯敦,我们遇上了点麻烦。”

“我是休斯敦,遇上了什么麻烦,请重复一遍”

“出现的麻烦是由B主线路电压下降引起的。”

宇宙飞船的能源是由燃料电池提供的。所谓燃料电池,指一种在将氢、氧化合后生成水时取出所生成电量的一种装置。将水进行电分解,生成水和氧的实验,任何一名中学生在上中学时就掌握了有关知识和操作上的经验。这一操作的逆反过程的进行就是燃料电池的供电原理。若使用燃料电池,还可以将水作为其副产物提取出来。这样,就没有必要携带专门的饮用水了。燃料电池,有3只设置在与宇宙飞船相连接的支援舱(辅助机舱)上。由支援舱连接到相关线路以便将电量供给宇宙飞船,主要由A主线路和B主线路两根电线来完成。电压下降,则意味着将导致宇宙飞船的所有机能下降,直至整艘飞船停止工作。电压下降的危险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宇宙飞船生死存亡的危险性有多大。

事态在急剧恶化中。

“详细报告,电压下降已使飞船发出载重汽车般的轰鸣巨响。与之同步,报警显示灯和警告显示灯同时闪烁不停。在飞船窗外能看到某种气体状的烟雾。现在B主线路的电压已降至零。A主线路的电压也开始下降。宇宙飞船开始发生微妙的振动,姿势控制困难。倾斜和翻滚控制不住。”

“请将1号燃料电池接到A主线路上,将3号燃料电池接到B主线路上,随时注意观察。”

“命令均已完成。1号、3号燃料电池电压均为零。喂,你能听到我的回答吗?请指示!”

“情况已知道。请继续注意观察。”

“2号氧气罐的气压已为零。1号氧气罐的气压正在下降。现在为200磅,并且继续下降。”

接着,查明了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氧气罐的破裂造成的,氧气罐之所以能破裂,当时考虑主要是由于陨石撞击、阀门损坏、液体氧内混入杂物等各类因素造成的。在事后几个月的调查结果显示,2号氧气罐加热器的自动温度调节装置中,没有按照设计要求使用标准化部件。根据判断,是它导致了加热器过热继而诱发氧气罐的爆炸。

宇航员们看到舱外的那股白色气体,正是从氧气罐里泄漏出来的氧气。由于氧气的喷射力相当于一部火箭发动机在发挥作用,故必然导致宇宙飞船的姿势失去控制。

当时主要是弄不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电压下降的故障发生。回路、燃料电池,抑或氧气?于是,各式各样的不正常现象接踵而来。只有准确无误地找到故障部位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然而,氧气罐的气压急剧下降的原因却十分明显。这也是最最可怕的故障。退一步讲,如果仅仅是回路和燃料电池出了故障的话,则可以立刻替换上预备的回路和燃料电池,很快就能补救成功(燃料电池有3只)。但,出了故障的偏偏又都是仅有的2只氧气罐,令人束手待毙。

燃料电池,其中2只已发生了损坏,像这类故障的排除宇航员们并不陌生。他们都曾接受过专门训练。可是,唯一的两只氧气罐都同时发生故障,且电能又在逐步耗光,甚至连供应呼吸用的氧气也几乎消耗殆尽!面对如此严峻的态势,宇航员们真显得茫然不知所措了。大家一时都陷入“完全没有想象到的最可怕的突发事故”之死结中。面对恐怖,无所适从,无处下手,似乎只有听天由命了,因为这类意外恶性事故的发生是绝无仅有的。氧气罐的正常气压为930磅。现在一只氧气罐的气压已为零,另一只氧气罐的气压已下降到200磅。宇宙飞船的主要计测装置的读数,可以通过遥测计同步传递给地球上的休斯敦航天中心。

“氧气罐的气压下降,我们已经证实。”

“气压还在下降吗?”

“气压一直在慢慢下降,相信已达到零。”

由于气压继续下降,现在宇宙飞船上的全部机能只能靠2号燃料电池的输出支撑着,所以才使得1号氧气罐勉勉强强地维持工作,如果电池输出下降的话,则飞船与休斯敦的通信联系就会彻底中断。后果不堪设想。在如此危急的状态下,指望地面上的支援来摆脱困境显然是痴心妄想。假若通信中断,一切地面增援和指示均无从谈起。宇宙飞船每次向休斯敦呼叫时总要先这样忧心忡忡地问一句:

“你还能听得到吗?”

“我正在收听。”

上帝保佑,还能收到返回信号!

夜深人静。休斯敦航天中心却华灯高照,热闹非凡。在中心工作的全部人马来了个总动员。在麻省理工学院,30名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一刻不停地守候在计算机旁。他们受命必须尽快编译出与阿波罗宇宙飞船相关的全部航天路程方面的计算机程序。必须做出哪—部分程序需修改、哪一部分是否可以调整的正确决策。负责生产登月艇的格拉伦公司的制作现场也必须行动起来,因为它需要向总部提供技术上可能存在的每一可疑的线索。除此,负责生产指令舱和支援舱的洛克菲勒公司的制作现场也集聚了与飞船相关的全部工程技术人员。

从接到事故发生报告到现在整整一小时过去了, · 指令舱剩下的电力已被证实用不了15分钟。接着收到报告,供人呼吸用的剩余氧气也不能维持15分钟了。根据飞船现处的位置计算,正常情况下,至少得需要耗费整整3天的时间才能安归地球。余下的15分钟显然是杯水车薪、无济于救了。

突然,一个唯一可行的应急对策应运而生了!

“请将登月艇衔接到指令舱上,将登月艇作为救生艇使用。往指令舱移动,再将动力接上!”

“这边操作不方便。吉姆和弗雷德正在使登月艇往指令舱靠近!”

此时,阿波罗13号上的指令舱的首部已接续到登月艇上,其尾部则与支援舱连成一体,正以面目全非的怪态飞行。在支援舱里,装载着火箭发动机、燃料和燃料电池。这批宝贝原计划是在登月成功返归时供宇宙飞船的整个航程,其中包括重返大气层回归地球时备用的,现在竟成了阿波罗13号飞船的太空救生圈。

这时,宇宙飞船得到了支援舱的全力支持,它又开始勇往直前地奔腾了!尽管现在只是由指令舱控制着支援舱。指令舱在设计上要求即使不借助支援舱的力量,也能独自执行宇宙飞行。因为在使指令舱与支援舱脱离,重返大气层的过程仅有很短的一段时间,所以安装在指令舱内的发动机和控制姿势用的小型发动机就显得不那么重要。没有燃料电池。现在完全依赖于从支援舱里弄过来的电池即电池组。无论是指令舱还是支援舱在设计上是完全混为一体的。由此可见,欲使指令舱抛开其它单飞逃生,除了原先计算好的重返大气层时用的那段极短时间外,别无他途。

一方面,登月艇是作为独立系统而单独设计的。在月球轨道上,从由指令舱脱离,到达月面并完成任务后再返回月球轨道这段期间,得由2名宇航员乘坐登月艇执行任务。现在的飞船唯有指望登月艇才能生存下去。因为在登月艇上,专门备有充足的氧气(重量为50磅)、电源(电池组)和水。根据设计,阿波罗13号现在的处境可以依赖登月艇维生约60小时。无论如何,登月行动必须中止,借助登月艇上的储备返回应该说是不成什么问题的。然而,照原计划计算,返归地球预计得花用90个小时。也就是说,原先供两个人不足使用60小时的氧气、电力和水,现在则不得不供3个人使用90个小时!有否可能?当时的确容不得浪费太多的时间来踌躇不决。因为支援舱上的氧气和电力不足使用15分钟,别无其他选择。现在最最要紧的是保住宇航员们的生命,除此,其他一切均无从谈起。

为使宇宙飞船能及早返归地球,此时的地面指挥中心,正以尽可能想象到的最大努力,不遗余力地拟定抢险方案。令专家们最为灼心的是,如果要使宇宙飞船在重返大气层时加快速度的话,就会过量地消耗氧气,而同时宇航员们势必会因为氧气不足而窒息死亡。

尽管事态万分紧急,但从以往的阿波罗12号的飞行情况来看,完全可以使宇宙飞船进入混成轨道。这样,脱离地球轨道的宇宙飞船就能够顺利进入自由回归轨道。在往月球飞奔的途中,宇宙飞船就像进入预先确定的环绕月球的轨道那样,仍能自如地对轨道进行轨道修正。这一举措,不仅能节省大量的燃料,而且能正确地在目的地着陆,可谓事半功倍之举。

阿波罗13号采用了这一方案。眼下燃眉之急是,如何能在最短时间内安全回归地球?这是必须率先解决的生死攸关的问题。

能够回归地球的只能是指令舱。因为无论是登月艇还是支援舱,它们都会承受不住因重返大气层时自身所引起的与大气摩擦而产生的可怕热量而彻底烧毁掉这一严酷考验。惟有指令舱才能耐受住高达3000度的摩擦热量。这是因为指令舱的底部安装有热遮挡装置。隔热装置涂敷着一层足有7厘米厚的树脂。一旦因热量而导致气化燃烧时,该材料能即刻将气化热量切除,从而使指令舱避脱热量而受到保护。以往经验表明,飞船进入大气层时,指令舱确实会像一团耀眼的火球那样刺目,并逐渐随着热量的下降而恢复正常。这时从指令舱的窗口往外望去,船体在重返大气层时完全变成了一种以桔橘色为基调的七色火焰船。可以说,这也是宇宙飞行中最最蔚为壮观的美景之一。

屋漏偏逢连阴雨。恰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绝热树脂又出了问题。从月球往地球方向飞,中间有一条大约160公里长的重返大气层的通道。距离虽短但艰险坎坷。用计算机计算出的轨道结果表明,重返大气层时飞船须朝着太阳的方向利用反冲力弹回宇宙空间。所谓重返大气层的通道,即飞船重返大气层时,须按比较小的角度反冲回宇宙空间。如果角度较大,就有可能发生船烧人亡的悲剧。因此,若使飞船安全生还,只能在重返大气层时将角度限定在较窄范围内。这个生死攸关的角度,只能是2度。

在遥距地球25,000公里的天点,飞船大致处于30度的视角就可以看到地球。从那时起再过40分钟左右,飞船就会接近大约遥离地球7,000公里的天点。不一会儿,飞船大致处于90度的视角才能看到地球。也就是说,届时几乎可以将整个地球外貌饱览无遗了。自这时起再过几分钟,不必转动脑袋就能很轻松地看到地球整体了。我们知道,“飞船以特快列车的速度接近地球”时的确会出现突然“休克”状态。但经验表明,也只有按照这一速度逼近地球,才能确保飞船万无一失地生还直径13,000公里的巨大目标——地球之怀抱。现在真的要看阿波罗13号上的宇航员们的绝招了。谢天谢地,就在升天后的第105小时18分钟时,历经磨难的阿波罗13号上的太空英雄们终于解决了关键之关键的15秒钟的发动机喷射问题,他们终于创造了航天奇迹,终于战胜了烧死、冻死、失踪等一切不敢想象的厄运安然返归地球。

1970年4月17日12时7分,阿波罗13号闯过了最后一关,制动降落伞顺利打开了。人们脸上也绽开了笑容。在降落伞的牵引下,指令舱徐徐降落在南太平洋海面上。早在那里守候的直升机驾驶员首先发现了目标。海上救生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将3名因缺乏电力和燃料而冻僵欲死的宇航员救出了指令舱。指令长吉姆 · 拉贝尔事后是这样来形容当初重返地球时那一瞬间之感慨的。

“直到我们离开飞船之前,谁都不会相信我们已回到了地球。我当时只对伙伴们喊了一句:‘小伙子们,咱们到家了’!”

[译自《太空归客传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