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回应歧视和非理性的恐惧

1.2

 

从科学家鉴定出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那时起,社会性的恐惧、忌讳、羞辱和歧视就与这种流行病相伴而行。迅速传播的歧视,加剧了对易受感染人群以及携带病毒生存的人们的偏见。艾滋病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和它作为一个生物学和医学问题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综观全世界,艾滋病的广泛传播已经激起了人们的同情和互助合作,从而为他们、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福祉。但当一个个被艾滋病病毒感染(或疑被感染)的人被家庭、爱他们的人或社会所拒绝的时候,这种病也就与羞辱、压抑和歧视难解难分。这种拒绝,在北半球的富国和南半球的穷国都是一样的。

羞辱因何产生

在许多社会中,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是常被视为可耻的。在有的社会,艾滋病的传染与少数人群的行为如同性恋等有联系。有的可能与“行为不端”有关,因而感染者要受到惩罚。还有的情况是,艾滋病被视为是由个人缺乏责任感造成的。对艾滋病的这些负面反应,因有关性和疾病以及正当和不正当行为的主流善恶观念而得以广泛存在,又反过来加强了这些善恶观念。

使艾滋病成为一种耻辱的因素主要有:

· 艾滋病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

· 人们害怕染上艾滋病

此外,自艾滋病流行之初,人们使用的一系列形象化概念,也使对该病的污辱强化和合法化了:

· 把艾滋病说成是一种惩罚(如同对不道德行为的惩罚)

· 把艾滋病说成是一种罪恶(因它涉及无辜和罪恶的受害者)

· 把艾滋病说成是战争(因它涉及需要人们去战胜的病毒)

· 把艾滋病说成是恐怖(染病的人被描绘成像魔鬼一样可怕)

· 把艾滋病说成是另类疾病(是折磨被弃诸一旁的人的疾病)

这些形象化概念,与认为艾滋病可耻的广为传播的观念相结合,形成了现在为人们所熟知,然而却并不正确的对艾滋病的解释,为羞辱和歧视提供了有力的根据。

羞辱和歧视的形式

有的社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会加重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羞辱。这方面的立法包括强制性的检测,以及限制出国旅行和迁移等。强制通报艾滋病病例、限制个人姓名和隐私保密以及感染者活动的权利,是鉴于该病有害公共卫生的理论根据。

有时,政府和当局会掩盖和隐瞒病情,不去维护正确可靠的报告制度。无视艾滋病的存在,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的需要漠不关心,认为艾滋病“决不会光顾我们”因而不承认其流行的势头正在增强,这是最常见的几种讳疾忌医的方式。忌讳会使感染者的出现显得更加异于常人,与众不同,从而加重了对他们的羞辱。

对疑为感染者或疑为属于特殊人群者的人身骚扰也有广泛报道。这通常因需要对他们进行谴责和惩罚而引起,在极端的情况下会发展到暴力和凶杀。在世界许多地方,对被认为同性恋者的攻击事件日益增加,与艾滋病有关的凶杀案在巴西、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印度和泰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报道。

对妇女的羞辱

艾滋病对妇女的影响尤其严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妇女通常缺乏享受医疗、经济补助和教育的平等权利。在一些社会里,妇女被误认为是性病的主要传播者,这就为人们对具有艾滋病背景的妇女的羞辱提供了根据。

HIV(艾滋病病毒)检测为阳性的妇女,其医疗待遇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里是与男人大不相同的。男人导致其得病的行为一般可被“原谅",而妇女则不能。印度一位HIV阳性的26岁妇女说:“我的婆婆逢人就诉说,我的儿子单纯得像金子,都是因为她才得病的。”在印度,感染上艾滋病的丈夫可将携带艾滋病病毒生活的妻子休掉。在某些非洲国家,丈夫因感染艾滋病而死的妇女会受到谴责。

家 庭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家庭是病人最初的护理者。家庭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提供帮助、照顾方面的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然而并非所有的家庭都能作出积极的反应。染了病的家庭成员常会感到自己在家里受到羞辱和歧视。还有证据表明,妇女和非异性结合的家庭成员一般受到的待遇不如儿童和男性。

就 业

虽然艾滋病在大多数工作场所是不会传播的,但许多老板还是以具有传播风险为理由来终止或拒绝对工人的雇佣。而如果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工作时公开了他们感染的状况,他们就会受到他人的羞辱和歧视。印度一个HIV阳性的27岁男子说,“无人将会接近我,和我在餐厅一起吃饭,无人会同我一起工作,我在这里是被人抛弃了。”

许多企业实行雇佣前的健康检查,受雇员工能享受保健福利的企业尤其如此。在艾滋病状况严重的国家,雇主为工人提供医疗保险和养老金补贴。由于日益增加的压力,而有的雇主就拒绝雇佣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保 健

许多报告揭露了人们被保健机构羞辱和歧视的程度。如不给治疗、不让医护人员为病人看病、未经同意就做HIV检测,拒绝保护隐私和不提供医药设施服务等。

缺乏隐私保护是医疗机构中尤其突出的问题。这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和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有的医院,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身旁挂着牌子,上面写“HIV阳性”和“AIDS"等。

今后的任务

有关对艾滋病的羞辱和歧视现在仍是有效战胜艾滋病蔓延的巨大障碍。害怕歧视常常阻止了艾滋病患者去求医和公开承认自己的病情。

现在,艾滋病正威胁着全世界人民的幸福生活。2001年末全世界有4000万人携带艾滋病病毒,这一年有300万人死于艾滋病。与羞辱和歧视艾滋病感染者的行为进行斗争,和开发预防和控制这种全球性流行病的医治疗法是同等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在克服这种羞辱和歧视行为方面取得进步?怎样才能改变人们对艾滋病的态度呢?许多事情可以通过立法来做到。有些国家中,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缺乏有关他们的社会权利的知识。他们需要受教育,以便与他们所遭遇的歧视、羞辱和讳疾忌医行为作斗争。公共机构则能增进他们的权益,并提供手段以减轻歧视和羞辱行为的不良影响。

但没有一种政策或法律能单独战胜对艾滋病的歧视。这种歧视的核心是恐惧和偏见,因此需要在社会和国家的层面上采取措施。需要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来使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更加受人重视,把他们看作任何社会的“正常”部分。未来的任务是要对付恐惧思想和社会偏见,只有这样,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和羞辱才会减少。

历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

2003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2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1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2000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预防艾滋病、男士责无旁贷

1999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关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倾听、学习、尊重

1998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主力军

1997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生活在有艾滋病世界中的儿童

1996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同一世界,同一希望

1995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共享权力。共担责任

199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艾滋病与家庭

1993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行动的时候了

1992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

1991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共同迎接挑战

1990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妇女与艾滋病

1989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青年与艾滋病

1988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全球共讨,征服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