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罗拉多州的安格雷伍德,有一名叫莫利 · 纳什(Molly Nash)的女孩看上去就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她长着圆圆的脸,喜欢舞蹈、踢足球,并且在阅读和数学方面很有天赋。然而不幸的是,她比实际年龄要长得矮小。莫利出生时得了-种少见的范康尼氏贫血症,这种病因先天性骨髓缺陷而无法产生红血球。莫利需要与她基因相匹配的捐献者为她捐献骨髓,这也就意味着她的父母需要在短时间内再生一个孩子。但问题在于再生的孩子能携带正确基因而本身又不患有疾病的机率仅为1/4。

然而对莫利来说幸运的是,分子生物学家马克 · 休斯(Mark Hughes)在过去10年中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他的被称作“早期培植基因诊断(简称PGD)”技术可利用体外受精技术产生多个胚胎,然后判断出哪个胚胎携带所需基因,之后将所需要胚胎植入子宫。纳什夫妇正是利用PGD技术怀上了亚当,并用他的脐带血挽救了莫利。

莫利并不是第一个受益于PGD技术的孩子,相信她也不是最后一个。当整个世界正在为人类克隆技术的发展而感到恐慌之时,PGD技术已开始利用新的药物来控制父母不将那些带有遗传疾病的基因传给子孙后代。然而这一技术也使一些人感到紧张,因为它使医生有能力操纵人的一些基本特性——这会产生一些伦理道德问题。不过,目前还无法做到控制人的一些复杂特性,诸如人的智力和运动能力,但今后是否能做到,这就不禁使人们担心PGD技术会被滥用。

尽管如此,休斯、莫利的父母以及许多人还是认为PCD技术利大于弊。近年来,该技术已被纳入生殖科学的主流技术,而伦敦、芝加哥以及布鲁塞尔的诊所已开始运用这一技术。许多产科医生还将病人带到休斯的实验室寻求他的帮助。

这一实验过程首先是将从受精3天的胚胎中采集的干细胞分别放入冰冻的试管,而这些干细胞均来自于受精诊所,在那里准父母们提供的卵细胞在皮氏培养皿中进行受精培养,到了第3天人类受精卵细胞便分裂为6个干细胞。为了证实这些干细胞中是否携带诸如泰氏-萨氏病、胆囊纤维及镰状细胞血症之类的基因,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将样本细胞的DNA复制下来,并用专门的仪器进行分类分析,这种方法很快就能发现特别的基因。

然而这一技术在美国已经引起了争论,因为它涉及到了胚胎问题。1997年,休斯被指控使用联邦基金从事胚胎研究,之后他失去了全国健康学会的资助,并从位于华盛顿特区的乔治敦大学退休(休斯是最早接手莫利这一病例的,但他不得不放弃,而纳什夫妇最终在芝加哥找到了合适的医生)。后来,休斯来到底特律,在韦恩州立大学建立了“分子药物与基因中心”。

然而,人们对优生问题还是顾虑重重。目前美国已有一家诊所提供PGD技术服务,允许父母选择其孩子的性别,这无疑会引起其他诊所效仿。休斯坚决反对这种行为,他认为:“我们不能用这种技术做性别选择,因为性别并不是疾病。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是不是休斯以及其他PCD专家在无意间将像亚当这样的孩子变成商品了呢?休斯不以为然,他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是明确的,他无法拒绝那些有需求的父母,也无法忘记一位患者父亲所说的一番话:“当你们在不断地辩论着生物伦理学问题的时候,我的女儿正在面临死亡。”休斯指出:“人们因各种原因有了孩子后,我们热爱孩子本身并没有错,然而谁又有力量来挽救那些有缺陷的孩子们的生命呢?"看来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