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遭到破坏的福岛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同位素进入周围海水中时,人们一再听到一些让人宽慰的说法:太平洋浩瀚辽阔,放射性同位素将会大大得到稀释,因此不会产生什么大的问题。然而,科学家们呼吁应尽快对海洋展开调查,以评估福岛周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可能性。
 

300公里内放射性活度异常

  虽然污染不太可能直接造成海洋生物的死亡,但一些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同位素会在食物链中积聚起来,有可能导致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群体数量死亡率上升的问题。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地质化学家肯·比塞勒(Ken Buesseler)说:“这是将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海洋中的最大的人为行动,短期内我们没有足够的数据对其影响加以评估,但是任何形式的进一步监测都将是我们所期待的。”
 
  事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在福岛反应堆附近,甚至在离海岸30公里之外的海上采集到的海水样本中,放射性碘-131(半衰期为8天)和铯-137(半衰期为30年)的浓度都非常高:3月底检测到的放射性含量浓度达到了事故发生前的几千倍,包括其他不同半衰期的放射性同位素也有可能被释放出来。目前进入海洋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总量仍然未知,包括有意和无意的都仍在继续。如果福岛核电厂再次发生问题,其释放量甚至可能会是非常巨大的。
 

 

  尽管存在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日本千叶县放射线学研究所(NIRS)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始了对放射性核素在海洋生物的肌肉、内脏、卵和骨骼内积累情况的监测和研究。他们还计划建立放射性同位素对海洋环境的长期影响,以及海洋生物所受辐射总量的科学模型。NIRS海洋放射生态学家达夫青野说:“我们需要获得铯和碘同位素的具体含量,以评估其对不同海洋生物的影响。”
 
  法国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研究院(INRS)院长多米尼克·鲍斯特(Dominique Boust)所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目前正在对福岛核电站释放的放射性同位素污染进行评估,以预测海洋生物和沉积物的核辐射污染程度。根据该研究小组的计算,福岛周围300公里范围海域内大约有50种放射性同位素,每升海水中放射性活度为大约10000贝可。在事故发生前,这一区域内的每升海水中的铯-137放射性活度大约为0.003贝可,而碘-131则未检测到。
 
  在这些数字的基础上,INRS的研究人员认为,现在该地区沉积物每公斤的放射性活度可能为1万至10万贝可,鱼类每公斤的放射性活度为1万至10万贝可,一些对碘吸收特别敏感的藻类,每公斤放射性活度肯定更高。日本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适合人类食用的鱼类铯-137放射性活度的限值为每公斤500贝可,碘-131的限值为每公斤2000贝可。
 

期待国际间展开合作调研

  “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远离福岛核电站的距离,放射性同位素含量会很快逐渐降低,但即使没有进一步的泄漏出现,当地海洋环境中较低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仍将会持续存在多年。”法国INRS放射生态学实验室、生态毒理学和环境模型实验室副主任托马斯·欣顿(Thomas Hinton)说,“应对这样的环境影响的最佳解决办法是国际间的长期合作研究与评估。”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放射性环境健康专家沃德·惠克(Ward Whicker)对此认同,并认为展开国际间的调查评估是值得的。“需要在排放点附近,以及在更远的地点进行大量的采样工作,”他说,“海水、沉积物、浮游生物、软体动物、甲壳类、海藻类和鱼类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都需要进行检测,包括对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
 
  鱼类、贝类和海藻的放射性同位素浓度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超过人类食用的限度,但惠克认为科学家不太可能探测到这种污染对海洋生物的遗传效应,受影响的海洋生物可能会在太平洋各处疏散开来,或更快地死亡。此外,梳理出其他原因造成的放射性污染,如传统的水质污染和海啸造成的影响,也将是极为困难的。
 
  一种办法是以某个合适的物种进行重点研究。比如,褐海藻在日本沿岸的太平洋水域无处不在,它们大量吸收碘,以帮助自身抵御周围环境污染的压力,其含碘量浓度可大于周围海水10000倍。“我认为,褐海藻可作为研究重点的首选,”INRS放射生态学家布鲁诺·菲夫特(Bruno Fievet)说,“这一物种是世界吸碘冠军,可作为其他海洋生物放射性含量的最好参照指标。”
 
  但是,抽样调查工作可能会受到福岛核电站依然存在的危险的阻碍。“任何形式的调查工作都将是我们所希望的,”德国莱布尼茨海洋科学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家乌尔夫·里布塞尔(Ulf Riebesell)说,“但我肯定不会让我的学生到危机仍未解除的日本沿海海域去进行现场研究。”
 

资料来源 Nature

责任编辑 则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