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启明星名单上搜索,一个名为“大功率LED封装散热关键技术研发”的启明星跟踪项目引起我的注意。大功率LED是半导体照明的核心元件,我知道半导体照明是近年来备受业界重视、也逐步为市场接受的新型照明光源,它在节能、环保、色彩、亮度等方面的优点使它在能源短缺的今天备受青睐。在我的感觉中这样的与工业应用有关的项目的主事者无疑应是男性,但没想到接我电话的是一个女子,当时我确实是愣了一下。
 

图片3

 

  与张建华的联系非常顺利,原因是她非常爽朗,对我提出想早点访问的要求立马答应。事后我才知道,在接受我采访的前一天她还要张罗他们筹办了近一年的上海大学与广电电子联合组建的平板显示联合工程技术中心的落成典礼。张建华说她看过我写的启明星文章,加上她对启明星项目的支持一直心存感激,所以尽管她对涉及个人的采访报道一直采取回避态度,但对我的启明星采访她全无推托。
 
 
成功之路:努力+运气
 
  一见张建华就大致能判断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一个聪明感性、吃过苦、见过世面,能带领一个集体向前开拓的人。年轻的她已经拥有了许多人羡慕的一些东西:博士、教授、博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执行副主任,国家211重点学科学术方向带头人,事实上除了这些,她还有许多重要的成长记录:她博士毕业不久就申请成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参与申办、建成上海大学首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两年又抓住光电显示发展契机,承担产学研合作任务、参与组建成功“上海大学-广电电子平板显示联合工程技术中心”、上海市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中心封装与可靠性分中心、TFT-LCD国家工程实验室。目前,她最希望的是推进有机电致发光(OLED)平板显示技术、半导体照明大功率多芯片封装集成技术的产业化。一个在上海毫无根基的女孩何以能在上海立足发展得这么好?
 
  张建华说自己是一个随遇而安、大大咧咧的人,但又一直受到命运之神眷顾。作为一个出生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女孩,她的志向出乎一般人的想象:工程师。张建华的教育科研经历很有意思,本科是化学专业,硕士从事润滑技术研究,博士从事智能材料及其测试设备研发,出国留学从事的是微电子芯片封装和微系统(MEMS)集成,回国后又幸运地进入光电显示与照明领域。1996年,对张建华来讲是非常值得记忆的,她应师兄邀请考博来到了上海大学、来到了上海,一所她完全不知道的学校、一座她从未来过、完全陌生的城市。自此,张建华走上了以工程研究为主的人生道路,离她“工程师”的理想越来越近。
 
  到了上海大学(当时学校刚完成并校),张建华的博士课题是在机械工程自动化系做电流变智能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从做设备、材料研发一路过来,到优秀博士论文的产出。1999年博士毕业后导师希望她留下,而张建华也觉得在学校里可以做一点自己希望做的事情,于是留校任教就这么定下来。不知不觉,张建华在上海大学求学、工作10多年,已成为了一名年轻的“老上大人”。
 
  张建华一直强调她非常幸运,一路走来,受到很多人关心和支持,给了她很多机会,她一直心存感激。硕士导师、博士导师都对她照顾有加,毕业论文获得上海市优秀学位论文;99年博士毕业时获得蔡冠深奖学金,当时的1万元可是很大的金额,一生都感激不尽;2001年6月,经朋友介绍推荐,她到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访问工作1年。尤其让她难忘的是,她所在的电子封装与可靠性研究中心主任、IEEE Fellow陈忍昌教授待她很好,支持她到美国开会,到日本培训,给了她很多见世面的机会。2002年10月,经在香港工作的朋友推荐,张建华通过考核,获得英国爱丁堡赫瑞-瓦特(Heriot Watt)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后工作机会,承担英国EPSRC项目。有一个插曲,张建华的先生本来是探亲去英国的,但很幸运地申请到英国海外学生(ORS)全额奖学金,获得医学生物学博士,其后又到美国加州大学做博士后,从事干细胞研究。正所谓一段出国深造经历催生了两个优秀海归学者。03年回国后,她又幸运的成为“先进电子制造中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团队的一员。张建华说她很感激这个团队,这个团队的学术委员,各方向主持人和骨干都是我们国家在先进电子制造领域的知名学者,如钟掘、温诗铸、熊有伦院士,丁汉、雒建斌长江特聘教授,对年轻人成长非常关心,给了她很多启迪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辛勤付出:汗水+成功
 
  从02年6月份开始组织“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申报材料,到04年6月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07年4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并获得较高评价,08年11月平板显示联合工程技术中心产学研基地落成使用。不知不觉6年时间,张建华将她的青春年华全部扑在了新型显示技术重点基地的建设上面。基地建设涉及实验场地改建、设备软件建设、队伍建设、学科发展等,有很多酸甜苦辣、有很多委屈,有很多感动,张建华说她能坚持下来,非常感激上海大学科研处、学科办、人事处、后勤等多个职能管理部门,以及新型显示年轻团队,机自学院、材料学院、通信学院、产学研合作伙伴各个研究团队的鼎力支持。特别感谢校领导对她这名普通青年教师的信任,为新型显示平台创造的各种机会。正是由于感恩,她尽全力做好每件事,6年来几乎没有周末、没有休假,不知熬了多少通宵。即使在国外留学期间,周末和晚上也是用于新型显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申报材料组织、国际合作等事宜。令人欣慰的是,目前上海大学的新型平板显示技术研发基地颇具规模,在业界具有一定影响力,承担了多项国家、上海市重大/重点项目任务,如国家科技部“新型平板显示技术”重大项目课题“基于微晶硅TFT技术的有源OLED技术研发”、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项目、国家211、“机械电子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等。
 
  过去的1年,张建华的工作重点是围绕上海大学-广电电子平板显示联合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随着这个联合中心的落成使用,张建华的职务又增加了一项:该联合中心的主任。该联合中心聚焦被称为是第三代“梦幻”显示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OLED)新型平板显示技术,2007年年末,随着索尼、三星在大尺寸有源OLED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后,已被业界普遍看好,被认为有可能带来平板显示的一场产业革命、改变平板显示产业格局。1990年开始,上海大学张志林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无源OLED研究工作,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取得多项成绩;2006年暑假,上海大学在新型显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曹镛院士建议下、副主任上海大学副校长汪敏教授战略安排下,迅速将核心方向从无源OLED调整到有源OLED,并快速布局。与广电的合作成功也正是基于上海大学在OLED器件方向的多年基础和在有源OLED方面的新发展,这样再次证明重大技术上的及时布局、预研是多么重要!
 
 
个人成就:知足+感恩
 
  张建华本人也随着这个团队逐渐成长,2004年获得启明星(也是她获得的第一个人才项目)、05年获得曙光、06年获得上海市科教系统三八红旗手、2007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08年获得启明星跟踪计划。在繁重的基地建设任务之外,张建华在科研和研究生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她先后主持并负责完成了2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与Intel(上海)等多个企业的多项校企合作项目,与英国、法国等多所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她很感激、也很知足,即使项目经费只有几万元,她也认真做好。至今,每个验收项目都获得了支持单位的优秀评价并多次获得持续支持。她一直强调非常感谢启明星这个品牌项目,2004年、08年分别支持了她的“仿生关节囊的动态疲劳测试及其性能研究”和“大功率LED封装散热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给她创造了成长机会。近年来,张建华在国内外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8项。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10名,分别获得各种奖学金支持,毕业研究生已服务在光电显示照明先进制造各个领域。对于研究生培养,张建华花了很多心思,力尽所能为学生创造各种工业实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张建华一直强调她非常幸运、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她也会将这种关心和支持传递给她的同事和学生,让大家在一个感恩和谐的环境中工作。
 
  张建华说她能走到今天是有众多人相助,机遇较好,命运之神的眷顾,但了解了她的经历后相信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上海大学一位领导曾这样评价张建华:“一个人要有两种素质,一要会感恩,二要大气,这两点小张都具备了”。以我对她短暂接触后的感觉,我觉得她的那种乐天派、知足常乐、明白事理的性格品性也是成就她的重要因素。具备了这些优良秉性的张建华应该能走得更好、更远,我们为她祝福!
 
 
江世亮采写自2008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