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半导体固态照明(Solid State Lighting)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新技术之一。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固体光源,其具有寿命长、节能、绿色环保、色彩丰富等显著优点,将成为人类照明史上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的又一次飞跃。粗略估计,我国照明用电每年在3000亿度以上,若用LED取代全部白炽灯或部分取代荧光灯,可节省1/3的照明用电,这对缓解能源危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意义巨大。但半导体照明真正要实现大规模广泛应用,还需要克服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出光、散热。从物理概念本身来看,LED的本质是一个半导体pn结,看似很简单,但其涉及了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制造、封装材料与集成、热学、光学、电学以及机械学等众多研究领域。
 
  半导体照明的核心是大功率LED。大功率LED的发展受到包括芯片的结构、外延材料制造工艺、封装以及封装材料等多因素制约,这些也是限制白光LED性能进一步提高的技术瓶颈,尤其是在大功率LED照明中,随着功率的增大,“散热出光”的研究一直是困扰LED发展的专题。虽然LED是一种冷光源,但实际有70%左右的输入功率仍将转变成热量。如果不能将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使pn结的温度保持在允许范围内,将会降低LED器件的寿命;pn结温度的升高还会进一步降低器件的发光效率。如何将产生的热量有效地导出、提高大功率LED器件的出光效率和可靠性,成为大功率LED封装的关键问题,也是目前国际上大功率LED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
 
 
独特的发光结构
 
  日光灯管发光机理是靠灯管两端灯丝产生高电压使汞蒸汽击穿,产生紫外线,紫外线再激发涂在管壁上的荧光粉,从而发出白光。白炽灯的发光机理是电能将发光钨丝进行加热而发光,白炽灯发光消耗的电能大多转化为热能,发光效率很低。而LED的发光机理是源于其自身特殊的结构,LED主要由掺杂不同半导体材料的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pn结、电极、反光碗、支架及灌封材料封装而成,当在LED两端施加正向电压时,pn结就会导通,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中的多子(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分别向n、p型区扩散,在两种半导体的交界面处发生复合,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从而发出光。
 
  发光原理的独特,决定了LED作为新一代半导体照明光源,具有诸多优点。发光效率高:光谱几乎全部集中于可见光频率,理论发光效率可达250lm/W(日光灯大约75lm/W)。无辐射:由于光谱中没有紫外线和红外线,故没有热量,没有辐射,属于典型的绿色照明光源。低耗能:作为光源,在同样亮度下耗电量仅为普通白炽灯的1/8~1/10,目前技术水平已经超过日光灯发光效率,而且提高潜力大。寿命长:理论寿命可达10万小时,而普通的白炽灯只有1000小时寿命,日光灯的寿命也在2万小时以内。绿色环保:废弃物可回收,相比于荧光灯含有汞的缺点,LED没有任何污染成份。响应时间快:具有纳秒级响应速度,频繁开关以及高频运作不会影响其寿命。
 
 
白光LED的实现及瓶颈
 
  目前实现白光LED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通过蓝光LED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由穿过荧光粉层的蓝光与蓝光激发荧光粉发出的黄绿光合成白光,为改善显色性能还可以在其中加少量红色荧光粉或同时加适量绿色、红色荧光粉。缺点是色温不易控制、荧光粉涂覆难以及荧光粉高温易衰减;2)通过RGB三基色的LED芯片组合产生白光,优点是高显色性,缺点是RGB三种芯片寿命、效率均不一致,不容易得到均匀的显色,而且成本高;3)紫外光LED芯片激发三基色荧光粉发出RGB光合成白光,此方法优点是光色及色温可调,但存在紫外光辐射容易老化的缺陷。目前应用最广泛以及封装出光效率最高的是第一种方法。
 
  LED根据功率的大小通常分为小功率LED和大功率LED,一般认为超过1W(含1W)的LED为大功率LED(这里说的超过1W是指封装器件的单颗芯片超过1W)。受限于当前外延技术,单颗大功率LED基本上都在5W以下,而市场化的大都在1W。由于单颗LED无法满足半导体照明亮度的要求,所以,需要通过集成LED芯片或者集成LED器件来实现大功率LED。
 
  目前照明用LED大多是采用大功率LED芯片封装:一种是通过集成多颗大功率LED器件来实现,此方法容易操作,但由于是封装好的大功率器件集成,体积比较大,同时还存在成本高、出光均匀性差及配光难的问题。另一种方法是直接通过大功率LED芯片来集成,即LED多芯片集成技术(MCM-LED)。此方法可以直接在基板上集成多颗LED芯片,具有出光效率高、出光均匀、体积小、成本低的优点,缺点是热量集中,这也是目前大功率LED急需解决的一个瓶颈。无论是通过集成多颗大功率LED器件还是通过COB(Chip on Board)技术直接集成多颗大功率LED芯片来实现大功率LED,其瓶颈:散热、出光的解决都离不开封装这一环节。
 
 
产业结构及机遇
 
  LED行业根据技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层次由于技术特征和资本投入差异的巨大,呈金字塔状分布由少到多。上游主要是外延片的制作,具有典型的高技术、高资本投入特点,企业规模较大,企业数量也较少;中游主要是LED芯片的生产,由于核心技术难以掌握以及资本投入较大,企业数量相对上游略多;而下游企业则主要是LED器件的封装以及应用,下游封装虽然资本投入相对较少,但封装材料的选择搭配、新结构的设计、热学控制、出光设计等都存在需要解决的瓶颈,也直接关系到最终器件的性能,而且封装也是涉及领域最为广泛的一部分,所以吸引了大量的研究人员。
 
  目前,半导体照明产业形成以美国、亚洲、欧洲三大区域为主导的三足鼎立的产业分布与竞争格局,知名企业有美国Cree、Lumileds,日本日亚(Nichia)、丰田合成(Toyoda Gosei),德国Osram等。我国台湾上游产业始于1993年,台湾在低成本产业化技术、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具有优势。
 
  中国LED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目前已经形成了基本完整的产业链,从外延衬底、外延片到LED芯片,再到封装应用等都已经形成规模,并初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江西及福建地区四大区域,每一区域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85%以上的LED企业分布在这些地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批准上海、厦门、大连、南昌、深圳、扬州、石家庄为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基本反映了这种产业格局,目前中国还需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半导体LED照明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世界三大照明工业巨头:通用电气、飞利浦、殴司朗的行动上,三大公司早已启动了大规模商用开发计划,采用合作或者收购的方式,成立半导体LED照明部门。美国能源部计划用10年时间,耗资5亿美元开发半导体照明,计划在2012年实现150lm/W。日本于1998年在世界率先开展“21世纪照明”计划,计划到2010年,LED的发光效率达到120lm/W。此外还有韩国“GaN半导体开发计划”、欧盟“彩虹计划”。由于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出口大国,面对刚刚起步的LED照明,技术落后不是太多,所以中国在照明灯具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也相应的实施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缓缓升起的奥运五环、梦幻效果的鸟巢“场地大屏幕”以及众多比赛场馆的照明灯等,是半导体LED照明在奥运史上首次大规模的使用,而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也实现了此次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可以说,随着LED外延技术、封装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更多意想不到的LED示范工程及其色彩绚丽照明灯具将展现在大家面前。半导体LED照明作为人类照明史上的又一次变革,相信会在两年后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大放异彩,实现“Better City,Better Life”。

 

本文作者张建华来自上海大学,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