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并不能让我们更幸福,而失去这些则焉知非福

 

 

  究竟什么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心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多数经济学家除外)对这个问题得出了许多不同凡常的见解。他们告诉我们说,在富裕的社会里,金钱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可以“买”来许多幸福。事实上,对于衣食无忧者来说,金钱能够“买”到的幸福感微乎其微。
 
  他们还告诉我们,与金钱相比,以下一些因素对于增强人们的幸福感更为重要:与朋友、家人和周围交际圈子的亲密关系;有意义的工作;安全感(包括经济、就业和健康方面),以及民主政治的氛围等。
 
  在金融风暴之前,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去追求那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我们通常并不知道哪些才是真正对我们有益的。我们牺牲了许多与朋友和家人共处的时间,用来工作,用来赚钱,用来积累财富,然后再想着如何去花这些钱,短暂的“幸福”对于我们的诱惑之大实在是难以抗拒。
 
  但现在,每个人的腰带都在收紧。金融危机让我们有机会发现,花时间与亲人共聚与将时间花费在76英寸高清晰电视屏幕之前更让人有幸福感。一旦危机解除,我们也许不会再受诱惑回到以前的生活方式,即使对于那些如今失去了工作、家庭和退休金的数以百万计的人来说,也是如此。
 
  不幸之中的希望是,这场金融风暴将唤醒我们心中对幸福真谛的认识,改变社会和决策者对幸福的评估。一个很显然的事实就是,将社会福利与GDP等同起来以此评估幸福指数,不但是不充分的,而且还将产生误导。这可能导致我们以GDP作为衡量社会福利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然后,我们也许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
 

资料来源 Foreign Policy

责任编辑 则 鸣

――――――――

本文作者: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为斯沃斯莫尔学院心理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