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顺春的访问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一方面他是刚刚公布的2009年度上海科技启明星(跟踪)的入选者,另一方面则是我和《世界科学》的编辑小郭到上海中医药大学访问他的那天(7月20日)上海的气温竟高达40度,据说这是75年来上海夏季同期最高的温度值。尽管那天高温而且学校已经放假,但王顺春所在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里仍有不少人在忙碌着,其中还有一些学生。
 

启明星计划助其启航

  一见王顺春就知道这是一个实在人和实干家。我们几乎没什么寒暄就进入了正题。这位1972年出生于重庆的农家子弟,目前已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成长经历特别是他现正在从事的研究领域――多糖及糖复合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是我们此次交谈的主要内容。
 
  据王顺春介绍,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家中三个男孩,他为老大。王说中学时就对化学产生兴趣,这样他从1990——94年在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化学专业学了4年后毕业。当时读研有二种选择,一是留本校,这样比较稳当;二是考出去,他的选择是考上海的中科院药物所。之所以作此选择,非因其他,除了感觉科研系统比较适合自己外,主要是因为考中科院药物所研究生每月有300元津贴,这样吃饭生活不成问题,而若留校读研则津贴费用就少很多。就这样,在经过了考试、面试后,他于1994年来到了以前从未来过的上海。
 
  王顺春在上海药物所念的是有机化学专业,当时主要跟着导师方积年教授做天然产物化学中多糖化学这一块。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起,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逐步推进,继核酸、蛋白质后,糖化学的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认识,在美、日、欧洲等国,糖化学的地位和受重视的程度不断提升。但在当时的中国,糖化学仍属于冷门学科,无论受重视的程度还是获得的支持都很弱,王顺春说他连续几年申请相关的课题都颗粒无收,一直到2003年他才获得与糖化学有关的首个项目,即启明星计划,而启明星项目也成了他自己主持的首个科研项目。
 
  1999年博士毕业后,王顺春又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做博士后,一到校就参加了国家“九五”攀登项目“当归补血汤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他主要负责当归和黄芪中多糖成分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工作。当时,王春顺的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之壁给了他很大支持,为了支持小王把糖化学研究用于对中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机理研究,胡院士多方筹集了近百万元经费,添置了一批仪器设备。历时一年多,王顺春协助胡院士等完成了黄芪、当归的多糖成分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评价等工作,这些工作除了在相关杂志上发了一些论文外,还为下一步的药物研发作了准备。不久,蜈蚣藻(红藻的一种)进入王顺春等人的研发视野。
 

潜心糖化学研究

  2000年,因同行推荐,王顺春应邀到南非西开普大学做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主要进行三种红藻中多糖成分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共同的专业兴趣使他与南非同行们有了不少共同的“语言”,这段经历也使他对国际上糖化学的动向有了进一步了解。
 
  回中医药大学后不久,在胡院士的帮助下,王顺春作为人才引进留校,学校当时给他15万的购房津贴,这笔钱在6年多前的上海可是一处100多平米的市区商品房的首付款!对此王顺春说他对胡院士、对学校一直心存感激。
 
  这些年来,王顺春一直坚持做多糖化学研究,尽管前些年课题申请不顺利,但他从未想到放弃。在王顺春看来,就生物活性、功能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而言,糖化学的重要性与蛋白质、核酸等至少一样,但糖化学之所以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和支持可能与它的研究难度、结构等比蛋白质要复杂得多有关。
 
  由于对多糖类物质的免疫功能已几成共识,所以王顺春他们就考虑从补益补气类中药材的多糖成分中找到证明这种相关性的直接证据,“拿出学术界认可的学术证据很重要,如针灸大家都觉得很有效,但具体的作用对象、物质基础现在还是不很清楚”。可能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中医药大学前些年就成立了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
 
  王顺春告诉我,目前他所在的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从补益类中药材中去寻找药效的物质基础,目前对十几种中药材的生物活性检测都提示在免疫促进方面有作用;二是藻类这一块,其中蜈蚣藻做得较深入,目前已从蜈蚣藻中分离出5种均一多糖。蜈蚣藻是资源量较多的藻类,国内外多家研究单位都对这一藻类开展了研究,王顺春他们主要从抗血栓入手。
 

蜈蚣藻中提取海洋硫酸化多糖,有抗血管生成作用

 

  王顺春说他们已与蜈蚣藻打了很多年交道,当年在南非时,他已测试了蜈蚣藻的结构。国内外有报道提到了类似藻类多糖的抗凝血作用,王顺春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方向,遂和所里吴大正教授合作开始这方面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其抗凝血疗效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预防抗血栓药阿司匹林相当。遂他们开始了药效学评价,2003年他们做预实验,一开始王顺春还是用启明星经费做。
 
  需要说明的是,2003年王顺春申报的启明星课题是试图从蜈蚣藻等红藻中寻找到抗血管生成的有效成分。而在相关实验的基础上,他首先提出了抗血栓的应用可能性,这以后就转向以抗血栓为主,并发展了新的制备工艺。以后又陆续申请到市教委、863计划,包括去年申请到的新药重大专项。经费的攀升也从一个侧面证明这一研究颇受青睐。如今,王顺春实验室的蜈蚣藻多糖抗血栓药学和药效学评价已结束,现在正在做毒理学试验,预计年底可完成毒理学评价,明年可申报临床批件。
 
  除了抗血栓,王顺春等还发现蜈蚣藻多糖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这样就可能具有抗肿瘤效用(主要对实体瘤)。下一步,王顺春他们准备先把其作用机制搞清楚,以便为进一步的抗肿瘤药物研发奠定基础。
 

江世亮采写自2009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