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权威杂志《科学》去年底推出专刊――《年度突破》,公布了该杂志评选出的2008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在上榜的10项重大科学突破中,生命科学领域占据了半壁江山
科学家有望利用患者的皮肤细胞培养出再生器官,这一生物学上的“炼金术”被享有盛名的《科学》杂志列为2008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
“细胞再编程”技术可让科学家逆转细胞发育过程,利用成人细胞逆转培养出干细胞,然后再用这种类胚胎干细胞培养出不同的人体组织,比如神经细胞和心脏细胞等。
目前,这项技术已应用于一些衰退性疾病和难以治愈疾病的研究,如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等,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科学家希望,最终科学能够发展到对病人的细胞重新编程,以患者自身细胞培育出可供移植的机体组织和人体器官。
《科学》杂志编辑罗伯特·孔茨(Robert Coontz)称,这一发现“几乎一夜之间在生物学上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给人类带来了拯救生命的新希望。”
多年前科学家就首次表明,他们能够用成年老鼠的细胞培养出干细胞。2008年,科学家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终于成功地在人类身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皮肤细胞可逆转“变身”胚胎干细胞,从干细胞中生长出可用于移植手术的机体组织和人体器官
2007年7月,美国哈佛医学院干细胞研究所(Harvard Stem Cell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采集了一位患有运动神经疾病的82岁女性患者的皮肤细胞,对其皮肤细胞进行重组成为干细胞,然后将干细胞培育成脊髓神经。通过在实验室里观察神经细胞的生长过程,科学家可以发现这种疾病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而从病人身上直接观察这一过程是无法做到的。
仅一周之后,另一个研究小组也培育出了另外10位患者的干细胞,这10位患者分别患有肌肉萎缩症、I型糖尿病和唐氏综合症(又称为先天愚型,是最常见的严重出生缺陷疾病之一)等。研究人员如今正致力于提高这项技术的安全有效性。
《科学》杂志2008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排名第二的是人类首次直接观察到太阳系外的行星。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第一次间接证实了太阳系外还有许多围绕单一恒星运转的行星系统组成的世界。目前发现的300多颗“太阳系外的行星”中,大多数都是因为恒星位置受到如木星般大小行星的影响产生微小摆动而被发现的。
2008年度,科学家称能够看见来自其他行星所发出的微光,这样的微光在宇宙中虽然微弱如针尖,但天文学家却根据这样的微光可以判断遥远行星是由什么构成以及如何形成的。
《科学》杂志对2008年度其他8项科学突破虽未排名,但它们覆盖了广泛的科学领域――从癌症遗传学到可再生能源,从对“有益的脂肪”新的理解到计算宇宙质量的方法。
位于德国海德尔堡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家其研究成果名列前茅,他们开发的激光显微镜可用来捕捉授精卵在成长为胚胎过程中的“细胞之舞”――斑马鱼胚胎细胞生长过程的录像,让研究者们能够对成长为不同机体组织的细胞追根溯源,如眼睛后部的视网膜细胞等。
2008年基因组测序图谱也硕果累累,从猛犸象到癌症患者个人基因序列图谱的发布要归功于新基因排序技术的突破,这项突破也在2008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中榜上有名。另外,两项针对致命癌症――胰腺癌与脑肿瘤――的研究成果也跻身“十大科学突破”之列,研究成果揭示了十几种引起细胞病变的突变。
另一项值得注意的科学突破是有关褐色脂肪组织的研究成果,褐色脂肪组织“燃烧”掉对人体有害的白色脂肪并为身体提供热量。科学家发现,褐色脂肪与肌肉组织非常相似,这项发现有可能为治疗肥胖症提供新的思路。
此外,《科学》杂志的“2008年度十大突破”还包括:一个无阻抗导电超导体新家族的发现;观察工作状态中蛋白质的方法;能将水中氢和氧分离的催化剂,用以提供可再生能源,以及预测物质两大基本构成――质子和中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有关十大科学突破图文,参见本期封三)。
引发“争议”的一项诺贝尔奖
2008年12月10日,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然而并非每个人都为之庆祝。瑞典反贪局的一位官员向媒体透漏,他们正调查一家与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Z·豪森(Harald zur Hausen),因发现人乳突淋瘤引发子宫颈癌与两位法国科学家获此殊荣]有着某种关系的制药公司,这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总部设在伦敦的瑞典阿斯利康药物制造公司持有抗HPV疫苗的股份,可向其他公司收取这种疫苗的特许权使用费。为了增加人们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关注度,2008年11月份,该公司同两家与诺贝尔基金会有密切关系的公司(诺贝尔网络和诺贝尔媒体)签订一项协定,共同制作纪录片并赞助有关讲座。另据媒体报道,作为阿斯利康董事会董事的博·安格林(Bo Angelin)还是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的成员,而担任阿斯利康董事可让安格林获得4.2万美元的报酬。
瑞典反贪局官员公开声称,要对此事进行调查。然而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阿斯利康或安格林施加任何影响以帮助豪森获得诺贝尔奖,而且医学界的同行普遍认为他理应获此奖项。阿斯利康与诺贝尔网络、诺贝尔媒体的合作是豪森获奖以后一个月才开始的。
利益纷争固然值得审查,除非有实质性的内容证实阿斯利康或安格林在诺奖评选中施加影响,否则对于豪森获得诺贝尔奖就无需任何质疑。
此次媒体批露或许有一个结果,据瑞典媒体报道,诺贝尔委员会主席称他们正在讨论一项新的议题,即诺贝尔获奖者与诺贝尔赞助商之间的关系问题。
编译 郭纪生